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时报》是旧上海三大民营报纸之一,初为康有为梁启超在国内的舆论喉舌,但终因宣传不力而与康梁决裂。后经历了两次重大蜕变:为文人所办的报纸,业务方面锐意革新,但政治上表现平庸;最后成了被称为“黄报”的商业大众化报纸,但连年亏损。上海《时报》可谓“党人报不党”“文人报不论政”“商人报不盈利”,这背后既有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又展现了一个多种形态的中国近现代报业构成。  相似文献   

2.
金赢 《日本学刊》2005,(1):109-124
20 0 4年发生在伊拉克的三起日本人质事件 ,暴露出日本新闻界一系列潜在的问题。首先 ,被劫人质多为自由记者并非偶然现象 ,而是与伊局势紧张以来日主流媒体的临阵退却有直接关系。其次 ,从日本主流媒体在人质事件前后的作为可以看出 ,目前日本的媒体环境已相当危险 :主流媒体对政府的新闻管制不仅无所反抗 ,而且将捍卫国家利益视为新闻最高原则。通过对人质的打压 ,媒体成功地在舆论引导中将国家政策与个人遭遇割裂开来 ,在使政府免于因人质事件陷入政治被动的同时 ,也使海外派兵这一重大敏感问题免于受到舆论的有力冲击。在第三起人质事件中 ,曾经一度存在分歧的日本新闻界形成保守合流。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公共危机频发,新闻媒体快捷有效进行舆论控制和危机应对意义重大。本文从日本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定位;日本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的快速应对;日本新闻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调控和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原则方面阐述了日本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传播效应和功能,从而为我国新闻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董顺擘 《社科纵横》2014,(7):107-109
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面对国外舆论的批判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日本报纸为日军暴行进行掩盖与辩解。此时,福泽谕吉完全追随了日本的对外政策,在自己创办的《时事新报》上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其掩盖与辩解既体现了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也说明了其在甲午战争前所主张的"文野之战"是掩盖日本侵略中国与朝鲜本质的借口。  相似文献   

5.
冯悦 《日本研究》2006,(4):70-74
本文围绕日本早期在华报业史中的三个“第一”,既对其日文、英文、和中文报分别进行了梳理,勾勒出早期日本在华报业史的轮廓。日本人在中国最初创办以日本侨民为读者的日文报,为日本在华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便利;随着日本在华势力的增强和政治经济利益的扩大,创办了中文报纸以影响中国读者和舆论,干预中国政治,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创办英文报纸目的是影响英美等殖民国家的远东政策,令其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殊地位,是日本对外宣传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自民党派阀政治是植根于日本政治文化土壤的独特现象.1972年以来,以田中角荣和福田赳夫为各自领袖的两派问的路线与权力斗争成为派阀政治的主线.在这场被称为"角福战争"的政治博弈中,田中派占据主导地位达28年.2000年4月以来.福田派上升为自民党内主流派,"角福战争"扩展成为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朝野争斗,日本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以来,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带来 了包括社会舆论和相互认识观念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与碰撞。同时,舆论也 是体现国家意愿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从社会舆论“三极模式”的分析方法角度,研究 了日本媒体对华舆论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政府决策与公众的倾向,认为日本对华舆论“倾向 化”与日本国民意识变化有相关性,也反应了日本政治在后冷战以来“总体保守化”的基本格 局。因此,本文对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与症结,以及中日双方调整对策提供了量化的材料 依据。  相似文献   

8.
1894年7月25日,在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前夕,发生了日本海军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击沉为清政府雇用运兵的英国商船“高升”轮,造成上千名中国官兵和大部分船员殉难的事件。这是一起牵涉国际公法和轰动世界舆论的重大事件。高升轮被日舰击沉后,引起英国朝野的激愤,英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谴责日本海军无故击沉英国船只,是粗暴地违反了国际公法。但是后来交涉的结果,英、日两国政府不仅达成  相似文献   

9.
舆论对厦门大学赵玉芬院士、袁东星教授关于PX项目危害性、选址要求言论的传播,建构了“PX项目魔咒”.魔咒在厦门PX项目事件生效后,传染到其他PX项目所在城市并奏效.借助自媒体,有关PX项目的舆论得以聚集聚变,其非理性成分超过理性成分,形成倒置的“沉默的螺旋”;信息公开的滞后性导致民众与政府关于PX项目信息的不对称,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非理性与滞后性两者互相建构,是“PX项目魔咒”屡屡奏效的根源.要破解这一魔咒、重树政府公信力,需引导舆论趋于理性、信息趋于公开透明,搭建政府、民众、媒体、知识阶层之间理性互动交流的平台,把矛盾“从暴力层面”降低到“讨论层面”.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中以改良和立宪为职志的梁启超,1898年流亡日本后,思想出现明显的离异倾向。他不断发表政论性文章,宣传“革命排满”和民主共和主张,郭沫若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①。然而,1903年下半年初,梁启超的立场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张反清革命和民主共和回归到主张改良和君主立宪。探讨梁启超政治思想的两次重大转变,有助于加深对梁启超及其所处时代一些问题的认识。1898年9月,慈超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本,展现在梁启超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不论从客观环境、人际交往,还是从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其传播速度快、信源及信宿分布广泛,具有私密性、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舆论平台之一。鉴于舆论传播主体定位难、把关人缺失和政策法规滞后这些制约手机媒体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因素的存在,应采用手机短信、手机报、微博等多种有效的控制形式,以及分众传播、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等多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对手机媒体舆论进行良性引导,并逐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手机媒体舆论传播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记者俱乐部作为日本各大媒体获取消息的常规正式渠道,相当多的研究认为它是日本保守政治势力控制舆论的制度工具.但尽管国际国内批判不断,任何关于记者俱乐部的改革举措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针对这一矛盾,本文提出记者俱乐部制度并不止反映政治单方面对舆论的控制,而是反映了保守政治势力与主流媒体之间的契约同盟关系.这种关系使得主流媒体很难自发产生反对约束、要求增强新闻报道独立性的要求.而来自制度外部的改革动力或压力,都因为力量弱小或影响范围有限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三家不同报纸有关“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380篇报道,并对其报道概况、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消息来源、事件成因等报道内容与形式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三家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框架建构存在诸多异同之处:消息来源选择上都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性;事件成因、报道主题、事件解决观点、衍生问题等方面有着显豁的差异;政治立场、社会制度、新闻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三家报纸在同一事件的“报道框架”上呈现异同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谢伟 《探求》2015,(1):71-75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传播实效强、言论尺度大、传受互动快,参与意见表达的主体扩大且呈多元性,舆论传播产生网络异化。从自媒体民意与政法工作的价值共性与冲突看,政法工作媒体时代面临诸如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自媒体建设滞缓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转变思维和理念,做好"品牌营销",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和政法干部媒介素养,以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及时消弭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路径之一:提高福利彩票新闻宣传者的政治素养 彩票新闻宣传者的新闻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媒体传播信息质量的高低。彩票新闻宣传者是党的宣传者,同样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时刻把握政治方向。彩票新闻宣传者要在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来发布正确的新闻信息,对信息进行过滤、把关,不能随便发布。同时还要担负起舆论宣传的重任,不断增强政治敏感,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不仅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个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宣传工具,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们的作用在政权的更迭中都曾经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如1960年曾促使岸信介内阁成立,1976年又大肆渲染洛克希德事件,导致田中角荣内阁的垮台,因而有人认为,宣传工具具有很大权威,它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可以鼓动和利用人们的某种情绪去达到一定目的。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日本宣传工具的这种威  相似文献   

17.
贾凌绛 《东西南北》2014,(16):76-77
选举时袁世凯曾派军警"保卫"国会,被国民党议员指其使用武力,权力欲心切,但他当年接受上海《大陆报》的采访时说,自己要做的是华盛顿,并不是拿破仑。他表现得更像拿破仑式的政治强人。在当选正式大总统一个月后,袁下令解散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媒体纷纷对乔布斯逝世事件予以高度关注的同时,中国传媒也不甘落后,国内各大媒体争相对此事件展开报道。对于国外一个商人的离世,国内媒体此次的报道面之广、篇幅之巨比较鲜见,甚至已造成过度报道。本文通过考察甘肃省内三家报纸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文本,分析了它们在报道规模、报道视角与传播框架方面的异同点,并以此为例探讨过度报道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报林》2018,(1):81-81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管、《人民铁道》报社和中国行业报协会共同主办的《报林》杂志自2015年8月恢复出版,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办刊宗旨变更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交流铁路媒体和行业报纸新闻业务先进经验和成果,展示优秀作品和媒体运作创新思路,宣传媒体先进典型,加强铁路媒体与其他行业媒体之间的业务交流,服务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报林》杂志将携手铁路及行业新闻媒体,为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搭建理论研讨、业务交流和实践创新平台,为行业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野中,出现了众多的有关国家与媒体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即宣传管理与市场力量的矛盾、传媒体制与媒体行为的变化、宣传控制与媒体生产过程的互动。这些研究对中国媒体和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富有启发意义,但是却大都没有区分或没有充分强调媒体之间的差异性。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国"国家与媒体"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