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自觉地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这就内在地要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必由之路。精神文明建设应当立足和服务于这一深刻的社会转型目标。这就需要防止和克服"伦理社会主义"和"经济社会主义"两种倾向。在宏观上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经济效益与社会公正的关系,建构出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本质和特征是一致的。"特色"指的是,根据不同国情和历史环境去探寻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体制模式,统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不仅提出和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他也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做大事";社会主义的改革(而非东欧、苏联式的"改制")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邓小平的思考和回答。邓小平的思考贯穿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对这三个方面的回答,构成思想理论上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4.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江泽民主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维度阐释加强党的执政价值合理性建设,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维度阐发加强党的执政工具合理性建设。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对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何济海一、"八五"期间我国国有零售商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刚刚结束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八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22.5%,扣除...  相似文献   

8.
王一程 《中华魂》2014,(21):15-17
(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确立"依法治国"为治国基本方略,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入历史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角度考察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认为它产生于"五四运动"前后激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法难,经过"科玄之争",反对"全盘西化论"和对"中国本位文化"的回应,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由历史经验得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综合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其社会和思想根源。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追溯了这些"同"与"异"产生的原因和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同途径,以期为当前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发展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在文化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下的文化多样共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与时代性相结合,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和文化"双百方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阐明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走"绿色广东"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文明建设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文革"结束后,领导党和国家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伦理支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相应的伦理道德的支撑。理论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应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在农民中培育经济伦理、社会公德、环境伦理和政治伦理等伦理意识,切实推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中包含着丰富的协调思想:1.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主线,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统一;2.以"改革开放"为主线,把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创新相统一;3.以"以人为本"为主线,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统一;4.以"和平发展"为主线,把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和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相统一;5.以"与时俱进"为主线,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由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三十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初建和曲折探索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而革命与建设的双重取向贯穿于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始终,它有利于一种新的文化的生成,而由此出现的文化极端政治化的特征却偏离了文化发展的正常规律,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巨大文化浩劫。  相似文献   

18.
从"新村计划"到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与实践,毛泽东一生都在为中国农村发展探寻出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体化推进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格序,可谓毛泽东理想中的中国农村发展道路;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天换地探索与尝试,开启了中国农村发展之路探索的先河,尤对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大有补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现实的层面,把握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赋予现代社会以发展的活力。在理想的层面,强调"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社会和谐为诉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超越了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彰显了发展的价值目标,体现了浓烈的社会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特征应包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战略的准确判断以及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