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是中国经济由“量增”向“质升”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寻求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十三五”时期,甘肃省深入落实国家部署,努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加速构筑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数字经济规模和效益均稳步提升。以数字经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提升和动力变革是正处于经济增长动力转变、寻求发展新路径关键阶段的甘肃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并没有呈现出库兹涅茨"倒U曲线"所展现的情况,反而日趋恶化。这种情况说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均等化无关,甚至是负相关。而新剑桥学派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重点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收入分配中的问题。基于此,应从经济制度入手,按照"罗尔斯标准"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初始配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目前的所有制结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首先取决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公有制经济和其它所有制经济的辩证关系,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与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引进了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模式。在许多人眼中 ,自由化被视为一个过渡阶段 ,在此期间 ,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国和印度 ,尽管存在着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 ,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却始终建立在“混合”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在印度 ,人们普遍认为 ,其经济体制正在从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换言之 ,即从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中国和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 1 979年 ,而印度的改革则从 1 991年开始全面…  相似文献   

5.
白津夫 《探求》2000,(1):30-32
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也就是在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认识上,跳出了理论上的一些误区,实现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制度保证。前不久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又突出强调: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6.
论落后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赵廷毅,张存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过40多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17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正向小康目标迈进。但是,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可见,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是以高资金投入、高物质消耗、低效益的产出、结构失衡为代价的。为此,分析美国“效益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对我国政府和企业都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有益的启示。一、美国“效益型经济”的发展经验“效益型经济”是美国国民经济的突出特点,它集中表现在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上。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对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传统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特征的线性化的粗放增长方式;我国传统渔业难以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技术因素、制度因素、结构因素等几方面;要发展渔业循环经济,必须遵循政府掌舵、社会划桨的原则,切实贯彻循环经济“三R”原则,接合发生断裂的价值链,改革科技体制管理和投融资体制,完善行政考核体系,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如何以文化为导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牵涉到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系列重要问题。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财富不断涌流。但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唯一标志,也不是人类幸福的最终归结…  相似文献   

10.
王山 《探求》1998,(Z1)
当今的中国,存在着两大社会现实:一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厂是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经济、社会的转型,文化建设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一、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质量上差距明显,而且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显著改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进程。从发达国家转变增长方式的经验来看,科技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必须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和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后发优势”和“政策干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集约化的捷径。中国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质量和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8):38-40
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包含着政治冲突与整合,既有相互适应与涵容的承继,也有历史性对抗与阻滞。而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仍有传统经济制度性失范的影子。这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现代转型以及经济制度叠加效应的展现。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政治生态的优化,更需要市场决定性作用与社会民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战略(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研究了知识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形成,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形成的“知识发展战备”,是发展战略的重大进步。与此同时,提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四种社会”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中国的真实国情,指出中国长远未来的发展必须有效解决“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四种社会”的问题。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背后是显著的知识水平的地区差距,知识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人类发展和政府转型的重要力量。因此,知识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长远未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最后提出了以基本知识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知识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经济道德规范和标准,人类理性对于具体的、历史的、特殊的经济制度与制度道德的反省和批判,产生超制度的“一般性经济道德”观念,并产生变革经济道德的某种要求,它亦是变革经济道德所依附的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一般性经济道德观念对于经济制度的批判作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具体的经济道德规范对于相应经济制度的依附与服务作用。同时,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基本关系,体现在相互的变化与作用中  相似文献   

15.
王焱 《浙江学刊》2002,(4):165-169
一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的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有人用“经济一体化”来描述这一转型 ,也有人用“全球化”来形容这一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一方面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 ,使作为经济要素的资本、知识与技术跨越国家边界自由流动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促进全球的经济增长。国际间经济交往的空前密切 ,使以往在空间上相距遥远的世界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已经超越以往民族国家的疆界 ,形成了声息相闻、休戚与共的“地球村”。经济生活的这一进程 ,不仅仅是出于利益的激励 ,更为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与…  相似文献   

16.
张立群 《阅江学刊》2012,4(5):5-13,81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转型”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稳增长,即努力寻求一个扩张政策和收紧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尽早结束经济回调的过程。在复杂的形势下,国家正在进行稳增长政策的预调微调,整个经济增长止跌趋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要更多地着眼于经济转型,通过贯彻破产制度和理顺市场定价机制、加强债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度调整和政策改革来加快经济转型,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主题 ,在对“分配 -增长”传统分析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 ,从双向动态的全新视角探讨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提出了一个以“一体化互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分配 -增长”现代分析框架 ;并着重指出分析与增长之间内在的、积极的、相互促进型的互动关系、基本内涵及其必备的制度和结构条件 ;论文最后结合转型时期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实状况 ,指出了重建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一体化互动关系”的制度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正在从重速度向重质量的方向转变,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PMI供需对比指标是可以用来观察企业经济增长质量和产能利用情况的指标,本文试图通过这一指标的实例分析,证实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是否在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3,(6):68-75
利益性结构和职能性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一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更多关注的是利益性结构问题,即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以致忽视了社会职能性结构的变革、调整与同步发展,从而加大了社会制度性风险。转型社会制度性风险治理应该是我国深入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国家治理制度性风险的职能、能力及作用是由国家经济、政治体制及制度,政府行政目标和执政能力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伴随的能源和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工业结构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为避免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经济尽快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而实现经济结构变迁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必须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