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的政治诗是他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真实地反映了晚唐重大政治事件"甘露之变",这些诗作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关心国事、耿介不阿的李商隐.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3.
试论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局面 ,首先得益于时代的造化。其次是唐代诗人需要借助游侠的英雄形象 ,抒发自己报效国家 ,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第三 ,唐代诗人普遍具有漫游经历 ,容易使他们滋生侠义精神。第四 ,唐代诗人纷纷投入游侠诗的创作 ,与他们自身的任侠性格与崇侠情结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无题>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之绝唱,其中一个原因就源于他对女性的尊重和推崇.诗中字里行间隐藏着说不明、理不清的女性情结.其中原因有三:一是与他不幸的家世、身世、险恶的时世分不开;二是诗人通过女性情结来展示他的理想和执着的审美追求;三是对晚唐诗坛艺术上的开拓性创新.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现代戏剧之父,还是诗人易卜生,都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易卜生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诗人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并与其剧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易卜生文集》第8卷中收录的61首诗歌为研究对象,将易卜生诗歌中的光分为四种:生命之光、洗礼之光、希望之光和恐惧之光。阐释易卜生诗歌中四种光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并联系易卜生的戏剧作品,探索光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为世人所称颂。他的诗平易通俗,有不少作品尖锐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他不仅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而且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音乐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诗人对音乐的强烈喜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关注重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唐诗中有数量众多的饮酒诗和咏酒诗,唐代诗人普遍具有非常浓厚的诗酒情结。在唐代。饮酒赋诗是文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酒,不仅是失意诗人的浇愁剂,也是诗人创作灵感的诱发剂。  相似文献   

8.
重阳节人们与亲友结伴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节日中充满了浓厚的人伦亲情意味。这也无形中开拓了诗歌表现的题材,从而形成了抒情性浓厚的唐代重阳诗。在重阳节,因亲友常常不在身边,往往会加重诗人对其的思念,唐代重阳诗的艺术特征正在于充盈于其中的浓厚的思亲念友情结。诗人们多用登高、菊花酒、茱萸、授衣等节俗意象去传达自己的思亲感受,但因诗人经历、境遇、才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面貌。  相似文献   

9.
郭小川以其奉献于当代诗坛的大量战歌赢得了"战士诗人"的称号.可是"战士"实不足以概括郭小川复杂的心路历程.他圣徒般的"战士情结"隐蔽地纠结在诗人作品中.诗中战士与诗人身份认同的纠结、叙事诗作的三种类型:战士主人公形象、战斗生活的留恋与追忆,无不蕴含着诗人的"战士情结".  相似文献   

10.
蓉子是当代台湾影响最大、作品最丰富的女诗人.就蓉子整个诗集而言,抒写女性意识和乡愁情结的诗歌所占比例最大.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是蓉子诗歌的灵魂.蓉子诗的乡愁情结,既烛照了诗人自身的内心天地,更辉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渴望.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许多英美经典作家和诗人文学艺术创作永恒的母题。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著名的战地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也不例外。他有极浓厚的《圣经》情结,他的诗作通过化用《圣经》典故,将作品与钦定本《圣经》进行互文,从而增加了诗作的厚重、可读性和艺术魅力。本文考察了诗人的有关文化背景,分析了他的诗歌特色以及它们与钦定本《圣经》之间紧密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1814——1841)一生短暂,逝世时不满二十七周岁,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四百余首抒情诗、完成的与未完成的叙事长诗三十余首、六部剧本、六部小说。就他的大部分作品而论,他主要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语言尖锐犀利,同时又带有浓厚的阴郁色彩。他在诗中发出的抗议极为激烈,但诗中也有失望的悲叹和惊心动魄的呼  相似文献   

13.
极富才情的中唐诗人李贺,在绚丽夺目的诗卷中,用自己的神来之笔塑造出一群美艳揶凄怨的女性来作为理想生命的象征.用"美女"原型来表达诗人的政治之恋,用"怨妇"群像来体现人性的真情,用"弃妇"情结展示诗人的生存境遇,用流连歌妓的方式让心灵得到放纵与补偿.李贺对女性所表示的深深同情与理解,也是对他自身命运的哀叹与诉说.  相似文献   

14.
贺敬之的诗,无论从其时间性,还是其空间性,都充满着浓厚的狂欢化色彩。就时间性看,贺敬之很少关注平静安逸的日常生活,而是对脱离了常规的事件和日子情有独钟。就空间性而言,贺敬之诗的空间总是伴着诗人的情感流动而流动,随着诗人高歌的时代潮流而奔涌,具有一种浓厚的广场狂欢的氛围,充溢着广场狂欢的双重性;肯定与否定、欢乐与讥笑、摧毁与新生、黑暗与光明等因素相互激荡、相互交织、相互混杂。  相似文献   

15.
宋初直臣田锡的古文与辞赋创作已得到学界普遍关注,而其诗歌研究一直处于相对寂寞的境地。其实田锡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诗学思想,在诗歌内容上,他主张反映现实,服务政治与表达情性相结合;在诗歌审美上,他崇尚雅正与艳丽并美;在创作手法上,师法自然与转益多师并重如此等等,表现出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开阔的文学胸襟。同时,田锡诗歌在宋初诗坛地位也颇高,他诗歌内容丰富,既有表达闲适之情的应制酬和与诗酒赠友之作,也有关心政治民生的政治咏怀与人生感怀之作,诗歌风格与创作手法多样。他应是宋初部分学白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主张与创作实践丰富了学界对宋初白体诗歌内涵的体认。  相似文献   

16.
艾青是推动一代诗风的巨匠。半个多世纪来,诗人的诗魂依附在祖国多难的土地上,诗情进发于时代的奋进中。我们从诗人的作品中听到了历史的回声、人民的呼唤,感到了人类永不停息的对光明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获得一种深切的鼓舞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诗人歌唱他所生活的伟大而独特的时代,伟大而独特的时代也哺育着、铸造着、王成者属于它自己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诗人向我们展示的是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他自己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积极易备、丰富美好的心灵世界。在艾青整个创作生涯中,有一种持续的诗歌精神,那就是:"植根于…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废名解诗,往往随意而谈,谨慎联想,感受美丽,点到为止.他讲解自己的诗显示出由于诗人"自白"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优势.他以诗人与批评家结合的眼光,把握一首诗传达情绪的精髓,抓住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又不将诗阐释得过于死板粘滞而限制了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解释程度上不要求绝对的清晰,自觉追求一种含而不露的朦胧.他的"不求甚解"的解诗特点,能带读者进入诗的文本世界,也余下较多的遐想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18.
"媚俗"的必要——从林夕身上得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在很多港台诗人那里已经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东西,成了"雅人"的游戏和摆设,很少能体现出诗的质地与精神.在林夕,从写诗歌到写歌词,其作品难免会有"媚俗"的成份,但在偏向"俗"的同时,他也有意无意地走向了生活、生命的体验,因此他的作品比那些名诗人的作品更具有可读性,更像诗.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论     
到了七世纪末已经分别有了四部陶渊明传,尽管这四部传记并非是毫无联系的.这些传记非常简单,根据较近的观点来看,这些传记中几乎没有什么精确和真实的材料,当然也就很难称得上是“传记”.它们原打算成为陶渊明一生的记录。但陶渊明在他所处的时代的政治历史中的作用事实上是微不足道的,这样一来,对这些传记的作者们来说他的一生便缺乏显著的材料;因为根据大家公认的对传记概念的理解,传记应当力求以政治事件为线索来写一个人。陶渊明主要是一位诗人和作家,关于他的一部文学  相似文献   

20.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在他们的诗歌中均表现出忧郁这一重要特征.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死亡"来表现他们的忧郁情结.李金发写死亡,可以清晰感到他的忧郁,他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表现个人的忧郁情感;波德莱尔是自然地诉说着死亡,与人们交流着死亡的经验,他诗歌中的忧郁充满思辨和哲理,是一种时代的批判.他们诗歌中的忧郁情结都是他们身世经历的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