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体性哲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由的价值追求,是人类自我观照的理论表征,因而也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内容。然而,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却遭到了普遍的拒斥,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化及其引发的自我否定。只有与形而上学绝缘,主体性哲学才能重获生机。马克思通过形而上学批判,开创现代实践哲学,从而为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域。实践哲学视域下马克思的价值主体性思想承担了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发展的重任,堪称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合理形态。  相似文献   

2.
李广昌 《学术研究》2007,1(7):18-24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中国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自觉过程。在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检视中,主体性原则强调只有理解我们自己,才能理解马克思;只有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理解,才能推进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一原则以中华民族自身主体性的展现作为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释放的载体,在"自觉觉我"与"自觉觉他"的民族性理论自觉中,力求以思维方式的转变开辟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现代视野,并且以此探究当代中国哲学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古希腊哲学语境中,主体指代了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和本体;在近代哲学语境中,主体彰显为一种万能无限的理性认知主体.马克思站在实践哲学的立场,以有限主体取代传统哲学中的绝对无限主体.这一置换并非一个简单的否定过程.在颠覆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构架、实现思维方式根本转换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时间与历史命题并对之加以合理解释,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主体性理论的革命,建构了自己的实践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虽然是近代哲学明确提出的,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哲学史上却由来已久。自先秦开始中国传统哲学就特别重视人的主体性问题,后来许多哲学家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问题本来是针对原有哲学教科书体系缺乏主体性而提出的,当讨论深入时,由于争论双方把主体性或是归入唯物主义或是归入唯心主义的尖锐对立,使得主体性问题成为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作进一步的辨析。 一、主体性提出的两个层次 主体性在哲学思想史上曾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两次提出。 第一次提出是在十六、十七世纪。古代时期,哲学的主题是本体论,在主观意识和客观自然何为本原的探讨中,主体客体二分的认识论未能得到充分展开,随后中世纪的神学和经院哲学进一步压抑了认识论的生成,因而古代哲学未能提出主体性问题。然而到了十六世  相似文献   

6.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德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德育遵循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对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进行哲学思考,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哲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胜云 《兰州学刊》2011,(3):28-31,36
胡塞尔坚守了笛卡尔提出的明证性原则,并在此前提下展开了自我我思与他我领域之间的意义建构,强调了共同体、统觉在交互主体性意识构造中的作用。基于先验自我我思的明证性、远离现实交往的先验交互主体性以及基于先验论证的客观世界,构成了胡塞尔超越传统哲学唯我论的基本障碍。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思想在否定的意义上为批判笛卡尔哲学以来的思辨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契机,并向着现实交互主体性理论维度敞开。  相似文献   

9.
弘扬主体性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突出特点。生长在这一时代的毛泽东哲学,不能不深刻打上主体性思想的烙印。虽然在其著述中很少使用“主体”、“主体性”、“客体”这类概念,但主体性问题却是贯穿于整个毛泽东哲学中的实质性思想。如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主体的社会历史性、主体的修养和改造等思想都在其著作中有深刻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人与蚂蚁是有区别的,人类社会的法律和动物世界的规则也是根本不同的。人有主体性,法律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果。本文回顾了西方法哲学演进的历史,简介了法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说明主体性的确立对西方法哲学的发展以及成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史蕴含着一条深刻的逻辑主线,即主体性自觉。主体性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在属人世界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哲学发展的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实践论阶段,主体性自觉这条主线都清晰地显现了出来,而且是一个日益深化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典型代表的实践论阶段,主体性自觉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无论以何种热点的形式出现无不体现出了主体性的自觉,从而更加证明了主体性自觉是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主线的事实。作为哲学发展动力的主体性自觉在未来应主要体现为个体主体的自觉,所以弘扬个体主体性当属必然。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现在大家还存在一些意见分歧。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主体性原则。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反映现代社会实践的特点,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的科学规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体系,以及主体性原则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如果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明确、一致的看法,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的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实践唯物主义与主体性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以人为核心的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着眼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冲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他的能动的实践观;同时又克服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赋予人以社会实践的本性,从而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新的理论视界。通过实践的对象性和非对象性活动阐明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了哲学主观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作为哲学的基本精神,正经历一个从确立、颠覆到重构的正反合过程.理性主义的产生标志着主体性精神的确立;非理性主义虽以反主体性的姿态出现,却是对主体性精神更高层次的发掘;当代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哲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主体性精神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高扬人类主体性的时代。主体性作为人的特性在2 0世纪的哲学理念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整个现代化的推进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人的主体性涌动与扩张的过程。主体性构成现代主义的深层本质 ,是现代性中的核心内容 ,以反思、批判、终结现代性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自然把颠覆主体视为自身的重要使命。按照后现代哲学的理解 :解构了主体性也就抽去了现代社会的理性支撑。当然 ,这种颠覆、解构并非使主体转化为“无”,而是根据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去建构新的“主体性”。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的颠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哲学通过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反思和批判 ,颠覆了现代主体性 ,并对现代主体性的相关因素 ,即主客二元对立、理性中心主义、线性进步观在哲学层面上进行了彻底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在现代性的“废墟”上确立了自己的主体性理念 ,认为后现代主体应体现构成性、有机性、创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哲学的主体和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及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有益的作用。然而,人们在研究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分歧。现在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主体及主体性问题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搞清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主客体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真正做到在主体问题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也许不是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但它却是现实中国的一个哲学问题.时代和民族铸就的哲学语境,不仅满足了这个问题逻辑要件的要求,而且也在所给予的现实依据中赋予了它的全新内涵.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清理地基的理论自觉.它在消解这一问题历史语义基础上所彰显出的民族主体性原则,构架了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理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哲学将在以民族的基因与现代世界的对话中,铸成一个现代民族的心智品质.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和现实的拷问之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成为拓展当代哲学思想空间、从而成为一个能够为中华民族带来无限希望的"问题",这表明它已经不仅仅是中国马克思哲学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几年以来,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一些同志坚持传统的哲学教科书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本体论、自然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另一些同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我认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坚持还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的问题。因此,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对于讨论的深入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与人的主体性既有区别、又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哲学变革开始的.探讨当代中国的哲学走向,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及其发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具有关键的意义.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更多地讨论并发展了主体性的哲学理论.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物质方面的发展史程;第二个方面是人类主体的内在主观进展."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被广泛注意,是哲学主流转变的一个信号,集中表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追求.主体性讨论最初主要是在认识论视域内,很快进入存在论、价值论、历史观广泛领域,涉及历史主体性、伦理主体性等形而上学.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着现代性追求到现代性反省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