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学术产出水准是一国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绩效评估是考察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手段,也是实现学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方式。选取2004-2015年结题的331项新闻传播领域社科基金项目为样本,对其绩效表现的实证研究发现:97%以上的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绩效表现较好的课题集中于重点项目、高级职称负责人的项目、以论著为主的结项成果以及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事业管理等领域的课题;资助失败的社科基金项目占结项总数的2.8%,处于可容忍区间;从趋势看,新闻传播学领域社科基金结项课题的绩效表现呈逐步下滑的趋势;从产出看,社科基金结项成果偏重于国内发表产出,国际影响力偏低。未来需构建主观与客观评估相结合的社科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且依据评估结果对国家社科基金做动态微调。  相似文献   

2.
自 1992年进入市场经济以来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渐从强调新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转向多样化的学术视角。中国的新闻传播业面对陌生的市场经济新环境 ,以及新旧体制的转换 ,遇到颇多问题。新闻学界迅速从传媒经营、新闻侵权与诉讼、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展开研究 ,传播学自身也因此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我国传播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困惑、隐忧和问题。主要有:西方理论的支配;西方方法的支配;个案研究方法的误解与贬值;人文与科学价值的旁落以及研究意义的缺失;对中国现实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缺乏长期的实证研究,至今没有产生这方面世所公认的力作;中国历史文化资源被遗忘;缺乏充分的学科合作;中国传播学学派尚未形成。现在非常有必要对我国传播学研究从学风、文风、研究目的、方法、路径以及学术规划等基本问题上逐一进行反思、检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02016年九本新闻传播类CSSCI(含扩展版)期刊中有关健康传播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从作者单位、发表时间、研究内容、被引文章数量、被引总频次、外引频次、外引学科类别以及引文文献的类别、期刊领域、语种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并在与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相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健康传播研究做出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借助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文献计量学来研究马克思著作在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发展中的影响 力,是时代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结合点,也是分析马克思著作推进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发展研究的新视角。 以 CSSCI 来源期刊收录且引用马克思著作的 125 篇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研究发现:《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被引用频 次最高;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以来,研究成果增幅明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发文量、引用频次、 下载频次和学术热点引领等方面占据领先位置。突破学科界限、拓展研究领域,加强质化研究、补充 思辨研究,不同地区发文单位占比严重失衡等,是新时代进一步借助马克思著作推进中国新闻传播学 学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比研究对象和结论更为重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与2000-2009年十年的学术论文进行研究,探寻两国在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方面有待加强,且在数据的精确性和研究的规范性上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运用内容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2000年至2011年所刊载的759篇学术论文,从研究者、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阐述我国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对策与建议。这对于国内新闻与传播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动态及其进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同时也对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等具有编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从进入学术场域的研究者来看,经历了从拥有实务资本到拥有学术资本的变化.在研究内容上,学术积累不断增加,学术意识得以张扬.研究方法也从单一的思辨研究变得多样化.建构学科体系,推进新闻改革则是30年来新闻传播研究效果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新闻线人"研究的多向度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线人"是本世纪初以来新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2002年1月到2007年9月中国大陆期刊发表的47篇学术性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新闻线人的定义及其与受众、通讯员和记者的关系,新闻线人产生的原因,新闻线人报料的内容分析,新闻线人报料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线人的存在对新闻工作的利弊和新闻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6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并逐紊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调查>课题组“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深教授以及对学风问题颇有见解的专家学者为主”对部分高校专家学者进行个案访谈,笔者有机会接受教育部学风委课题组访谈,曾就学术道德与诚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的整体状况、影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亟需解决的问题、创建健康的科研环境,加强科研道德与诚信建设建议等问题表达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19.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莫索克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男性受虐倾向的故事。小说中男性带着强烈的受虐倾向,自愿成为女性的奴隶,被女性鞭打、虐待。有人说在这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改变,女性终于成为了男性的主人。然而,通过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等的分析,就会发现,小说表现出的依旧是男权文化下的男尊女卑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