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春天,我的家乡崀山乐业水都会开满杜鹃花,或一丛一丛,或大片大片,热闹了整个山冲。今年的季节似乎来得早些,清明前几天回乡挂青时山坡已有烂漫的杜鹃。我小时候非常喜欢杜鹃花,因为它红得耀眼,在蓝天白云下,在连绵翠色中,让人看了格外兴奋。那时候的我去山上看牛、砍柴、割草不像现在爬山还带着瓶水,渴了就折一枝杜鹃掐掉花蕊大嚼一把,酸甜酸甜,口舌生津。  相似文献   

2.
边寨三日     
3月14日(星期五) 晴在中共云南文山地委会吃罢早飯,沿着通往中越边境的公路南行,走有六、七里,便到了石硐乡民族联合社——紅旗农業生产合作社。当我顺着小路走进这个社的寨子时。除了遇到几个老年人和小孩子以外,几乎看不到一个成年人,乡人民委員会里也是空空的,人們都下地去了。等了不久,社主任高必成和工作組的段同志都回来了。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从他们的談話里,我知道这个社是1954年春天建立的,起初只有二十八戶,现在已經是包括十二个寨子,僮、苗、彝、汉等五个民族四百四十九户的大社了。自从建社以后,年年增产,去年总产值达二十二万八千多元,每人平均收入一  相似文献   

3.
插图艺术     
求婚从前,苗家有个叫石妹的姑娘。她锈花比花美,看月月不亮!几十个后生向她求婚,她都看不上。她爱什么人?种地的小伙子龙旺去探望。这对,正有两人求婚。一个说:「我有钱,嫁我可以穿绸缎!」另个说:「我有田,嫁我粮食吃不完,」龙旺说:「我一无地,二无钱,只会种田!」说着爬上山去,一手攀着树枝,  相似文献   

4.
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去采访画家余武章同志。余武章这个线索,是我在广西轻工局了解到的。他们说,余武章是苗族,教授,擅长工艺美术。特别使我感兴趣的,是说他画了几百幅少数民族的服装。  相似文献   

5.
蝴蝶姑娘     
前,在一个深山密林里,住着三兄弟,都是打猎的。三兄弟一个叫“里来”,一个叫“打来”,一个叫“羊来”,乡亲们统称他们做“阿里打羊”。那里还有一个叫“哈帕”的财主。有一天,哈帕对阿里打羊说:“你们住的地方是我的土地,你们打猎的山是我的山,你们三人,每天要给我交十只山羊来,少一只也不行。”“山上的野物又不是你喂的!”“这么多山羊我们哪里交得起!”凶残的哈帕不由分说,一声吼叫:“给我上夹杠紧紧地压他们!”阿里打羊三人被夹在两根木杠中,只听得几声惨叫,腰椎断了,肋骨折了,接着又听得惨叫几声,三个人都昏死了过去。阿里打羊三人的老…  相似文献   

6.
青海大通县的许多农业社、都知道朔北乡代同庄藏汉民族联合社办得好,社员劳动积极,粮食年年增产,生活不断提高,大家生气勃勃,奔社会主义的劲头真大。为什么这个农业社办的好?除了和旁的社有相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同的原因是,这社的文化工作做得很好。正如社员们歌唱的一样:  相似文献   

7.
去海拉尔吧     
正海拉尔和海兰察有本书叫《我们都去海拉尔》很幽默,可是忽悠到最后也没到海拉尔去,够遗憾的。看这本书时,我还没去过海拉尔,可那边哥们姐们倒不少,都是少数民族,都是豪爽性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兴起来载歌载舞,绝对痛快。平时,我唱歌没调,跳舞抽筋,从不敢在人前献丑,只有和海拉尔的同胞相聚,虽然自己还是别手别脚,却从无扭捏感。海拉尔人的乐观热情大方很容易把人带进歌和酒的情绪里,一起欢笑歌唱。这个城市有个名人,当然不是现在多了点沧桑和深刻的白岩松,而是一位几百年前的将军。这位将军在小说中常常出现,塑  相似文献   

8.
飞冲生产队和我们是邻居。这个只有七户人家的小队,自一九五八年公社化以来,生产一直搞得火热,粮食年年增产。可是,我们段田生产队,生产总是上不去,弄得我这个当队长的,也松了劲头。看看飞冲,比比自己,更感到信心不足。飞冲队长姚永祥和我谈了几次,他语重  相似文献   

9.
春日正午,户外温暖的阳光照例懒洋洋地跌落在檐下一只黑猫的身上。一杯佳茗在手,听周选松先生说他的事,说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蓦地,恍惚得厉害,人还是那个妙语连珠的人,只是时间和空间都改变了……1950年代末。云南大理。周选松出生在苍山脚下一户农民家里。我就是一  相似文献   

10.
“有空短你”——我的朋友老墙在手机里声嘶力竭地喊,背景是KTV走廊里特有的嘈杂,“短你不是要把你弄短,是给你发短信啊,笨蛋!”老墙说完,粗暴地挂了电话,拦腰截断了我聚一聚的提议。这个月是第三次,我的提议遭到拒绝。我的朋友似乎都厌倦了讲电话,每当我问起他们近况的时候,他们会说回头短信聊吧。我很怀念当初几根羊肉串几瓶啤酒面对面聊天的情景,可自从大家都用上了手机,自从我们习惯了编排短信,我就再也没机会那样畅快过了。我的朋友A,半个月前的短信这样说:“哥们,我辞职了,有好机会想着我。”我用拇指表示了惊讶,然后探问原因,隔了…  相似文献   

11.
我认识王月时王月还不认识我。 那是某年某月在某部看业余演出,其中有一个年仅十七八岁的姑娘唱了一首地方民歌,我说,这个演员不错,虽说唱得稚嫩,但有潜力。 王月认识我时,我却不认识了王月。 那是事隔几年后的某年某月某日,我正在家里写东西,突然有个身着军装的姑娘说请我写首歌,我说你叫什么?她说不认识了?我叫王月。我说哪个王月?她说,就是某年某月某日  相似文献   

12.
父子情     
正"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  相似文献   

13.
人物:老头,蒙古族牧民,五十多岁。 睡仁,老头之女,二十多岁。 梅花,汉族女售货昌,二十多岁。 幕内老头声:哎,我淤老伴,你别和我抢了。老头:(急上)我们这里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 热潮,我们家就只有一本,我那老伴整天和我 拾,坯有我那姑娘也争着不放,趁今天有工 夫,我上供销社去,多买上几本,省得大家 拾!(解焉)嘿!趁我姑娘不在,我把她这个 单行本带上,路上好学习。 幕内窿仁声:爸爸,爸爸!老头:不好了,这姑娘一定要这本书来了,我得 快走。藤仁:(上)爸爸!(向幕内)嫣嫣,共青团支部派 我到供葫社去买毛主席著作,您有什么拾的嘱? 幕内或由台上乐队…  相似文献   

14.
仙都榄胜     
诗人说,仙都处处有诗;画家说,仙都处处入画。日前我陪朋友去了仙都,更觉得她像一部古代传奇,每翻开一页,都令人叫绝。相传唐朝天宝年间,仙都一带山上彩云飘拂,仙乐缭绕。玄宗皇帝闻讯叹曰: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于是亲题二字:仙都。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七个孩子,除了前头的几个因为是生在旧社会,没有上什么学以外,其余的都是生在福窝子里,有的念到初中,有的念到高中,还有的上到大学。在旧社会,咱们贫农连饭都没有吃,更不用说上学;解放以后,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翻了身,生活好了,孩子们都上了学。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们书念得越多,学越上的高,我却越跟着悬起了一颗心。因为,他们书念得越多,劳动越少了,离着我们贫农的心越远了。不说别的,就说我那上大学的女儿,在  相似文献   

16.
101岁的老寿星“我外公有100多岁啦!他是个清朝人,还留着长辫子呢。”瑶寨老人赵福才的外孙女春凤在电话里这样给我描绘他的外公。还没等我说话,她又说了,“你想听他说话啊,不行呀,他到山上割草去啦!”听后,我忍俊不禁,“清朝人”!今夕何年呀?还有清朝人啊!不过我这一去采访还真吃了一惊,可不是,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道洞村的赵福才老人家,今年都101岁了,真正是个清朝人,比宣统皇帝还大几岁哪!老人家留着一头清朝的长发。他自己说,打从记事时起就蓄长发,织条辫,挽个鬏,一直没剪过。他说“我青年时期就有人要我下发,我就是没有下。”他至今…  相似文献   

17.
·肃清百年匪患·   1949年 7月常德市刚解放时,国民党不甘心失败,连续派飞机轰炸,我家已经疏散下乡,唯独我没有走开, 15岁就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我很高兴,这里官兵平等、团结友爱,尤其是当官的平易近人,当时教导队大队长、教导员看到我年纪小,常叫我“小嘎子”,还问我为什么要参军 ?我回答很干脆:“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们听了哈哈大笑。   在常德东门教堂集训不久,就动员我们去湘西,这时父母犹豫了,说湘西土匪多,还是不去为好。但我还是去了。出发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是每人发一枝枪跟解…  相似文献   

18.
一月底,我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草原工作站出发,去访问这个县阿曲乎区新建立的七个牧业生产合作社。一路上只见许许多多黑色的账房冒着青色的炊烟。远望,这些账房几乎连成一弯曲线。这是草原上开始组织起来特有的象征。人们永远忘不了在几天前,这里的一百四十户牧民欢聚一堂,还有七、八户牧主,共同庆祝七个牧业社和一个公私合营牧场成立的动人情景。会议开了三天,人们从几十里以外用牛驮着吃的用的和临时居住的小账房,来到这里庆贺他们跨进  相似文献   

19.
正刚来到辰溪的时候,由于环境和生活不适应,加上思想上的各种顾虑、困惑和压力,一到晚上我就彻夜难眠,进入无限的遐想,一段时间竟养成了失眠多梦的毛病。和我住在同一层楼的两名县领导是怀化当地人,他们每周五下午一下班都要回家,整个宾馆就只留下我一人。正好,周六周日两天时间都由我自己来支配,没别的,目标任务就是补觉。一月下来,一切也都慢慢适应了,原来被打乱了的生物钟也慢慢恢复起来,失眠的毛病也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于1818年11月21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奥罗拉村附近的一个农庄上。起初,他在奥罗拉的卡尤加学院上学,后来进联合学院上三年级和四年级,于1840年毕业。摩尔根研究法律,于1842年获得律师资格。不过,由于那些年商业萧条,业务不多,他就利用余暇参加一个由少数思想激进的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社。不久以后,这个文学社改变为一个研究印第安人的学会,叫做“大易洛魁社”。其宗旨在于“促进对印第安人的感情”,并协助印第安人解决其自身的问题。摩尔根和其他几个人坚决主张:他们的学会应该和易洛魁联盟是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因此他们刻苦调查研究这个印第安联盟的结构。纽约州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