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优良传统。传统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天地之间人为贵,凸现人与天地并立而灵于万物的地位;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他非人之物;以人为本思想渗透于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与居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人相比,居于南方长江中游的楚人具有特殊的文化心理:楚文化在初兴之时,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被称为"楚蛮"、"蛮夷",这使楚人从不以中华正统自居,也从来没有文化优越感和排他性,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生机;世居两湖、江汉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提供了汩汩源泉,由此也造就了楚人狂傲冲动的心理特征;荆楚神秘巫祀文化,使楚人从神灵信仰中获得了力量,并由此形成了达观的文化心理.这些文化心理,至今仍然顽强地保存在湖北人身上,体现出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个案研究 ,较系统地解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 ,并理清了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和合"是中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极成果,是华夏民族特有的哲学词汇和价值观念。归纳起来,中原文化的"和合"特征共计有四:即确认事物间以多样性和差异性为前提的包容性;强调事物间的差序性和主导性;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以及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5.
文化精神可以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形成社会的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健康的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的眼光看待人和处理彼此关系;崇尚宽容精神,承认差异;弘扬诚信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尊崇民主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提倡创新精神,永葆社会活力等.以此塑造、调整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窗口,中原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弘扬其自身所承载的厚重中原文化精神。本文结合中原文化精神的浓厚历史底蕴,紧扣"和谐社会"的民族宏伟建设规划,围绕"中原崛起"的时代主题,以积极服务于"文化河南、和谐中原"为崇高使命,联系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特点,从21世纪中原文化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原武术的整体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文化本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文化的核心本质在于文化主体的人通过观察环境及自身的显著特征,经过精神的“化而裁之”,使之成为主体的行为价值规范。中原文化就是从中原地区所辐射出去的,成为人们日常价值规范的内容。从中原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意义存在、综合创新、发展创新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考察了中原文化创新的历史及发展路径,结合现时代的文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原文化增强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理想境界、道德尺度和人生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大略言之,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持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的实践观和尊亲尚德的社会观。  相似文献   

9.
操新疆汉语方言的群体是古今中原汉族移民及其后代;新疆汉语方言的词汇、地名、庙宇名称、店铺字号以及民间口头文学中都反映出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及其辐射地域的辽阔和传播范围的广泛,它的根基是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礼乐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只能用"尚礼"精神来概括。礼既是现实关系,又是原理、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周公与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代表人物。尚礼精神对现代文化发展,特别是对解决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的三大危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微时代"是以微博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它带来了信息传输的高效率,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当前,正值河南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背景下的特点,深入探讨中原文化呈现出的传播优势以及二者的契合点,从而借助微博这一新媒介,探寻中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原“福”文化内涵丰富,是当下文创设计创意的重要灵感来源。不同时期中原“福”文化有不同所指。中国传统文化、造物理念、地域文化的融入,从河图洛书到青铜纹饰,从秦汉以来汉画像砖上的瑞兽到唐宋牡丹纹样,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实物图形符号都体现出强烈的祈福求吉思想。一部中华造物史就是一部“福”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映射了不同时期人们祈福的心路历程。“符瑞”是中原“福”文化诉求的核心所指,根源性、连续性是中原“福”文化的特点,其图形表现与展示方法也为当下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优秀范例。用符号学的方法重新审视“福”文化,寻找当下幸福所指,“福”文化将继续成为联系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信仰与纽带。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夜郎文化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仅停留于表面之显性文化研究已经无法适应夜郎文化的研究,应对夜郎文化的隐性文化即其精神实质做出探究,发掘其文化本质,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转化,而此转化需要夜郎文化的研究从单一视角到多维视角、从单独研究到合作研究、从相互争夺到协同开发。以客观、合理、科学的态度,以夜郎文化的本来面貌进行宣传、不虚构和篡改夜郎文化的历史、正确利用夜郎文化的价值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巨伞型”的复合结构,具有56条伞骨,撑开来荫蔽八万里,拢起来一柱擎天。它的动力系统具有中原动力和边缘活力互动的特征,没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多元文化板块的碰撞就可能元气耗散;没有边缘活力,中原的凝聚和辐射就会在单线运动中自我停滞、僵化。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因为有了长江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族一些大家族迁移到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游牧民族滞留在中原逐渐地被汉化,这就形成了南北的“太极推移”,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愈来愈深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南北太极”推移的过程中,巴蜀是一个重要的“太极眼”。西南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后花园,是太极推移冲击波的接纳体,有储存文化活化石的功能。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主体民族扩张和南北太极推移冲击波的作用下,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行李和沿途拿来的文化成品,迁徙到大西南区域。古老的文化成品沉积下来,与百越百濮的土著风俗相调适、相融合,形成了渊源极古、形态极异的文化遗存。如彝族、白族作为村社保护神的土主崇拜依然盛行,叙述神话与民族迁徙的《苗族古歌》广泛传唱,等等。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三维推进”之功,值得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加以深度的认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既是一种文化传播,又是一种传播文化。在传统文化的负载和承传方面,它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使命,在新的文化形态建构中,它又是传统文化的折射和延伸。中国新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严重影响,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二律背反”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传播,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文化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文化概念是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集中体现。对道德教育文化概念的理解,取决于对“道德教育”与“文化”概念各自含义及其联结方式的理解。本文认为,在意义构成上,文化是文化反省和文化存在的有机统一体,在内容构成上,文化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独特表现。由此,道德教育的文化研究本质上是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道德教育研究的文化转向意味着奠基于“文化”之上的道德教育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文化、道德教育概念的开放性一样,道德教育文化概念也是开放的,道德教育文化研究是一个并非刚刚开始但有待不断拓展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深受"尚礼"精神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尚道"——"尚礼"精神的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对农民的态度、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处在文化转型、文化激变之际,中国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恢复"尚礼"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在北宋中期优待文臣,倡导儒家孝义的大背景下,欧阳修的孤儿经历促使他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欧阳氏族的发展历程,撰《欧阳氏谱图》,开中国古代“谱牒学”之先河.仔细考究其《图谱》与《序》,及其在修身、为政、治学上所持的态度,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家族文化传统对欧阳修文化性格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度信入北以后的诗文多抒发家国俱亡、天涯羁旅的痛苦情思,而实际上亡国之痛和乡关之思的背后隐藏着其后期最为深重的精神痛苦——对自身失节的愧悔。庾信的愧悔作为一种文化心态具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因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