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庆立  崔建利 《东岳论丛》2003,24(2):111-115
胡应麟是明代后期一位学者和诗论家。他一生酷爱藏书、读书 ,在科举仕进屡屡失意的情况下 ,把“立言”作为实现自己功业理想的方式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藏书 ,勤于治学 ,一生著作等身 ,取得了以诗学理论、图书辨伪为代表的多方面的治学成就。  相似文献   

2.
胡应麟和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所做的贡献 ,包括其小说理论、小说辨伪和小说整理等方面。他对于古代小说的论述多见于《少室山房笔丛》一书 ,对后世影响颇大 ,除了对小说理论颇有建树之外 ,在古代小说的辨伪、小说的整理和创作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胡应麟的小说理论 ,正如某些学者指出的 ,“不像同时的许多小说序跋那样 ,直接与某部作品联系 ,而偏重于在对古今小说广泛考校的基础上作理论的归纳与阐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小说观和对小说的分类。他首先指明了汉代的小说观念和现在他眼里的小说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姜太公与《六韬》的成书《六韬》,《隋书·经籍志》题“周文王师姜望撰”。全书以姜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问的形式写成,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共六十篇。自宋以来,学者们多认为《六韬》非姜太公所撰,而是后人的伪托之作。其主要观点有三:其一,宋人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认为:《六韬》为战国时期孙、吴之后的谋臣策士托古所作。其二,明人胡应麟《四部正伪》认为:《六韬》是魏晋以后的兵家掇拾古兵书剩余而作。其三,清人崔述《丰稿·考信录》认为:《六韬》是秦汉间人士托古而作。1972年山东…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辨伪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知几辨伪探微张小乐由于自然、社会、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存在大量的伪书。清人张之洞指出:“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车酋轩语·语学》)不辨真伪,学术研究就没有真实可靠的基础。辨伪的任务既包括对书籍名称、作者、成书时间的考订,...  相似文献   

5.
刘德州 《船山学刊》2020,(2):96-101
晚清时期,卫护晚出《古文尚书》之风大盛,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者和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学者出于自身学术立场的考虑,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甚巨。理学的复兴无疑对此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今文经学则从反面刺激了辨真学的兴盛。王懿荣上疏请复古本《尚书》,更是引起了辨真派的极大不满,多部著作因此而问世。此外,阎、惠等人辨伪之书的广为流布,以及毛奇龄等人辨真学的不成熟,都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宋濂的<诸子辨>是中国辨伪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著作,但它只是宋濂论述诸子学术的一部著作,从性质上说并非辨伪之书,更非辨伪专书.之所以会对其性质发生错认,主要存在着源和流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美霞 《学术界》2006,(5):295-300
一、引言《语言文字学辨伪集》(以下简称《辨伪集》)是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04年6月出版的一本关于语言文字学领域所进行的科学辨伪以及学术批评的论文集。文章的执笔者都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界著名的专家、教授、学者。全书长达505页,收录文章54篇,字数达540千字。该书按照内容编排,共有八部分:第一部分,呼唤科学辨伪;第二部分,贯彻执行国家的语文政策;第三部分,语文教学与婴幼儿识字;第四部分,普通语言学和俄罗斯语言学;第五部分,真理与谬误之争;第六部分,纯净学风文风;第七部分,驳伪科学及其辩护士;第八部分,综述及其他。这八部分涉及的内容很…  相似文献   

8.
宋玉《微咏赋》辨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微咏赋》晚出,引起研究者的怀疑,明杨慎、胡应麟以为“宋玉《微咏赋》为宋王微《咏赋》之讹”,然其所论是为臆说,不足为据。考《微咏赋》代巫山神女立言,实为借神女之咏叹,抒写作者沉沦、流离之情怀。以之与宋玉生平遭际和思想情绪相比较,甚是吻合。又考《微咏赋》韵例,符合上古语音的用的规则,实非后世人所能为。因此,宋玉《微咏赋》绝非南朝宋王微《咏赋》之讹;宋玉确有作《微咏赋》之可能;即使不能肯定《微咏赋》为宋玉所作,至少也应当承认它是两汉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新学伪经考》全盘否定传世的古文经传,在政治上、学术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康有为的文献辨伪,其思想性更加突出。它的形式是考据学的引经据典,无征不信,但其实质则是先入为主,意在经世,仅从"辨伪方法"的角度理解,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正> 钱穆字宾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苏无锡七房桥的一个贫寒家庭。早年在大陆曾历任小学、中学及燕京、北大、清华、师大、西南联大、齐鲁、华西、江南各大学教职。1949年去香港,1967年迁居台湾。钱穆是自学成才的。他一生为学不厌,诲人不倦,未尝一日废学辍教。钱穆七岁进乡村小学,后升入无锡中学。十八岁失学,任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教员。二十四岁时,撰成《说惠施历物》及《辨者二十一事》(后收入《惠施公孙龙》)。又撰《论语文解》,由商务印书馆于1918年1月出版。1921年春,他应聘南下厦门,去集美师范学校任教。不久,撰《易传辨伪》、《老子辨伪》(1930年12月易名《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发表于《燕京学报》第8期,后收于《庄老通辨》)。  相似文献   

11.
经典辨伪学"辑佚"的方法论"范式",本身即不无问题。孙志祖于此未察,转而将此法用之于《孔子家语》的辨伪,将先秦、两汉古书之间常见的"互见"现象认定为造作之迹,既昧于古书体例,也反映了经典辨伪学"范式"扩大化的弊病。先秦、两汉古书之间的"互见"乃古书之常例,故每每溢出辨伪学的惯常逻辑,这既昭示经典辨伪学的"限度"问题,也凸显目下古书体例及古书成书研究对于经典辨伪学方法论革新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广东社会科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术杂志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这是广东经济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20年。系统地翻阅这20年来《广东社会科学》杂志中的论文可以感受到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过程中引出的各种理论争论与演变。从这20年来刊登的论文看,《广东社会科学》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以现实中的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为研究取向。这种“问题取向”彰显了办刊的时代感与地方特色,这也是《广东社会科学》作为一份学术杂志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如果对广东改革与开放20年历程及观点缺少具体的了解,那么,从20年来各期的《广东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与先秦时期的南方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文献《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经多人撰补刊刻,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它记载的山川风物,超出我国的辽阔境域;它叙述的自然景象,至今仍可查考;宣书录的医用药物,现代科学还能检验,更为可贵的是,这部巨著还为先秦民族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保存了《经》、《传》不载的古代民族学的珍贵资料;它是民族文化遗产中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最早的关于几何学及力学和光学方面的物理学著作是《墨经》,这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作者是战国时期墨子后学。 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扁鹊内经》,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作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此书已佚,现存《难经》一书,是后人托名秦越人的著作。 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是《禹贡》,《尚书》中的一篇,假托为夏禹治水后的作品。近人认为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 我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地学著作,是《汉书·地理志》,作于公元一世纪,作者是班固(公元32——92年)。 我国第一部系统地描述全天星官的著作是《史记》中的《天官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喜剧的语言极富个性特点,给翻译造成了一定困难。可以引入语言学幽默理论中的"乖讹论"和"乖讹—消解论",从常识乖讹、社会文化乖讹、修辞乖讹、语意乖讹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乖讹运行的机制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胡应麟评价极低,但影响极大,后世关于胡应麟及《诗薮》的评价大体循钱氏之论,这对正确认识胡应麟及《诗薮》颇为不利。其实,钱氏批评的主观性太强,不应成为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胡应麟及《诗薮》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吴子》是战国时吴起的兵书,收为《武经七书》之一。明代姚际恒、清代姚鼎都考定为“伪书”,使后学者多不敢用。宋代胡应麟曾说:“《吴子》或未必起自著,要亦战国人掇其议论成编,非后世伪作也。”(《四部正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一,今本《吴子》的内容和汉代所见古籍中记载吴起的史料相符。《史记》《儒林外传》均载吴起曾受业于曾子或子夏,受过儒家影响。《吴子》中说到治  相似文献   

18.
杨加深 《东岳论丛》2006,27(2):160-162
由王著主持编纂的《淳化阁帖》错误百出,在众多指摘其错讹者中,黄伯思是最为出类拔萃的鉴定大家,其辨伪态度之严谨、方法之精细、视角之多样,史学功底之深厚,书帖见闻之广博,均堪称当时之冠。多角度的辨伪方法,不但深深影响了后世丛帖的修订,也开拓了后人的辨伪视野;与此同时,黄氏在处理学术方法与艺术方法的关系问题上也显示了其不同常人之处。  相似文献   

19.
赵沛霖 《学术研究》2004,(3):123-126
古史辨派的《诗经》研究有其历史必然性 ,顾颉刚继承和发扬郑樵、姚际恒的学术传统 ,对《诗经》进行辨伪 ,并非出于单纯的学术兴趣 ,而是五四时代精神使然。古史辨派《诗经》研究的特点是 :一、对传统《诗经》学进行猛烈批判 ,始终体现了一种学术批判精神 ;二、树立了建设新的《诗经》学的学术目标 ;三、自由探讨 ,平等交流 ,进行正面学术交锋。  相似文献   

20.
张得盼 《西域研究》2023,(2):165-168
<正>《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为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中华文明传播史研究丛刊”甲编第一种,由荣新江先生担任主编,以汉唐之间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的西传为主题,在同题国际学术工作坊研讨会发表论文的基础上,经过筛选、修订,汇辑成书。众所周知,学者以往研究中外关系史时,往往重视外来文明流入中国的情况。然而,对中华文明外传的研究相对较少。《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正是研究中华文明外传史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