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目前都已成为濒危语言.本着尊重裕固人的语言选择和切身发展利益的根本原则,首先通过田野资料呈现"主位的视角"和"土著的观点",进而从发展人类学视角出发,指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应摆脱"交际工具论"的束缚,迈向"文化资源论",即语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该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保护包括裕固语在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相似文献   

2.
思维和语言孰先孰后?这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各家之言归结起来,不对乎有三种看法:其一,是语言先于思维说。这种观点流传很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进行思维”;其二,是同步说。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因而语言史同人类的整个历史同样长久;其三,是思维先于语言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和人类思维的发生,都先于语言。他们认为语言是在人类思维有了初步发展之后,原始先民为了固定和交流思维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有待理清和深入研究,从而较好地促进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从基本理论层次提出并论证的几个基本命题包括:(1)语言经济学是研究语言形成和演变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语言、语言行为和语言政策如何与人力资本、就业、工资、收入分配等相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2)作为人类的基本制度,语言是演化的,而文字主要是构建的。(3)语言的信息载体及传播工具功能与文化符号功能有分野的趋势,两者具有不同的演化路径或方向:作为前者,趋同和趋简;作为后者,呈现多元化或者力求保持多元化。(4)一种语言的通用程度是该语言的学习成本和相应母语国的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函数。  相似文献   

4.
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语语言国情学的研究核心是研究文化差异,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语言的三种功能,印:交际功能、文化载蓄功能和指导功能。语言国情学的目标是主要通过对词语文化,即“作为民族文化信息载体和渊源的语言称名单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俄的国情,了解“当今的现实生活”。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语语言文化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文化科学思想的新聚合体,主要研究语言功能中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借助系统方法,探索语言内部与语言外部(文化)内容相统一的一个完整的单位结构的一个过程,以现代先后次序和文化定型(规范体系和全人类价值体系)为研究对象。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专门讨论,可以概括出三种主要的基本观点:语言文化学包含语言国情学;语言文化学与语言国情学之间没有本质差异,两个术语可以同时并存;语言国情学包含语言文化学,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学术语言基本规范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语言可以分为自然语言和学术语言两类.自然语言的实质是一种意象链结思维,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是文学语言的主体;学术语言的实质是一种概念链结思维,具有明显的逻辑理性特征,是学术研究的理想工具.学术研究的实质是一种逻辑理性的思维过程,需要遵从"价值中立"的基本原则.相应地,学术语言必须遵从"情感中立"的基本原则,并遵守三条基本规范:即学术概念明晰的规范,行文符合逻辑的规范以及理解性规范.  相似文献   

6.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从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命题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到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它的基本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也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进。历史上许多语言的分化,统一和转换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指出:“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人存在,必须追求意义,符号是人类用来表达意义、理解意义的必需工具。但是,符号表意有个内在悖论:符号的某些部分在场,某些部分不在场,意义就是在从在场出发企及不在场的过程中发生。由此产生了符号表意过程的若干悖论。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不存在没有意义的符号;任何理解都是一个理解。从"常识"看来,这些说法都似乎奇怪;仔细做符号过程分析,才可以看到,这些悖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语篇中不同句式、不同结构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意义。倒装是英语中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是反常规的句子结构,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制性倒装,另一种是非强制性倒装。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就倒装句的强调功能和衔接功能作一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9.
詈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库中的特殊成分,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而非具体信息的交流。詈语负载着很强的文化色彩,透视着独特的社会心理。詈语研究除了可以发现詈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种语言的詈语去探索使用该语言的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本文以汉语和美式英语两种语言的詈语为研究对象,从詈语的类型、功能、文化内涵、演变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普 《中文信息》1997,(6):26-28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工具。语言都传达一定的意义,语义和语音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们分别是信息和信息的载体。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系统最基本的建构单位和建构模  相似文献   

11.
汪 :你在杭州的论证让我相信 ,效用主义观点似乎可以解释“爱情”现象的一部分。为更有说服力 ,让我们把似乎可以得到效用主义解释的“爱情”归入“人类情感”范畴 ,然后讨论“情感”是否可以纳入广义效用理论的解释范围。首先 ,“情感”在我使用的中文语言里 ,应当与“感情”相区分 ,因为前者似乎更加高尚 ,例如真正的情感往往包括爱情、爱国、献身 ,等等行为。而感情则可以包括日常生活的例子 ,如对事物的感情 ,对朋友的感情 ,等等。这两种“affectiveness” ,抱歉 ,这个英文语词 ,在佛格森的《文明社会史论》里面正好对应于我们说的“情…  相似文献   

12.
语言神话的建构与消解齐效斌陕西师大中文系语言这个精灵,作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工具千百年来不知折磨了多少作家、批评家。奇怪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批评家仍然乐此不疲。于是有关语言本质和功能的不同说法应运而生,而且还不断地得到改造和翻新。语言的神话由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13.
曹琳 《理论界》2002,(4):73-74
一、加入WTO中国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语言是信息的承载体,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当人类社会进入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21世纪时,可以看到,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数字化不仅没有削弱语言的重要作用,相反却更凸显了外语(即非本国语言)在各个国家、民族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的重要性。我国外语教学有很长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认识中,语言作为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往往仅被看作是一种理性和逻辑的手段,它与人的情感,意愿以及感性认识内容似乎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事实上,作为认识工具,语言是被用来匹配或描述世界的,它以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准同构关系为前提。显然,语言就其表现结构和感性形式来看,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别。语言只能借助于它在主体的心理所引起的思维意象才具有匹配或描述客体的功能。因此,深入考察语言与思维意象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语言作为认识工具与情感、意愿以及感性内容的内在联系,深入把握认识过程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15.
"言尽意"理论是中国古代文艺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言尽意"论是这个命题中的一种观点,强调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具有表意作用,这种作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唐诗创作中语言的表意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题目写意、咏景抒怀、字句精练。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和语言的起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语言首先是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手段 ,而不是一种思维工具进化而来的。从这一点出发 ,就有可能对语言进化起源的图景做出合情合理的清晰描述。基于这一观点 ,本文讨论了与语言起源的进化源头探索有关的各种“缺失环节” ,并以多个学科最近的科学发现为基础 ,探讨了“原始人类的前语言交际行为和后语言交际行为”、“语言的结晶形成”、“象征符号的出现与认知能力”以及“神经科学与语言的起源”诸问题 ,提出了一些假设和推断。  相似文献   

17.
一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种能作用于我们理智的工具,和人类使用的其它工具有重大区别;也因此,它甚至不能称作工具,它就是人类内在的能力。它渗透到我们的头脑,控制了我们的思维,并进而控制了我们的思想。语言亦可以说是一种障碍,它介于我们和世界本质之间,使世界的本质蒙蔽了,而代之以语言的假象。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是语言提供给我们的,除了语言提供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种解释或假定,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问题在于,语言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种种解释和假定,和真实的世界本象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语言是逻辑性…  相似文献   

18.
争议与解决途径——再论社会资本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资本功能的争议与分歧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本概念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和澄清.已有的观点可以梳理为以下几种类型:社会资本正功能论、社会资本负功能论、社会资本功能二重性论.面对纷繁复杂的观点,有学者提出"应当明确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性质",这对于解决社会资本功能的争议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思路,但是需要以剔除某些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代价;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则是在社会资本主体多元性的基础上提出"限定主体的正功能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诸如“人类”等普遍概念在文化认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以来,认同这一概念都是既具体又特殊的,因此将普遍性应用于认同形成过程中就产生了逻辑上的困难:即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普遍性因素是为种族中心主义服务的,也即通过对其他人的特殊性的歧视而分离出对其自身的认同.然而由于被歧视的这部分人也离不开普遍性,所以跨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同普遍性间的斗争,对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全球化的浪潮不但强化而且激化了这种斗争,因此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共性的作用概念化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了.有人一定会问:真的有可能超越种族中心主义那强大而有效的逻辑吗?在这里,文化认同中内在的普遍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认同联系起来的新路.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机会则是由于各种共性因其自身逻辑而发挥出的整体作用,因此共性可以被视为一座连接各种文化差异的纽带.但是由于一种认同相对于其他认同而言依然存在着特殊性,那么各种共性,比如人类这一概念的纽带作用就必须接受仔细的考量.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重点是一种关于跨文化关系由排他转向包容的结构性变化的观点.本文的论述目的是希望“人类”这一理念在认同形成过程中可以起到一种更为包容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将人性作为一个可以完成上述任务的场所,并将其作为一个主题来加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体态语看文化差异赵滨丽语言交际是伴随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过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承文化现象。但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伯特威斯特尔(Birdwhistel)在1970年说至少65%的交际信息是由非语言方式传递的。有的科学家认为,人们交往中信息有65%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