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宗皇后长孙氏,长安人,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她少小的时候就喜爱读书,并深识礼法。十三岁时就入宫为太宗之嫔。武德元年(公元618)封为秦王妃。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她被封为皇太子妃。不久,李世民即皇帝位,她被立为皇后。  相似文献   

2.
《浙江风物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十六页载:“浙江另一历史名城是绍兴。它在春秋末期曾是越国的都城。秦时置山阴县;三国时为孙吴属地;西晋、南北朝期间均称永兴县,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并永兴入会稽县,属越州;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复置永兴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萧山。到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以‘绍祚中  相似文献   

3.
(一)辛稼轩归附南宋政权的初衷辛稼轩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作为山东地区二十万起义军的领袖耿京的代表,往南宋王朝去联系共同抗击金政权的军事行动.宋高宗当时正因劳师而进驻在建康(今南京市),他召见了辛稼轩等一行代表之后,非常高兴,立即授予耿京和辛稼轩等代表以正式官职.不幸的是,在辛稼轩与诸代表返回山东向耿京复命的过程中,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以张安国、邵进为首的一伙人,阴谋杀害了耿京而投降了金  相似文献   

4.
南宋建炎四年钞盐法在广南广东路肇端,绍兴二年,广西也开始实行钞盐法。至绍兴八年,两广钞盐额进一步扩大。然自乾道四年起,广西的钞盐法,先后三次被废罢并改行官般官卖,且自第三次废罢后不再复行。本文分四个阶段考述二路之钞法,并分析广西钞盐法多故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客观原因乃广西条件差,主观原因是南宋政府在广南推行这一盐法中,采取诸多不切实际的作法。  相似文献   

5.
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次惊心动魄的大战,为南宋初抗金战争的重要战役。本文拟就这两次大战和吴玠的军事成就,作些介绍和评价。北宋末,当金军破开封,驱虏徽、钦二帝北上之际,其实仅仅夺据了河北和河东的部分州县。南宋初,因宋高宗为首的小朝廷推行降金苟安的路线,主战派李纲的贬斥,宗泽的辞世,遂使沧海横流的局面难以收拾。自建炎元年(1127)迄三年(1129)间,金军节节推进,宋朝丧失了陕西以外的北方大部分土地。至建炎四年(1130),宋金对峙的形势又发生复杂的变化.一方而,兀术渡江南侵,企图一举灭宋的军事行动失败,金军遭受一系倒打击,最后被岳家军逐出建康,在长江天堑以南不存一兵一卒。绍兴元年(1131),张荣领导  相似文献   

6.
南宋初建,与宋高宗削除诸将兵权、"决意和戎"处于同一政治过程的,是选择秦桧"专执国命"。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宋高宗和秦桧达成了更加稳固的政治同盟。秦桧执政时期,形成了台谏官员特有的升迁路径,先为特奏名、53岁考中进士、七年后通过担任台谏官迅速升迁至参知政事的董德元的个人仕宦历程,是南宋初期以来台谏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南宋时期台谏群体的考察,可看到南宋时期"执政免,即以台谏代之"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形成背后,是两宋宰执群体来源的变异,以及南宋时期台谏文书制度的变化。这对于南宋出现的权相政治,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略论晚宋史的分期胡昭曦宋朝北部亡于金,遂将首都南迁,又亡于元,乃有北宋、南宋之分。然宋高宗赵构乃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徽宗长子)之胞弟,南宋实全为北宋的继续与发展,故史家认为:两宋乃“岁月相续”,“高宗缵图于南京”是宋之“中兴” ̄①。因而,在宋史...  相似文献   

8.
南宋范成大所撰《桂海虞衡志》十三篇,是一部记录我国南方地理、政治经济、物产及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文献。范成大(1126-1193),江苏吴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在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元年(1175)期间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桂海虞衡志》是范成大以自己在广西的亲身经历、实地调查、耳闻目睹之材料撰写而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该书中记录保存了不少南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及邻国情况的史料,尤为珍贵,常被民族史家所征引。为了便于广大文史研究者利用,198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胡起望、覃光广两位同志整理标点、辑佚校注的该书铅印本(以下简称校注本)。  相似文献   

9.
承天后,出身于契丹后族,萧姓,小字燕燕.生于穆宗应历二年(公元952),卒于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享年五十七岁.景宗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萧燕燕被册为皇后,从此,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女政治家便跻身于辽朝最高统治阶层,先后协助景宗、圣宗运筹帷幄,参决大政长达四十年之久,终使辽朝走向鼎盛.然而,关于这位杰出人物的出身问题,诸史所记却很草率,致使后人读史,多所不便.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试述管见,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0.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被鸩杀后,在权臣孙秀的操控下,泰山羊氏羊玄之之女羊献容继立为晋惠帝皇后。在羊皇后12年的皇后生涯中,她不过是一个傀儡,非但未能享受皇后的殊荣,反而屡遭羞辱,甚至多次命悬一线;作为渴望关爱的妻子,她不过是徒有名分的玩偶,非但未能享受夫妻之爱,却总在恐惧不安中苟且偷生。西晋亡后,她被匈奴人刘曜俘获,并再次被立为皇后。这一时期,她尽享殊荣,对爱情和权力的渴望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纵观羊献容的一生,她出身名门、五废六立、一身二后,这些经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数百位皇后中是绝无仅有的,她的人生勾画出古代社会上层妇女的又一种命运轨迹,并再次证明了在父权制文化下,女性在根本上就是依附(从属)于男性的,她们最终只能是男性的派生物。  相似文献   

11.
大冶富民钱监是我国宋代一座十分重要的钱监。它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始置;后来曾经历过至少三度停铸、复置:其中第一次停铸后,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至八年(公元1075年)之间的某一个时间复置,后于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十二月再度停铸,后再复置,后在北宋大观(大观年号共有4年,公元1107年-公元1110年)前后某一具体时间又停铸过一次,在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秋七月己丑又复置过一次;后于南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之后的某一个时间并入了汉阳监。至此,结束了其独立存在的历史,但作为汉阳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铸钱的功能还一直存在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至南宋末年。  相似文献   

12.
绍兴年间的群体性冤狱事件,并非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的常规手段,而是一种游移于法律与政治之间的非规则政治行为。贯穿于绍兴冤狱审刑过程始终的有罪推定思想,并没有使案发告讦行为及罪证脱离法律规则,即使是结案时的严刑罪名,也是建构在即时的法理基础上。绍兴冤狱法律解析背后的政治视点,可以归结为绍兴和议国策的即时实施,从而直接透露出南宋初年宋高宗政权不惜触动道德天平而制造冤狱的政治动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宋高宗赵构"朕最爱元祐"一语,应该放到南宋初年政权重建的过程及具体政治情景中去理解。南宋政权重建的最初历程是两次政权转移:一是从张邦昌至孟太后,二是从孟太后至赵构。在这一历程中,孟太后是转移之枢纽,赵构称帝最主要、最实质的合法性基础即来自孟氏的迎立。但是,孟氏废后的身份却影响了这一基础,而孟氏的命运又系于朝廷对元祐政治的评价;因此,赵构在绍兴重修神宗、哲宗《实录》的场合中提出"最爱元祐",主要是为了加固自己的合法性基础。总之,赵构之"最爱元祐"一语,主要不是北宋晚期所谓"新旧之争"的继续,而是政权重建这一全新历史任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犹太人在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条件下,自从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定居开封,至清朝(公元1644—1911年)末年,前后近千年,走过了定居——繁衍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自然融合的历史进程。所信仰的一赐乐业教,自从在金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创建清真寺,至清咸丰四年(公元1850年)清真寺毁废,也相应地度过了活跃——发展——盛极一时——宗教活动自行息止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女人世界》2008,(12):14-17
2007年第19届环球皇后世界总决赛现场,评委称她是“东方古典美女的杰出代表”,在众多来自俄罗斯、泰国、加拿大等国的佳丽中,娇小玲珑的她脱颖而出,获得全球第四名,并被评为“最上镜皇后”和“最具活力皇后”等殊荣和桂冠,她就是平民出身的朱芹姑娘。  相似文献   

16.
睢宁,位于江苏省西北,黄淮冲积平原南部,西附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点徐州,东临新亚欧大陆桥东堡连云港。全县总面积1773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下辖27个乡镇。 睢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今垂名。早在6000多年前,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自夏代星野分疆,禹定九州,五千年青史不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立睢陵县,后几经沿革更名,在宋高宗12年(公元1142年),定名睢宁县并沿用至今。境内下邳(现为古邳)东汉时期被  相似文献   

17.
一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出生在被金人占领的山东历城(今济南)。印记在他幼年心中的是北方沦陷区人民的灾难。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金主完颜亮挥师南侵,济南农民耿京聚众二十万,起义抗击,辛弃疾以所聚二千人参加,  相似文献   

18.
王莽的“市平”制度和“利息论”汤标中王莽(前45──后23)新朝创始人,魏君六城(今河南省大名县)人。汉元帝皇后侄,西汉哀帝死,平帝立。公元5年,王莽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次年立了年仅2岁的刘婴为皇帝。公元8年,废弃刘婴,自己由“假皇帝”变为真皇...  相似文献   

19.
“二圣”之谓,人多知其指唐高宗和武则天二人。唐高宗鳞德元年(公元664年),因为皇后武则天参预朝政的管理,“上(高宗)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于是有唐高宗与上官仪等人谋废皇后之举,后来经过武则天对高宗申诉,“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为了解脱自己,唐高宗将此事委过于上官仪。武则天于是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谋反,结果上官仪诸人被杀,与其有联系的“朝士流贬者甚众”,武则天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八年,宋高宗和大臣们围绕初立、避敌、定居、措置、国是五大主题对驻跸何处展开争论。这些有关驻跸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回銮(川陕)派、西幸(汴京)派、南渡(江浙)派、南移(京湖)派。四派大臣皆以迁还中原、重归正朔为中兴目标,派系之间的分歧其实映射出各派大臣对如何迁还中原的思想碰撞。这种碰撞的发生,实质上是南宋对“大一统”观念进行狭隘辩解的结果。南宋正是在南移过程中开始凸显“中国”作为汉地中心的专有性和汉人身份的唯一性,将“大一统”标准由汉唐时期的“天下”重“一”转向服务自身的“中国”重“统”,这种偏执的严防华夷的思维客观上促进了金元“大一统”意识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南北封建化进程的差距,成为“大一统”内涵蜕变、“中华民族共同体”形式更新的关键。因此,宋高宗初期的驻跸之争是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一块重要的历史拼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