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第四种权力     
在人们对传媒监督热切期望的今天,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正被搞得热火朝天:不光司法机关内部要求,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政务公开”,也有明确倡导新闻监督(等同传媒监督)的意蕴;而且传媒本身也主动出击,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再就是今天的因特网也闻风而至,总之凡是传媒几乎都与法律沾了边,或以图、或以文、或以声、或者几者并茂,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2.
从保障司法的公众参与角度,研究司法为何和如何正确积极地回应民意,改革和完善我国司法回应民意机制,保障公民司法参与权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意。司法回应民意应坚持司法独立与依法审判原则、理性与客观公正原则和程序正当与审判公开原则,并改革司法旁听制度,落实公民法院旁听权。移植和建构法庭之友制度,拓宽法院吸纳民意渠道,参考吸纳理性正确的民意,改革和完善法院案卷信息和司法记录公开查询制度,接受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3.
民意具有法律民意与公众意见、公开民意与潜隐民意分型。借由权力部门和媒体、公众、学者意见构筑了民意表达二维构造。在静态层面,民意表达又具有直观性与非专业性、倾向性与流动性、广泛性与非组织性的特质。在民意表达过程中,公众表达自由与当事人正当权益、独立性司法与结构性诉讼、法律发展动因与非制度化表达恣意是其潜藏着的矛盾。要改变这些现状,司法部门应及时发布案情资讯,在改造程序化制度装置基础上,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2.0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体系。在此背景下,民意与司法的微妙平衡被打破,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内容的即时性和潜在的无限性促进司法公开;传播者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监督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交互信息渗透司法程序;草根观点挑战法律规定;个性化声音影响理性判断。要重新建立二者之间的平衡,一是要发挥网络集体智慧,加强对司法的民意监督:司法过程谨慎吸纳民意;立法环节充分考虑民意。二是要建立合理机制程序,依法规制民意:合理机制消化民意;正当程序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领域中的民意是公众在对因为某种原因受到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刑事案件认知、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正义的外在社会价值形成的带有普遍倾向和较多道德成分的观点或意见.民意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关(直接或潜在)但被国家排斥在刑事诉讼活动之外的一种重要利益的体现.司法以审慎的态度吸纳有效民意,符合司法民主的要求,并可克服法律滞后于生活之弊端.民意的刑事政策化则是实现民众合理司法诉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政府俘获理论的研究者认为,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容易被利益集团俘获,司法机关则更容易保持中立和公正。但是,在美国,商业利益集团通过向法官输送金钱利益并影响法院判决已经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美国商业利益集团利用其特殊的法律地位和雄厚财力,往往能够对州法院的司法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商业利益集团影响司法的法律路径包括:充分筹款为干预司法选举蓄力,塑造公众舆论影响法官连任,作为“法庭之友”影响案件审判结果,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创造资金避风港。金钱司法的形成必然损害美国司法的公正。在美国目前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要破解金钱司法,加强对法官与商业利益集团关系的监督,仍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刑事申诉是刑事诉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程序,在当事人对生效裁判提出刑事申诉后,司法机关应当积极予以受理,但是我国现阶段对刑事申诉程序的重视还不够,刑事申诉案件提起主体混乱、刑事申诉案件管辖规定不明等。同时社会各主体的法律意识与法律信仰不够、司法不公开、舆论绑架司法、司法行政化色彩严重以及司法工作人员的释法析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极大降低了司法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因此,我国刑事申诉程序应当选择刑事申诉公开审查的模式,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保障司法公开与公正,正确引导媒体舆论,积极推进司法机关的去行政化,提升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裁判释法说理的能力,积极树立刑事申诉中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诉讼活动中实行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审判公开,这是司法活动获得正当性的要求,也是它们的义务,这为传媒介入报道庭审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当前的传媒介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传媒对通过自身选择的案件、信息以客观、中立的方式报道出来,传递给公众,呈现出拟态环境;另一种是传媒进行介入式报道,对审判活动展开合理质疑,通过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实行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司法活动逐步对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开放。一方面,新闻媒体增强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报道是一种可喜趋向,体现了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对司法的监督,并进而体现了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可以起到促进司法改革、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新闻报道及公众舆论,可能对司法机关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舆论的导向和社会的压力可能影响司法人员独立地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断,社会舆论的过于关注可能妨碍司法权的独立行使。有鉴于此,文章试图从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让案件审判公开在公众面前,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应有“知情权”。法院只有公开审判,才能使人民知情,才能使法院的审判工作置于人民监督之下,才能及时纠正法院工作中的失误,及时发现现行法律的不足,以便不断地修改完善法律。一、何为公开审判公开审判原则也称公开审理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法院审判案件和宣布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院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公开审判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基本原则 ,司法独立是由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派生出来的。其基本内涵包括 :司法机关的组织系统独立 ;法官依法独立审判案件 ;法官的资质和身份有可靠的法律保障等。而目前我国的司法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困扰而不独立。要实现我国的司法独立 ,应改革我国目前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机关内部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法官的资质和身份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法院如何保证审判不受传媒干扰的四方面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和规则 ,即诉诸司法程序的手段、限制传媒取得有关未决法律事宜的信息的权利、对传媒的事先约束和事后处罚等 ,指出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 ,有效治理我国传媒在追求“新闻自由”中形成的“新闻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13.
微博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刑事司法的公开透明,民意的及时有效表达可以促进刑事司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微博民意对于刑事司法公正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比如,微博民意可能会侵犯公民隐私、干扰侦办程序、妨碍审判公正、损害司法权威等。合理的公众参与则是平衡微博民意与刑事司法公正的关键。实现微博民意与刑事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应当完善民意甄别机制、人民陪审制度、庭审公开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香港极为重视新闻自由,媒体触觉深广。香港媒体在报道与限制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欲、知情权与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与公正受审权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与冲突。香港是一个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的社会,媒体的表达自由权与司法独立审判权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两大法系在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平衡机制中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法律都给予新闻自由相当的尊重,但媒体不当报道司法活动会侵害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并影响到法院的权威,在平衡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两种重要的权利冲突时,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创造,这些理念、立法与司法实践的经验对创建与完善我国媒体与司法的法律规制将起到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司法公开制度的深层次因素主要表现在:群众对司法公开的看法与法院自我评价有差距;审判信息的实质性公开不足;传统不公开表现突出;制度执行不力、效率低,甚至形同虚设;一厢情愿,缺少沟通、互动;法官自信度不够,缺少担当;缺乏监督。司法公开技术保障的核心是构建“垂直、整合、一体化”的监督机制,包括建立司法公开监督专员,一岗双责;媒体、公众、当事人与法院正向、良性互动;司法公开月通报,与绩效考核挂钩制;优化技术,创新载体,完善“四位一体”司法公开网络信息体系,强化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7.
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要比司法公开的范围广泛,除了诉讼信息之外,还应当包括司法行政信息。司法行政信息公开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有利于司法机关在公众中树立威信,有利于司法监督工作的展开。司法信息公开也有例外,按照例外规则的强度可以划分为国家秘密和公共利益的例外、第三方利益的例外以及行政职能的例外。  相似文献   

18.
通过网络对案件庭审进行实时文图报道的微博直播庭审,被喻为“新媒体时代司法公开的又一扇门和窗”,从亮相之日起就被寄予厚望。然而,微博直播庭审的发展与公众的期望相差甚远,正从“星火之势”陷入“后劲不足”之困境。究其根源所在,微博直播庭审虽有助于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公正司法,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司法权威提出了严峻挑战。以规范化建设为视角,探索建立微博直播庭审制度:明确直播主体资格、界定直播案件范围、规制庭审直播内容、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为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提供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司法民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一种于司法有益的支配力量,也可能损害司法公正。这种弊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司法民意与法官职业思维的不同。在对案件裁决的过程中,法官的思维首先应当符合法律适用的一般思维模式,其中还应该包括对可能影响司法结果的民意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20.
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相关单位的财务收支等进行监督。媒体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两种监督方式均以寻求“公正”为价值目标,在抗震救灾资金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但两种监督方式也可能产生冲突。媒体监督由于其自身特点,如新闻自由性等对审计独立具有天然侵犯性。此外,对于经济事项的判断,政府审计与媒体监督可能会产生分歧。对救灾资金的管理,政府审计协调与媒体监督关系的途径有:尊重新闻自由与审计独立性;重视媒体对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借助媒体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力;审计机关应正确引导舆论、重视民意并及时处理举报线索,对可能出现的舆论危机做好预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