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社区》2005,(21)
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楚天广播电台近日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80多岁高龄的黄太婆家住武汉市某社区,本来衣食无忧的她在老伴去世后,竟然痴迷起捡垃圾,而且她还把捡回来的垃圾堆放在家里,散发出的臭味让周围的邻居都不敢开窗。黄太婆的子女几次接她去同住,都被她婉言拒绝。黄太婆说她捡垃圾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找点事做,锻炼身体。其实,像黄太婆这样的老人在其他社区也不少见。他们并不以捡垃圾挣钱为目的,而是为了有个事做,与环境“交流”,有个收获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特别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沟通。为了帮助这些老人度过自己的孤…  相似文献   

2.
北京东郊有一从外地来京的李姓人家,他们老少三代都没有户口和身份证,20多年来,他们遇到的困难,是常人不能想象的。但他们从未想过“歪门邪道”──用钱“买”户口;他们只是一次又一次执着地找政府要求解决问题。在多么艰难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忘记过申诉时曾遇到过好心的各级干部,还有20多年来,在北京遇到的许许多多善良的干部和街坊邻里给予他们的帮助。他们不愿意把坎坷的经历曝光给境外媒体,因为在他们一家人的心底里,始终还深藏着希望  相似文献   

3.
正伊玛斯是印尼茉莉花基金会的负责人。2011年的一天,她发现自己的社区遍地都是垃圾,头脑灵活的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通过当地政府联系到印尼一些大的石油及电力公司,由他们出资,在全国范围内创办社区垃圾银行。届时,居民只要拿着收集好的垃圾送到社区垃圾银行,并在那里开个账户,几天后,便会收到钞票。不过,垃圾银行在社区成立  相似文献   

4.
为谁捡垃圾     
前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66岁的美国老人“路乞”,在湖北黄石生活不到一年,可关于他在街头捡垃圾的故事渐渐传开,十分出名。一些行人也为外国人到武汉街头捡垃圾的行为所感染,纷纷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一名由市郊来市区办事的女士,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捡垃圾的行列,还说:“我真后悔没把女儿带来受受教育。”路乞的夫人对他的捡垃圾行为甚为不解,路乞说:“黄石是我生活的环境,我只是希望它更干净、更美好。”后来记者采访他,他又说:“大多数中国人的家里很干净,可是一出门就脏了,这就不是卫生习惯问题,而是心态问题,我…  相似文献   

5.
王志和是我十几年记者生涯中遇到的无数奇人中最不奇的一个,他是成都城外龙泉垃圾山上捡垃圾的。他从没有得过50元以上的体彩足彩奖,也没有患过需要向社会求助才能康复的重症,总之,能够成为社会新闻的事在他身上一件也没发生过。  相似文献   

6.
"北京面临新一轮垃圾危机。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北京每天产生垃圾1.8万吨并呈增长趋势。由于垃圾增长太快,13个垃圾处理填埋场将在4年内填满。如果不采取措施,北京的垃圾危机很快要出现。"在《新京报》上看到这条消息让人很着急,每个生活在北京的人既是环境的保护者又是环境的受益或受害者,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周小平 《社区》2009,(25):39-39
“北京面临新一轮垃圾危机。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北京每天产生垃圾1.8万吨并呈增长趋势。由于垃圾增长太快,13个垃圾处理填埋场将在4年内填满。如果不采取措施,北京的垃圾危机很快要出现。”在《新京报》上看到这条消息让人很着急,每个生活在北京的人既是环境的保护者又是环境的受益或受害者,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子虚 《社区》2006,(23)
在北京的一些居民区、旅游区以及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分类垃圾箱,但大都形同虚设。据当地的居民反映,他们虽然按规范将垃圾分类丢进垃圾箱,但由于小区管理不善,垃圾箱常常被游散的废品回收人员翻得乱七八糟。还有的居民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将生活垃圾分了类,但环卫人员却全部将其混装,这又影响了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而目前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呢?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北京有1/3的小区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据了解,从2002年以来,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验收的垃圾分类小区达61家,有1/3的小区坚持进行垃圾分类。以宣…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哪种东西可以包罗万象,但是垃圾可以。在"垃圾"自己眼里,它是满腹经纶而又才华横溢,只不过"怀才不遇"而已。而今年夏天以来,"垃圾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批大批的"伯乐"们,开始在意起了这一群"千里马",将它们分门别类后再而妥善安置。相比上海朋友们一门心思地统统扑在垃圾上……温州市民却大都显得很淡定,因为在一些小区里,已经实施好几年垃圾分类,,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0.
5年前,我在重庆街头采访过一个捡垃圾的人。他叫张春山,甘肃天水人,24岁。他的一身“行头”很打眼:白衬衣、白手套、草帽,手中还有一个铁弯钩。特别的是,他的一身衣服居然干干净净。刚见面他就纠正我的话:“我们不是捡垃圾,是拾荒贷,  相似文献   

11.
晓红 《新天地》2012,(7):6-7
笔者有一次到安徽省人大机关家属院,随着一位慈祥文雅的老人一同爬上5楼。她背着一包废旧报纸,上楼有些吃力。笔者问:你何不把这些废纸扔下呢?潜台词是:"这些废纸换不了几个钱,不必那么节省吧。"老太太说:"不行,我还要给孙女买文具呢。"后来才知道,她正是安徽省人大机关工会主席张景兰,她认下了六百多位山沟沟里的"穷孙女",工资不够,只有靠捡垃圾补贴。笔者表示敬佩,她说:我是老党员,现在生活安定,有吃有穿的,多做点事算什么呢?笔者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看似文弱的张景兰,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相似文献   

12.
晓佳 《社区》2005,(21):3-3
楚天广播电台近日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80多岁高龄的黄太婆家住武汉市某社区,本来衣食无忧的她在老伴去世后,竟然痴迷起捡垃圾,而且她还把捡回来的垃圾堆放在家里,散发出的臭味让周围的邻居都不敢开窗。黄太婆的子女几次接她去同住,都被她婉言拒绝。黄太婆说她捡垃圾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找点事做,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3.
在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分别设立垃圾点,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集中清理,在全国的许多小区都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大型社区的不断出现,社区里的人口的逐年增多,垃圾的清理就成了一道大难题:尽管垃圾点越设越多,但乱扔、乱倒现象仍时有发生;每逢刮风天气,废纸片、塑料袋满天乱飞,小区的居住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山西省左权县城的许多居民住宅小区,过去也经常受到垃圾乱堆乱放的困扰。2004年,他们在总结了钟鼓楼、康宁两个社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长效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在整个县城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那年,我怀着闯出一番事业的决心,独自一人去了深圳。然而很不幸,一下火车,我的钱包就被偷了,身份证也在其中。深圳的工作很难找,挨饿受冻两个星期后,我决定开始捡垃圾——虽然饱受白眼,但至少能解决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5.
垃圾伊甸园     
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西马考岛,但现在,新加坡这个有着440万人口的岛国每天24小时都在将他们所产生的垃圾全部倾倒在这个岛上,而  相似文献   

16.
李庆 《社区》2013,(7):57
"这个婆婆太爱骂人了,她一日不搬走,我们便一日不安宁。"最近一段时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坊社区的多位居民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希望住在一楼的陈婆婆搬离小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陈婆婆今年80岁了,是个独居的孤寡老人,在社区生活多年了,一直靠政府的补贴度日。居民反映,陈婆婆很喜欢捡垃圾,并把它堆放在门前的广场上,不仅影响环境,还容易滋生蚊虫。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方庄芳古园一区17楼,住着一位耄耋老太太。她获准在这里长住,却没有北京户口,持的是美国护照;她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血统,儿孙们却长的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白皮肤;她看起来与普通的知识界人士相差无多,结识的人中却不乏党和国家的革命元老。这位可敬可爱的“特殊”老人,就是美籍华人李效黎女士。她的传奇经历,犹如一部可歌可泣的史书,读起来让人惊心动魄,也让人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大中城市,在为难以处理垃圾大伤脑筋,瑞典却在为垃圾短缺而发愁。该国尽管每年从挪威、英国、荷兰等国进口垃圾高达200万吨,但还是远远不够,正准备开拓意大利等地的市场。瑞典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垃圾呢?原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能源危机以及环保观念的双重影响下,瑞典政府大力发展垃圾处理循环系统,其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垃圾焚烧  相似文献   

19.
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姐妹,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她们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关系,只能每天提着沉重的钟表、影集、茶杯、台灯以及各种工艺品的样品,沿着大街小巷去寻找买主。五个多月过去了,她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处碰壁,连一个钥匙链也没有推销出去。无数次的失望磨掉了妹妹最后的耐心,她向姐姐提出两个人一起辞职,  相似文献   

20.
其庄 《老友》2008,(11):53-53
你会丢垃圾吗?问这样的问题,也许你会感到奇怪,垃圾谁不会丢,把它扔在垃圾箱内不就成了?我因有个小孩在美国维斯康星大学读直博,和老伴去探亲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开始还真不会丢垃圾,有一次差一点被罚了款。所以,初到美国,丢垃圾都还得学和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