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一方面蕴涵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即要消除现代性所带来的上述关系之间的对立 ;另一方面 ,积极倡导一种后现代科学伦理精神 :在自然观上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通性 ;在价值取向上 ,强调知德的相蓄性 ;在科学的建构上 ,倡导科学的返魅。这对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弘扬科学的伦理精神 ,使科学朝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无疑是有启迪性和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更多地依赖信息,而信息的交流又牵涉到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利奥塔尔采用语用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提问的语言游戏,后现代科学只能通过语言的误构构筑合法化的基础。因此,后现代知识的目的仍在追求真实,即通过"语言游戏"而产生真理。但由于利奥塔尔对语言作了技术性处理,过于强调语言的异质性以及对思辨叙事合法性的怀疑,这就已经背离了其理论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在后现代语境中探讨了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说明了历史真实是指生活真实,而文学真实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记载,它是通过文学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的真实。《女勇士》虽然偏离了传统传记文学的写作手法,融合了神话传说与个人经历,但作为一部描写文化融通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令人信服的文学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后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对《庄子》的后现代阐释,可以给下列观点一个有力的佐证:虽然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但后现代精神(强烈的否定和虚无主义)却并非只限于一时一地。它是人类历史中经常出现的短暂存在,在当今时代,它必然被新理性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罗伯特·库弗在他的小说《公众的怒火》中,将事实与虚构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将历史神话化,编造了一个当代神话,以虚构的文本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运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戏仿小说这一形式和叙事本身,把历史事件转变为被称之为小说的语言体系,在构筑小说幻象的同时又揭露这种幻象,使读者意识到它远不是现实生活的摹本,而只是作家编撰的故事,从而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在形式上和语言上的解体。这两种艺术形式揭示:像虚构的小说文本一样,历史与现实也是虚构的,也是人工制成品。  相似文献   

6.
其欣然大手笔——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其欣然影业公司即将推出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是一部必然引起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电影,不仅是因为四千万的投资规模对国内电影而言无疑堪称大手笔,更是因为有那么多响当当的名字与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绝望》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发挥到极致,虚构的故事之中还有四个虚构的故事,让这四个虚构的故事围绕着"相像性"展开,从而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戏拟和讨论"相像性"这一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8.
《变形记》中的真实已不是西方传统文学中的那种真实,作为现代派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标新立异,有着鲜明的“反传统”特征,但被夸张和被变形的生活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真实感,即它所表现出的西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遇,然而历史唯物主义自诞生以来往往被错误地解读为把人排除在外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人的本质的落实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和归宿,认为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回归,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我的安东妮亚》是美国作家威拉.凯瑟的代表作,是美国迄今为止描写中西部草原生活最生动、真实的小说之一。本文运用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观点对这部作品的人物和主题进行分析,从而体会作品中的生态意境,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有着明显的后现代特征的美国小说《时时刻刻》与现代主义小说名作《达洛卫夫人》之间有着互文关系。《时时刻刻》通过互文性传承了《达洛卫夫人》的风格和主题。然而,它还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表现在它对《达洛卫夫人》的主题的拓展,深化,以及对后现代涵义的扩展上。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不断的爆笑声中看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走出影院,却不能自控地感伤不已.影片以斯琴高娃扮演的姨妈为主线,附带出装扮妖娆却只能寂寞地以猫为伴的老年邻居(卢燕饰)、造型时尚却是半面烧伤的蒙面女孩(王子文饰)、女孩的痴呆奶奶、碰瓷儿的农村妇女(史可饰)及艳俗不堪心比天高却身为大厨的女儿(赵薇饰)等女人,通过她们与姨妈有关联的生活片段来反映各种女人们的共同残缺.  相似文献   

13.
张莹 《社区》2014,(10):63-63
窗外的雾霾,看得见,嗅得到;可精神上的“雾霾”,却难察觉,摸不着。不经意间,这些不安分的颗粒可能加深人们之间的嫌隙,也可能瓦解人与人的信任,还可能折射社会的某些价值观。有人调侃式地把雾霾的故事变成一个个充满黑色幽默的段子,但跟精神“雾霾”有关的那些事,却更像一则则寓言。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8,(2):56-57
曾经有一本书《简单生活》被炒得沸沸扬扬。书中说道:“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无懈可击的外表,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在一天天枯萎。事实上,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让人真正容光焕发。我们需求得越少,得到的自由就越多。”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化预期”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有一种永不放弃的批判精神和不可超越的根本特性,我们别无选择地要受它的方法的内在牵引。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遗产,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筛选,抛弃对它的盲目崇拜,拒斥对其作纯学理的分析和抽象性的表述。国际上反马克思主义的“驱魔”运动反而使它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首先继承其实践批判精神。我们必须重新回到、走进马克思,让那些富于后现代意蕴的精神在当代思想集体中复活,从而更好地发挥它对当代社会实践的精神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残雪的文本《单身女人琐事纪实》进行解读,指出了任何个人,虽然单身,但仍然处于各种关系之中真实的人世,从而为解释残雪作品提供了一个方式。  相似文献   

17.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一个无所适从的外省女人梦断上海的故事.据说,其在多伦多电影节上的首映场近乎爆满,近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观众完全被影片所俘虏,前半段笑得前俯后仰,后半段感慨得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8.
苏童最新长篇小说《黄雀记》叙述的生活是其"香椿树街系列"的一个延续,它三个段落呈现的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有着同质同构性,小说向读者凸显出鲜明的历史时空因素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曾庆仁的长篇小说《虚度一生》,表现了强烈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落在引用真实、作品内容真实以及诗人的内在真实上,并由此呈现出诗人繁复又真切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作品的电影改编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电影工作者在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搬上银幕时已对其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僭越与颠覆,《哈姆雷特2000版》便是其中的代表影片。这部电影带着深深的后现代主义烙印进入到观众视野。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为依据阐述这部电影当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可以探寻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作品电影改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