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治是我国政府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如何在法治政府中把握好道德维度,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基础。法治政府的道德维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二是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的道德化;三是管理自身的内涵、本质和内在结构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法治道路是政府推进型。这种法治道路有许多优点和长处 ,但在法治化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矛盾和潜在的危机。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党政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进一步理顺 ,市民社会的发展 ,政府推进型法治将得到不断完善。“政府”作为法治的推动力将日趋理性 ,法治化道路也将会沿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去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建设法治政府的思想、观念、准则等从价值层面所作的话语解读和从践行方面所作的尺度选择.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使政府受宪法、法律的控制和约束,使行政权力的运行体现、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和精神,使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依法治国总体目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创建法治政府,政府依法行政已经成为中国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依法加强政府改革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特点,找准适应的“落点”,避免出现法治政府建设的格式化.“油化之都”的大庆,在这一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因地制宜地找准适合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落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法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法性是依法治国和公民法治观念中的重要问题。对依法治国的认同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水平高低和人们法律意识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传统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国家,法治要想在广大人民心中获得合法性认同,就应该而且必须与道德紧密结合,建立健全适应法治发展的新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意义,是摆在法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法治国家主要是解决执政党依法执政的问题;法治政府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行为的法治化问题;而法治社会主要是在法律对社会组织与公民、政府之间的权力进行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问题。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而法治社会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7.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命题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置于同一体系之中。一体建设可以从逻辑前提、运行机理和路径选择三方面展开,一体建设的逻辑前提是在同一体系下厘清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内涵,一体建设的运行机理需要探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的逻辑关联和重心定位,一体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政府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确定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意味着我国政府实现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的转变,这标志着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一个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对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对于解决“网络社会”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本文认为政府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可以从加大网络建设投资力度、扩大在“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优化网上传媒环境、增进网上的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等几个方面承担起其可负的网上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是一种法治与民主的双重整合.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体现了一系列民主形态,包括人大机关对政府行政监督控制的强化,行政民主化成为政府行政的潮流,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生长空间得到拓展.这些民主内容的存在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民主对法治的反向塑造功能,民主对法治的合法性赋予功能,以及民主对法治的信息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与政府规范--略论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规范政府行为 ,提高行政效率 ?本文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特别要指出的是 ,本文指出“有限政府”并不是主张无限制地削弱政府权力 ,而是要正确发挥其作用。一方面政府首要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 ;另一方面政府又不能不计成本 ,将有限的行政资源投入到普遍的社会领域和通行的私人领域之中。这不只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重要的在于行政权力在这些领域中的扩张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的滥用 ,最终从根本上侵蚀行政权威的基础———法治。而失去法治的行政行为的产生和增加反过来则会使政府能力从根本上得到削弱。一个“有限的政府”才能成为“有效的政府” ,从而成为有权威的政府 ,因为它的基础在于法治 ,效率和权威是靠法治来保障的。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充满辩证思维的理论体系,诸多论述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范例。其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论,立基于政治与法治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三者在逻辑上的不可分割性、在功能上的有机协同性、在结构上的复杂统一性;“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论,立基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深刻揭示了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矛盾,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主要方面;“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论,立基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逻辑,深刻揭示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理论逻辑、“法律之中有道德、道德之中有法律”的规范逻辑、“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的实践逻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论,立基于政治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内在关系,抓住了“统筹兼顾”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总方法,深刻展示了两点论、重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政府的人本理念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来津  叶敏 《学术论坛》2007,30(6):67-69
法治政府的实质是强调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秉承人本理念,即强调法治政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政府一切行为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实现放在最高的地位,作为终结的价值来追求。人本理念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必须认真对待人性,必须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必须尊重和保护公民的个人利益。我国应当走“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由此也预示了我国法治政府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6):134-139
政府主导法治建设,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特点和模式,区域法治建设同样不能摆脱这一模式。在承认政府对区域法治建设重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政府功能的局限性。政府主导型的法治建设将政府置于一种两难境地,与新公共治理理念相悖,容易导致"国家法制主义"现象的出现,忽视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重构政府在区域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要求政府的法治化定位,实施任何行为都应当有法可依。政府还应培育社会组织,有效反映公众意见,并且意识到政府自身及国家制定法的局限,注重发挥其他社会主体和社会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应该怎样理解“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呢?我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第一,“五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社会公德。宪法第二十四条明确指出: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也就是说,“五爱”是全国人民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五爱”不是对一部分人的道德要求,而是对社会各阶层人们普遍的共同的道德要求。我们要通过道德建设,把“五爱”体现在人民内部的一切相互关系上,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即体现在职业领域、家庭领域和  相似文献   

16.
行政问责法治化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对推进行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存在着行政责任不够清晰、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行政伦理建设不足、配套法律制度缺失等问题。对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官员的行政责任、加快完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大力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建设和行政问责配套法律制度建设,以使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公信力和执行力、令人民满意的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法治、德治及二者之间关系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认为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德治”和“法治”的不同涵义和历史形态的区别。本文指出: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的客观趋势;只有人民才是先进的法治和德治的真正主体;我们应该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中一直有所谓“法律是低层次道德”的观点。这种观点不仅逻辑前提虚构,而且在中国还与传统“法刑观”和“德主刑辅”论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法治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法治文明中的法律是基本的道德。所谓基本道德就是能够也需要转化为法律的道德。基本道德是社会生活有序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可忽缺的道德。基本道德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基本道德的维护通常不能仅以道德的手段,而且主要以法律的手段,故出现了基本道德向法律的转化。同时,基本道德也是非基本道德得以存在的前提和依据,尊重基本道德是非基本道德的前提。非基本道德不得违背基本道德,更不能破坏基本道德。这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法治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法治的道德基础十分薄弱 ,公民的道德水平比较低 ,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意识较差 ,这是制约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统一性法治道德属于政治道德的范畴 ,因为法治本质上是国家政治的一种运行方式 ,法治不可能也不应当超越于政治之上。人类政治活动指的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过程 ,而政治的推行方式不止一种。从历史发展来看 ,基本的政治手段有自然政治 (无为而治 )、德治、礼治、刑治和法治等 ,法治仅是政治手段和政治运行方式之一。政治必须讲道德 ,法治作为政治…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企业:利益博弈与道德博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表现为第一部门与第二部门、权力与资本、公共人与经济人的三重博弈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政府与企业的现实博弈关系又具体体现为:“双轨博弈”、“多头博弈”与“利益联盟”。从理想的形态看,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必须进行道德建构。本文由此提出“道德博弈”的问题,以寻求政府与企业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