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静 《南方论刊》2012,(3):103-105
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化的内在支撑。法律职业者对职业荣誉的珍视、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以及对职业形象的维护,是该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法律职业化过程中的法学教育,应担负起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认识、提升其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建立以人文知识、人文行为和职业人文精神等三个指标为一级指标,以人文知识学习情况、人文知识学习风气、专业人文知识、职业道德修养、职业行为修养、活动能力、职业人文思想、职业价值观等八个指标为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在应用过程还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表现,注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注意以正面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3.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庆市法学教育中尚处于薄弱地带,而崇高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树立是"准法律人"进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修课程,正确认识大庆市目前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加以完善,对大庆市法学教育及法律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敬业"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契机和重要任务,在分析"敬业"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人的社会价值多寡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将"敬业"分为三个层次,即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同职业价值和树立职业理想,并围绕三个层次开展社会调查,根据现实问题尝试构建包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业环境体验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内的"敬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师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大学生的特点是确定高师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的依据。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素质可以分为核心素质、基本素质、综合素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可以从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根据上述设想,参照最近的有关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高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三德”的教育,对于人的素质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立“三德”教育的规范,提高现代人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法律教育中的德育既是法律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又是培育法律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不仅支撑了整个法律教育体系,而且是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情感纽带,其最高目标是培育法律人的法律信仰.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人树立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引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因素,除了高校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素质之外,更多的来源于当前高校职称评价制度、科研评价制度、教学评价制度以及师德评价制度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心理、情感、价值观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清理各种具有不良功利化导向的评价体系、厘清教师职业定位,可以解决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职业道德行为过程监督,主要是指运用单位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职业良心自律监督对职业道德行为活动进行了解、评价和调控。职业道德行为过程监督的主体是职业单位、职业服务对象、职业人员及职业人员自身,等等。监督的对象,是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监督的目的主要是创设一种使职业人员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客观环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引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因素,除了高校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素质之外,更多的来源于当前高校职称评价制度、科研评价制度、教学评价制度以及师德评价制度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心理、情感、价值观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清理各种具有不良功利化导向的评价体系、厘清教师职业定位,可以解决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律人职业素养是法律人职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法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素养,成为优秀的法律人。现有法学教育在法律技能培训、法律思维培养及司法伦理教育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需要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宝莲 《齐鲁学刊》2003,(4):112-11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展开 ,诚信缺失已备受关注。诚信伦理与市场经济是相互联系的互动关系。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走出经营的伦理误区 ,其主要途径是 :形成有效的博弈规则 ,构建诚信的制度基础 ;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打造诚信的组织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 ,构筑诚信的技术基础 ;加强公民道德修养 ,营造诚信的社会基础 ;加强法制建设 ,改善政府管理 ,夯实诚信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认同感低、工作压力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首先要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调节心理压力,并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道德和工作制度,力求通过教师自身和政策层面的努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构建诚信政府是体现“人民主权”宪政原则,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有机结合,是不断提高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诚信政府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诚信政府十分必要和重要。分析西方政府诚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我国从公共伦理视野下构建诚信政府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任何形式的法律体系都包含着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机制,一般而言,追究法律责任必须以法律义务的明确界定为前提,而法律义务的设定又必须以行为能力的假定作为最为重要的基础。立法者之所以不能承担法律责任是因为:界定立法者立法能力的不可能性与认定立法者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可能性。《立法法》上的义务性规范对于约束立法行为依然是有意义的,它们是对立法行为进行职业道德评价或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建中  王胜洲 《河北学刊》2004,24(5):205-208
中国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的伦理问题 ,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转轨、法制建设滞后、企业伦理教育薄弱。因而 ,推进中国企业伦理进步 ,就必须构建完整的企业伦理制度和规范体系 ,树立良好的企业伦理观念 ,强化市场经济法制规范 ,注重企业家的人格塑造 ,吸收借鉴中国传统伦理精髓 ,从而实现中国企业伦理的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现状,系统性地分析了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倾斜;功利倾向抬头,育人意识淡薄;职业素养弱化,科研道德欠缺;师生关系冷漠,服务意识不强。从主、客观方面深入剖析了原因,结合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师资队伍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建议从把好入口关、打造师德师风教育终身制、改革和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奖惩并行等方面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立法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似的产物,汉字由字与外物"形似"的象形字发展到字与外物"神似"的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过程,恰恰体现了汉字与外物从现象相似发展到结构相似的相似递进规律.从宏观的角度看,汉字的产生、发展与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相似论启发我们要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规律出发去考察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找寻汉字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伦理价值思维等综合素质,以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司法界道德风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角度,阐发了在法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法官职业伦理是当前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法治建设的进步.严格法官准入制度和遴选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法官的高素质.改革法官职业伦理的监督和惩戒制度,是法官职业伦理自律性要求.实现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化,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