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其在自然、健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浓厚的生态价值,并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全国生态示范岛的时代社会价值深度契合,从而在价值取向上为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海南省政府发布《海南省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要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省经济不断持续发展。本研究根据人格理论对海南省儋州市黎族与汉族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主要目的:应对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让当地居民能很好地和外来人进行沟通交流。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访谈法与观察法,对320名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xcel和spss19.0版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有效问卷289份;研究结果表明:(1)儋州市黎族与汉族心理类型上在16种心理类型中存在显著上差异。(2)黎族与汉族在MBTI维度上既有共同偏向性又有差异性偏向。根据研究结果做出有效沟通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黎族生态作为切入点,探索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进程中对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并在研究黎族与居住地生态相融而形成的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寻找黎族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建立黎族生态博物馆,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国际旅游岛的民族特色,促进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黎族是海南省主要的少数民族,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也成为旅游岛宣传的途径之一。黎族饮食除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外,在原料和做法上来说也独具特色。推广黎族美食要注重市场开发,全方位包装,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改良,使黎族饮食营养合理化,口味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师伟超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2):54-56,6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访谈法对琼州学院的发展目标、拓展训练的功能及国际旅游岛发展特点相结合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对琼州学院建立拓展训练基地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琼州学院建设拓展训练基地对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省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对国际旅游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旅游信息化在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信息化必须先行的观点,并提出了推进海南旅游信息化、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黎族的传统知识和相关经验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环保标识制度有利于保护环境利益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双重价值。为了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快速发展和消费迅猛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新要求,保护好自然和旅游环境,海南应立法确立环保标志制度。建立适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环保标识制度,海南应该注意:界定环保标识概念、科学设计程序、公众参与、政府职责、法律救济、独立管理机构、国际互认等。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21,(1):51-57
黎族民间传说是黎族人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凝结着黎族人民的集体智慧,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寻黎族民间传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从理论维度审视二者之间的耦合,从问题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萎缩与遮蔽之现状,从实践维度将黎族民间传说与乡村振兴、家风建设、校园文化、民众心理相融合,发挥黎族优秀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于漪 《学术探索》2013,(2):131-135
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吉鑫宴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都市化民族歌舞景观,大量的少数民族歌舞借由这个集饮食和歌舞为一体的舞台进入了大众文化视野。对于包含了现代民族歌舞景观诸多特点的《吉鑫宴舞》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理解这一独特民族歌舞景观的结构图式,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的探寻。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歌舞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举世闻名。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运用于歌舞剧表演则是对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的一个巨大创新,而将台词、剧情、感情与民族歌舞进行完美结合亦是时代要求。在此。探讨新疆民族文化艺术对维吾尔族歌舞剧的启蒙作用,歌舞剧三者中歌、舞、剧三者的认识以及歌舞剧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维吾尔歌舞剧的表演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黎族民歌的分类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有助于黎族民歌的传承保护与研究传播。《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是目前涵盖范围最广、收录数量最多的一本黎族民歌集。该书以民歌挖掘整理为主要目的,主要采用了两级分类:一级分类以方言为标准将黎族民歌分为哈方言民歌、杞方言民歌、润方言民歌、赛方言民歌和美孚方言民歌五大类;二级分类以题材内容为标准,在一级分类下又将黎族民歌分为劳动歌、爱情歌、时政歌、生活歌、故事歌五大类。  相似文献   

14.
张晓武 《阴山学刊》2014,(2):99-102
采用民族音乐学基本方法——田野调查获得的梅力更嘎查乌拉特传统民歌的第一手资料,令人亦喜亦忧,这里的乌拉特传统民歌资源丰富,但总体生态状况令人担忧.今天的文化状况、演唱语境、学校教育状况和外来音乐都不利于蒙古族传统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认识这里蒙古族传统民歌的生态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传承当地乌拉特传统民歌的方法,对区域蒙古族传统音乐乃至全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工作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苏轼笔下展现北宋时期儋州风情的真貌 :纯朴的民风 ,浓郁的人情 ,独特的歌舞  相似文献   

16.
民歌的音乐形态主要指民歌的曲调在旋律、节奏、调式、结构、体裁、风格等方面的形式或表现。海南黎族民歌的曲调俗称"唱调"或"歌调",主要以衬词、内容、流行地域、曲调长度等来命名。由于族源、人口迁徙和社会发展等原因,黎族民歌的音乐形态既有与大陆中原音乐相一致的形式或表现,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黎族民间文艺家卓其德民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柳青 《云梦学刊》2010,31(4):116-118
近年来,有关"同宗民歌"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但它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辨析的问题。同宗时调民歌的主要研究核心当为"民歌类俗曲",但研究对比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戏曲、曲艺音乐当中保持民歌形态的小调音乐;同宗时调民歌之"源"民歌的确立应有力证,同时应注意同宗时调民歌的音乐流变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地方风格子体民歌取样的代表性以及民歌研究历时性研究视角的重要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王璟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4):182-183
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在众多的民间歌舞形式当中,“堆谐”是流传范围较广、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堆谐起源于13世纪萨迦王朝时期,流行于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时期,以扎木聂为主要伴奏乐器。堆谐艺术活泼、欢快、热烈,音乐风格独特、品类丰富,音调明快、高亢、优美。  相似文献   

20.
郭延礼 《文史哲》2006,(2):102-108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他受到过民歌的熏陶,自幼喜爱民歌,他还主张搜集民歌,研究民歌,是我国近代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驱。他进步的民间文学观和“民歌情结”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一、黄遵宪善于吸取民歌的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他吸取民歌中的“情真”说,主张写诗要情真、意真、抒发我之心声;三、“民歌情结”赋予黄遵宪部分诗篇以民歌风味。他晚年的创作及其对“新体诗”(“杂歌谣”)的构想,也鲜明地受“民歌情结”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