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许多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思想体系。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等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孕育发轫时期,研究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无法回避这一历史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社会思想: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以“砸烂旧社会、建设新社会”为历史主线,以“社会变革与国家建构同步推进”为逻辑理路,以“革命化”为根本表征,既关注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的宏大话题,又关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取向,同时聚焦微观社会建设蓝图擘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历史时段,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呈现出内在统一的精神内涵与丰富的表达样态。  相似文献   

3.
宋学勤 《江海学刊》2012,(2):178-185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婚姻家庭的建设,其婚姻家庭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基本上能够适时地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引领婚姻家庭建设,并提出新要求,革新传统观念,赋予婚姻家庭建设以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以婚姻家庭为突破口,在所进行的各项社会改革、改造运动中,重塑新的民族国家和新的社会秩序。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婚姻家庭建设思想与实践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是一脉相承基础上的继承与深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社会建设要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统筹兼顾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法;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建设必须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新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了新认识和新贡献。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合理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公平思想以及西方文化有关公平正义问题的优秀成果共同构成了该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源头。尽管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源头呈现出多元性,但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在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源头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永葆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一个不断被历史所证明的科学结论。本文以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行程和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为背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强大思想武器;站在时代前列,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历史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努力适应时代、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8.
王东 《中州学刊》2005,5(6):192-194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逐步确立了勤俭建国建设节约型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自上而下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全国性的群众性的以经济活动为主的"增产节约运动",其中在1949-1952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考察分析这一时期运动开展的原因、过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动员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社会动员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动员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深刻的实践根源,是社会实践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社会动员服务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社会实践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来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整合资源、推进发展.社会动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更加需要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动员经验,主要包括:立足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全局,开展全面深入的社会动员;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动员放在首位;充分依靠各级机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动员;始终坚持利益引导,紧扣利益进行社会动员;创新运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动员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当前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以来,学界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讨论,分别就社会建设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关系、社会建设与社会组织关系、社会建设与政府关系以及农村社会建设问题等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实践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度。中国共产党要在农民国度里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必须对乡土社会进行广泛持久的政治动员和宣传,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与认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以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等方面对于乡村社会进行了整合,通过这些方面的整合,对瓦解既有社会秩序、重构意识形态乃至抗战的胜利坚定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之后新中国的成立赢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13.
谭月明 《理论界》2006,5(12):22-23
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指导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异同,力求客观地评述它们对中国农业现代化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慧  丁晓强 《学术论坛》2012,(6):20-24,28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未来的理想状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传统思想建设理论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二者交流对话的产物,而且是对传统思想建党理论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扬弃与超越。因此,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本文从"人性论"的视角分析认为,"人性复归"为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擘画了一幅幅具有中国特色理想社会的宏图.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从"小康社会"建设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无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历史上,人们不乏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描绘,但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将宏图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践行理想,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崇高的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相似文献   

16.
周勇 《兰州学刊》2008,(Z1):116-118
正是在七大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在世界战争形势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巨变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很快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今天回顾半个多世纪前的这次大会,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的许多重大建树,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社会: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切实推进此项工作,要加强舆论宣传,创造学习的风气;要制定推动学习的法律和政策,形成保证和推动学习的体制和机制;培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网络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和社会思潮演变的脉络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地位等三个方面可阐述以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为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学理依据。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应该重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本思想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呼唤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也是迎合国际形势变化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建构人本思想的关键是解读人的价值内涵、尊重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满足人的物质精神追求、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陈琼 《兰州学刊》2007,(7):10-12,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社会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社会转型期,执政党面临社会利益分化、贫富分化和社会结构分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等多种挑战,必须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组织整合为重要手段,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