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二战后期,美国政府为了制定对日政策,邀请了一批专家研究日本,鲁思·本尼迪克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格,其研究成果对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随后作者将研究成果以"菊与刀"为书名出版.书中概括出了典型的日本国民性特征: "等级制度观念"、 "耻辱感文化".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以来,日本存在两种对华政策,一种是以华为友的政策,一种是以华为敌的政策。在以华为敌的政策主导下,日本先后发动了多次对华侵略战争,日本中国学研究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通过歪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侵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舆论;利用中国传统儒学文化资源,为天皇制政体服务;炮制文化“方策”,为侵华战争政策献计献策;直接参与文化侵略,掠夺中国的文化资源。日本侵华战争准备如此之充分、延续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影响如此之广、民众卷入如此之深,原因固然很多,但日本中国学的“研究成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反过来,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又刺激了日本中国学的畸形发展,成为日本中国学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日本对华侵略政策把日本引向战争歧途,使日本早期现代化取得的成果葬送在战争的烟火之中,这是日本现代化的一个历史教训。在这一时期,日本中国学沦为日本侵华政策的工具,正是这一教训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中国的对日政策与战犯审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 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 ,国民政府从长远的对日关系考虑 ,制定了“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 ,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国民政府在战时和战后对日本违反国际法所犯罪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在审判前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并在审判过程中加以完善 ,审判是严肃、公正的。由于实行“以德报怨”、“宽大迅速”的审判方针 ,仅有极少数日本战犯受到处罚。国民政府的宽大政策带来了两方面的结果 :一是战后大多数日本国民感激中国 ,对中日关系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由于审判过于宽泛 ,使大批日本战犯逃脱了正义的惩罚  相似文献   

4.
易图强 《云梦学刊》2013,34(2):112-116
从1978年春天到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名著畅销全国,原因有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专制主义和图书出版传播的禁锢政策导致严重"书荒",国民的精神极度饥渴,亟需进补精神食粮;出版发行部门解放思想,实施出书政策上的拨乱反正,并密切合作,使一批被贬为"毒草"的文学书得以迅速重印、发行;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非常适合各层次读者阅读,其中的名著更是历史长河沉淀的美酒佳酿,历久弥香,国民喜爱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5.
日本“和平宪法”的制定过程与明治宪法制定的过程有相同处,亦有不同之处.这其中涉及国民参与对宪法意识的影响.尽管两部宪法是不同历史背景和国民舆论下诞生的产物,但它们同样都是东西两种不同文化及不同社会利益交锋与妥协的产物,两部宪法的制定和参与过程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更体现了制度突破所带来的文化变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制定了"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中心的改革"政策,试图通过改革将日本缔造成一个和平、自由和民主的国家,但是冷战的全面展开使美国改变了既定政策,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造是诸多改革中成效较为显著的一个领域,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留下了特定时期的一种民族印记。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是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中,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分为政府推动和学界推动两个方面,学术会议作为重要载体,名家云集,观点荟萃,研究成果丰硕。重庆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对于深化中国抗战史研究、推动"二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对于促进"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民族的性格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具有鲜明的矛盾双重性。既尊崇不辞辛苦的勤奋,又迷恋毫无节制的享乐;既推崇实用的模仿,又追求独特的创新;既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又心胸封闭狭隘;既敬畏权势又傲视弱小……。孕育这种矛盾双重性格的沃土就是自具一格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中最有特点的"集团主义精神"、"等级制度"和"实用主义"对造就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殖产兴业"政策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政府于1871年派出以岩仓具视为正使的代表团远赴欧美,其中对有关铁道信息的收集为铁道知识在日本的传播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罗兰·巴特在《符号帝国》中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敏锐独到的阐述:作为一位西方学者,罗兰·巴特时时感受到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一位后结构主义文论家,罗兰·巴特将日本文化视作"一个符号系统";罗兰·巴特的阐述和日本文化表现出亲近性,但又对日本文化存在相当的隔膜。  相似文献   

12.
柳岳武 《人文杂志》2006,(1):106-112
发迹于中国东北的女真人在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东部海疆日本。而后日本丰臣秀吉的两次侵朝战争和后金对朝鲜两次战争使满洲政权进一步了解日本。清国在第二次对朝战争中制定了对日“宗属”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在朝鲜的“倭情报告”政策和日本的抵制下最终流产。这一结果使得清国不得不重新对日本政策进行调整,从此对日采取了消极的政治、外交政策和单向的经济贸易政策。以朝鲜为中介的清初中日关系的变化以及对日政策的最终定位对清国、朝鲜、日本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定位将清、日、朝三国的东亚关系固定在一个不变的模式下,并使之保持了近200年。  相似文献   

13.
日语授受动词由于其蕴含了"内外意识"、"恩惠意识"、"上下关系"等日本特有的文化,使非母语的外国学习者掌握起来十分困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了解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习惯等方面的特点造成的。因此,掌握一种语言,切不可忽视语言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明白了中日两国间恩惠意识的差别之后,便应该从母语和本国文化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体会日本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加精准地使用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府制订的《中小企业基本法》 ,是一部以改变以往中小企业政策的分散性和不整齐性而加以体系化为目标的法律 ,在战后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它的实施 ,对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它的多次调整与修改 ,又使它能够不断地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发挥作用。这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即将步入世贸组织的我国 ,在制定和完善各种扶植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方面 ,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1910~1930年日本在朝鲜殖民政策的演变张兆敏二战失败以前的日本军国主义,给朝鲜、中国等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日本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初步发展的时候,就迫不急待地于1890年制定了以侵略、吞并东亚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后,...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1月3日,正在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日本近卫内阁对中国国民政府发表了一篇声明,声称“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这就改变了年初1月16日第一次对华声明中“不以国民  相似文献   

17.
《符号理论》一书是诺伯特·埃利亚斯生前完成并付诸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他于1990年8月1日在阿姆斯特丹逝世,享年93岁。他的“符号理论导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成果最初曾在1989年的《理论·文化·社会》杂志上分三期进行了连载,  相似文献   

18.
隐逸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呈现出研究面宽、朝纵深方向发展的纷呈局面。稽诸正史,旁及笔记文集,研读今人著述,发现对"隐士"的定义及"隐士"文化理论建构的过程认识和描述,莫衷一是,各持一端,多有不符合历史实际之处。考察"隐士"一词出现以前的"隐士"文化的历史衍变,探究儒道两家对"隐士"文化理论的建构,方能明白"隐士"最为本初的面貌,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隐士"这一文化现象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劳动"为核心点,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国民经济学立场的揭示和批判。黑格尔哲学停留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抽象劳动(异化劳动)的辩护上,并与国民经济学有着内在的勾连和"共谋"关系。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意境,因此超越黑格尔哲学,仅在纯粹哲学领域进行所谓的"主谓颠倒"是无法达及的;而必然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相关联。总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作为日本人,向今年在日清战争中曾经发生激战的威海市举行的“甲午战争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提出这篇论文。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资料、研究和评论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全面投降以前,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日清战争、义和团战争和日俄战争并不是研究的对象。这三个战争只是证明了明治国家的伟大和日本近代走过的道路的正确,它是使日本民族的英勇善战精神和自尊心得到满足的起点。大日本帝国是这样告诉日本国民的,日本国民也是这样相信的。在日本出现了许多把在这些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军人当做军神、英雄加以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