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法规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济补偿规定、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三部分构成。从国家的方针政策、森林法、民法、行政法等方面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法律依据 ,分析了现有公益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法规实施现状 ,并结合具体国情探讨了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法规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林权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林农兴林、养林的积极性,缓解了我国林木资源供应不足的压力,同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对商品林和公益林进行明确的区分,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分配不均,加之商品林和公益林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造成对公益林保护不足,严重损害了林业的生态效益。解决这些问题,前提是要明确公益林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公平分配,充分考虑林农的意愿;根本途径是要拓宽公益林的收益渠道,提高公益林农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生态公益林旨在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因而被禁止或严格限制采伐,对于公益林经营者而言,其经济效益无法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应运而生。生态效益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理应在生态公益林补偿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就现行生态公益林政府补偿而言,不同层级政府之间,补偿职责定位不清,政府纵向、横向补偿关系尚未真正建立,补偿对象界定不合理,补偿收益分配关系不清,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效果。为此,要以解决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为指向,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主线,构建起健全、有效的生态公益林政府补偿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4年财政部正式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新阶段。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办法。北京市在2004年底开始实施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从北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政策实施现状出发,在对涉及生态林补偿政策8个区(县)的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方法分析并评价了生态林补偿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据此从提高补偿标准、健全护林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合理配置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及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素质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及其配套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在发挥三大效益的过程中,其价值消耗应该得到补偿,提供生态服务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之一,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就是解决森林生态功能再生产的价值补偿问题。补偿主体、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及资金筹措都是建立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制度时应予充分考虑的因素。进一步明晰生态公益林产权是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促进生态公益林的扩大和恢复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根本目的,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监管则是程序层面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6.
梳理国内与国外关于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必要性、生态公益林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机制以及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于相关利益主体意愿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从现有文献来看,学界对于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涵义、补偿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分歧,学界更多关注的是补偿标准与补偿机制这方面,如何制定合适的补偿标准以及量化补偿指标成为学界讨论的重点。最后认为,研究的方向应该是:林农响应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意愿、补偿政策对林农收入的影响、补偿政策对林农林业生产效率影响以及林农需求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优先序等会是下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发挥森林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作用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政策调整到国家立法调整以及地方立法试点的渐进过程。但相关的政策法律机制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合理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投入与利益保障机制,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现有公益林补偿政策立法的现状,结合广东的相关实践情况,提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制度的创新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适用对象只包括公益林,但商品林同样具有很明显的生态效益,因此应该建立商品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商品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更具有实践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应早日开始实施这一成本低而收益高的,具有显著的预期效果的政策,以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以昆明市公益林为代表,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昆明市506户家庭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进行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公益林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受教育程度、住房性质、户外锻炼时间、是否关注环境问题、每月获取森林信息次数以及是否了解公益林等是影响是否支付的最主要因素;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造成持有天然商品林林权证的农民自主经营权、受益权等权益落实困难的原因,提出通过生态效益补偿解决公共生态效益诉求与个人经济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基于条件价值法取得的示范点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农户接受当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概率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呈负相关关系,预测正确率达到67.9%。降低当地农民对种植业的依赖,有助于天然商品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实施,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促进当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建立我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完善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是新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本文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对象,阐述我国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主要阶段和政策内容,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简要评价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绩效,分析了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重点从完善政府筹资机制、诱导形成市场机制、创新补偿标准形成机制和严格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设计了我国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框架,并提出了实施补偿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的生态公益林,为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与调节。但是,由于公共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需要我们优化单纯通过公共财政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途径,加强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跟踪,逐步启动国内的碳汇贸易,以适应国际森林碳汇贸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宏  莫宝青 《今日南国》2007,(15):40-41
2006年,隆林县林业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要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项目工程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森林资源原则,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被列为全国重点改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4.
陕北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国以来,陕北地区虽经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林业“三定”、“四荒林地”使用权拍卖和近几年的林权流转,但至今仍有40.6%的集体山林保留在乡、村、组等集体组织。在林地经营方面存在集体林直接经济价值不高、林地生产力低,农民承包意愿不强等问题。陕北地区林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以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带动荒山造林,对集体林地分类施策,加快林权证发放进度,尽快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确保陕北地区林业重点工程减少后,林业投资不减少,林业建设发展的步伐不减慢。  相似文献   

15.
宁夏森林生态补偿的法律依据较为单一,立法层级较低,在补偿分配机制、分类补偿机制等方面相对不足,这在实践中不利于森林生态补偿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宁夏应将公益林管护和生态补偿结合起来,实行统一立法,明确补偿分配机制,考虑权属关系、生态因素建构分门别类的补偿机制,形成符合宁夏实际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10,(3):17-17
本刊2009年"新中国60年"征文活动,于当年12月结束,并完成评奖工作。现将本次"征文"评奖活动情况,公布于下。自2008年11月发布本次"征文"公告,至2009年11月截稿止,共收到"征文"稿件253篇,入选作品29篇。获奖作品6篇,占入选作品的20.6%。评奖名额为一  相似文献   

17.
宗平 《老友》2009,(3):12-13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央自2004年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于提高森林生态建设者与维护者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协调"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公平性.综合梳理了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包括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测算方法,包括物质量评价法、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模型法的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论述了补偿标准测算依据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近年国外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起源、研究重点、进展及多个国家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机制.最后针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化的多种途径来拓宽资金来源,科学评估森林生态效益;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实现有差异的补偿等级或补偿区间.  相似文献   

19.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与多方人员的利益紧密相关,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对该政策的态度与认知情况,可对下一步如何完善该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以福建省三明市为调查对象,以多方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态度为重点,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分别对市、县级林业管理部门和林农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关键人物访谈及问卷调查.最终发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需求不同,并普遍认为补偿资金标准偏低、来源渠道单一、管护工作欠缺监管等仍是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面临的关键问题,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补偿途径、量化考核指标、细化管护形式,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征收森林生态效益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效益有价值没有价格 ,属于公共产品 ,被无偿享用 ,使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得不到补偿 ,影响森林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笔者分析了征收森林生态效益税的理论依据及现实基础 ,并从森林生态效益税的纳税人、课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征收管理及使用等方面提出征收森林生态效益税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