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学的“危机”,这是近年来史学界经常议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危机感呢?有人认为这种危机感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对史学的社会功能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这两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此仅是基于表象的认识,我们究其根本的原因乃是来自史学方法论方面。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这必然会对旧的思维方式和智能结构形成冲击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使我国学术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学科、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的确感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汹涌而来。而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经商风潮席天幕地,功利观念日益浓盈的情况下,只用经济效益一把尺子来衡量精神产品的价值也日见时髦。在许多人的思想中,对于历史科学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淡薄了,史学界本身也议论纷纷,有人说,史学正发生着“危机”,并提出种种解脱“危机”的方法;也有人不以为然,津津乐道于一大堆史学研究成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史学现状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史学危机”已发了不少议论,史学界同仁为克服“史学危机”也提出了诸种方法:1)、史学要面向现实,要为现实服务;2)、加强史学理论的研究,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史学理论体系;3)、更新研究方法,实行跨学科研究;4)、打破传统史学主要局限于政治史的局面,开拓历史研究的新领域;……等等。应该承认,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对史学改革有所推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史学危机”,首先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史学方法论观念。笔者认为,战后在国际史坛上叱咤风云的法国新史学派提出的“问题史学”概念,在这方面对我们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因为“问题史学”涉及的并不是研究对象的问题,而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问题。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史学流派会有不  相似文献   

4.
从“史学危机”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史学危机”的说法颇为流行。对于是说,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意见分歧,自不足为奇。而之所以存在分歧,除去对“危机”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史学研究现状估计的差异。不过,二者之间也还是异中有同。无论主“危机”说或非“危机”说,不少同志认为史学研究存在僵化、单调的现象,影响了史学的发  相似文献   

5.
张旗 《河北学刊》2003,23(5):172-175
“史学危机”呼声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史学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反应和初步调整。两次“史学危机”高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史学意识的刺激作用也有差异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破单纯批评的角度 ,对史学危机进行研究 ,是发掘它与史学意识内在关联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不少人在谈论所谓“史学危机”,在报刊上撰文者有之,在会上大声疾呼者亦有之,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国的史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情况果真如此吗?我看是很值得商榷的。 “史学危机”论涉及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史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们公认,中国目前的社会正处于史无前例的转型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文科学的“龙头”——历史学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而且,危机一直持续至今。于是,在“史学危机”余音袅袅的氛围中,人们又合乎情理地提出了“史学改革”的呼声。对此,学者们的普遍看法是:一方面,史学与社会脱节了,即史学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转型期所提出来的多种多样的复杂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阶段,社会本身对史学研究的需求量必然是趋于越来越小。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就只能使人们认为:史学除了忍受冷落,似乎没有其他更  相似文献   

8.
今天,历史学家提起市场经济,往往侧重于谈其对史学研究的负面影响,诸如有潜质的中青年史学工作者“跳槽”、粗劣作品的泛滥、青年学生不愿报考史学专业等等,似乎“史学真的危机了”,甚至认为“史学危机源于市场经济’”。这里暂且不谈史学是否真的危机,而只提我们不应只看到市场经济对史学研究的负面影响,或不适当地夸大其负面影响。我认为,市场经济对史学研究有正面影响,而且应是主流。第一,市场经济有利于扩大读者群,而这正是史学繁荣的基础。建国以后到80年代以前,正是计划经济时代,作者与读者的沟通完全依赖于行政指导的中…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八年的史学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热点,那就是历史认识论,此外对史学危机、社会形态问题和历史方法论的讨论也趋向深入,现将有关问题的研究概述如下.一、关于史学危机与史学振兴(一)关于史学危机。这个问题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仲维光认为,真正的史学危机存在于一代年青史学工作者身上,他们沿用的仍然是那种僵硬,教条、自信而毫无反省的理论框架,就是这种框架造成了自己研究的无成果,对西方研究的不理解。与上一代史家相比,他们身上有更深刻的危机烙印,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仲维光《史学危机的思索》,《北京科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步入困境,“史学危机”已成为历史学界许多人议论的话题。所谓“危机”,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认为,首先是史学理论(也可以说是历史哲学)薄弱和僵化的问题。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将政治与学术混为一谈,“百家争鸣”的方针未能贯彻实行,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被视为禁区,因而史学理论也几成空白。“文革”之后,这种情  相似文献   

11.
评“史学无用论”──兼谈史学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史学无用论”──兼谈史学的社会功能肖宏发自从1984年史学界刮起“史学危机”之风以来,“史学无用论”与“学史无用论”的存在至今已十年有余。先是经济改革造成严重的脑体倒挂,出现知识贬值和读书无用论。史学研究过去,与现实相去太远,被“誉”为老古董,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种专史的蓬勃兴起,传统的史学体系受到了日益解体的威胁,于是有人断言“史学的统一体消失在学科的多样化之中”了。传统史学百科全书式的“拼盘”体系的确应该解体,但是我们决不能把史学统一体的消失看成是“史学灵魂的复活”。学术是在不断的分析和综合运动之中发展完善的,在传统史学体系瓦解的同时,我们应当进行新的综合,建立新的统一体——时代中心的史学体系。所谓时代中心的史学,就是指历史学把每一个时代的中心内容作为它的研究对象,纳入  相似文献   

13.
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外的史学有了重大的发展。有人称这种发展为“革命性的进步”(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28页)。在国外史学的发展中,它的跨学科特色十分引人注目。这种特色,不论在美国、西欧,或者苏联东欧的史学中都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咕咕风声,成果纷陈.全年发表专业论文近一百五十篇,出版了专著(含教科书)七部,有关方面还分别于五月、七月、八月在安徽歙县、武汉、天津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兹将全年的研究成果仅就荦荦大者述评如下:一、关于"史学危机"的争论对于史学研究现状的估价,争论热烈,分歧较大.有一种意见认为,史学存在危机.所谓史学危机,主要是指传统史学方法论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被自觉不自觉地教条的结果,使史学方法论愈益落后;不仅仅是方法论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史学课题的危机,突出的问题是传统史学课题脱离现实,跟不上时代步伐;史学危机不仅仅归  相似文献   

15.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史学主体心态入手,揭示20世纪80至90年代史学发展中的不同特征。80年代是一个史学主体反思历史,在学术领域重新定位的阶段,人们以虽浮躁但真诚的态度,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推动了史学学科化的进程;90年代则凸现出主体反思史学,在社会中寻求重新定位的新特点,表现出冷静和彷徨的新取向。90年代史学在原基础上取得了深入发展,但是也遭遇到了来自社会的严峻考验,“史学危机”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一、对"史学危机"的两种看法1、史学危机是史学在社会中的危机:茅海建在《史学危机与史学功能》(见1986、3、5光明日报)一文中指出:史学的繁荣是事实,危机也是事实.繁荣是史学界内部的繁荣,危机是史学在社会中的危机.在当前,各行各业都在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强国出力的时候,史学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如果史学对于社会来说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它的繁荣就只是一种时尚的摆设.就目前史学著作来看,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史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社会史学的历史命运王先明当1986年聚集天津南开大学的中国史学家们正式揭橥“社会史”研究的旗帜时,人们还未曾真正从一个学科的理论高度去评判它的历史走向及其命运。史学家们最真切的感受是,在普遍的“史学危机”的感叹中,“开展社会史研究则是开创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史学界的情况来看,科研队伍发展之迅速,研究成果数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同其他学科的蓬勃发展相比,史学界还显得气氛沉闷步履迟缓,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和节奏很不合拍。这种情况引起许多史学工作者的忧虑。近来经常听到“史学面临挑战”、“史学的危机”,“史学向何处去”的议论,说明史学工作者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对历史研究进行反思,表现了他们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话剧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七十年代末曾迎来令人欢欣鼓舞的创作与演出的热潮。进入八十年代后却受到冷落,陷入困境,出现“危机”。这一特殊的现象曾引起戏剧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惊讶,有人困惑,有人焦虑,有人悲观,有人奋力拼搏试图遏止颓势的继续发展,有人却泰然处之,认为如果“气数已尽”,不如顺其自然。为此,理论界还沸沸扬扬地掀起了一场为时不短的关于“话剧危机”的争鸣与讨论。最早传出“话剧危机”信息的恐怕要算剧作家沙叶新《扯“淡”》一文了。这篇发表在《文艺报》1980年第10期上曾引起争议的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史学最发达的国家,几千年连续不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使中国人常引以为骄傲,历史学家也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时过境迁,史学在当代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的无奈和失落感,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史学的冷淡,史学同仁也多次发出史学危机的呼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当然不否认历史学服务于现实的非直接性,但反躬自省,史学界本身也有责任。要想摆脱危机,走向现实,还要靠史学同仁的努力。这一点,在我认真读了瞿林东先生《历史·现实·人生——史学的沉思》一书后,更加坚信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