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在对外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吸取国外一切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但同时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学说和文学艺术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别,而决不能一味地盲目推崇,更不能把资本主义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作所谓的‘新观念’加以传播,否则就会腐蚀人们的思想,污染人们  相似文献   

2.
陆贵山 《南都学坛》2005,25(1):55-57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有本土的,但大量地表现为外域的、西方的。我们要重视对当代中国本土的文艺实践和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和学术总结,提炼出真正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理念。同时要承接和吸纳西方文论本土化的成果,解决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自觉地整合各种文论学理系统所包含着的合理因素,建构起涵盖"文"与"史"的关系、"文"与"人"的关系、"文"与"美"的关系和"文"自身的关系的及其相关学科形态,诸如文艺社会学、文艺人学、文艺美学和文本学有机融合的宏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新体系。处理好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科学文论和诗学文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偏于简单的政治批评。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就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把握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批判的所谓“实用主义的”写历史的办法,一是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只有正确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社会基础的关系,才能真正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正确地引导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虽然文艺生态学是近年刚兴起的一门文艺新学科,但在中国古代文艺论著和文学作品中,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艺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艺思潮放置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系统中进行了考察,认为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和更迭。第一次是流贯于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第二次是泛滥于“文革”时期的文艺逆流;第三次是勃起于历史转折时期为现实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戏剧的命运耐人寻味。它既曾受惠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文艺方针和政策,享有过辉煌和荣耀,又曾受到“左”的思想的束缚,行进艰难迟缓。“文革”10年更是遭到罕见的重创。转机出现在新时期。在思想解放潮流强有力的推动下,戏剧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创作、演出和观剧都极为活跃。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逐渐合法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审美趣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戏剧在商业化、世俗化的场景中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加上影视艺术的挤压而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从而引发了延续至今的有关戏剧命运的讨论。在我们…  相似文献   

7.
我们将要探讨的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文艺思潮;或者说得确切一点,是我国新时期的文艺思潮。但是,鉴于以往人们对文艺思潮的误解,在具体分析新时期的文艺思潮之前,我们首先要谈谈文艺思潮的概念和范围,弄清楚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任孚先文艺论集》,(明天出版社)(以下简称《论集》)主要结集了作者新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也是他三十年来在文艺理论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的结晶。《论集》分八个部分,包括文艺理论研究、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影视等评论文章八十一篇。(后记一篇)全面集中地反映了任孚先的文艺思想和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评胡星亮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须生南京大学胡星亮博士新近推出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以下简称《戏剧思潮》,引用该书仅注页数)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的渊源、发展及走向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本书对研究对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胶东就是人类文明的热土,胶东半岛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早期海洋文明,其中神话传说可谓奇幻亮丽,发散着胶东文学最早的璀璨色泽。从海市蜃楼到三神山的奇美与神秘,再到蓬莱仙话和秦皇汉武的传说,以及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故事,这里滋生了难以计数的原始文学,它们以美幻绮丽的想象表露了人类童年期的种种特性。其后或与之相随的文人制作也华彩独具,历代的游仙诗采药诗海  相似文献   

11.
曹林娣教授的《中国园林艺术论》是一本谈美的书 ,不仅探讨园林之美 ,书画之美 ,诗词之美 ,及古典园林融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之美 ,更以独特的审美眼光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以清净淡泊之心性而随缘任运 ,以心情之常应付世间沧桑万变 ,旷达自如 ,安之若素 ,行退俱适。” 1  本书视野开阔 ,境界高远 ,站在中华文化制高点上 ,将古典园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审视其发展、演进的历程。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 ,将探寻的目光追溯千年 ,从“体象天地”“模山范水” ,到“静念园林好”“山水有清音” ;从“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定的根据。然而鲁迅的文学道路,他的文艺思想的“现实”的特点,他的启 蒙主义的特点,他对革命文学的认识,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中国,这两者有一致和相通之处。所以,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地位 和作用,不在于他证明了只有后者否定前者才是历史的前进,而在于他揭示了两者共同的基 础,表明了两者应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历史时期 ,中西方都出现了蓬勃的文艺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和中国明末清初的文艺思潮。二者有同有异 ,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由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以来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国家教委审定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中国思想史”系我国高等学校文科专业(如历史、中文、教育等)的重要课程,但是,40年来长期处于没有固定统编教材的状况,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有些学校因为没有教材而停开这门课程。有些  相似文献   

15.
近读湖北大学冯天瑜教授著《明清文化史散论》,兹评介如次。该书共收论文十七篇: (1) 《文化·文化史·明清文化史》引方以智《通雅·考古通说》“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表示作者深受方氏影响。页27说五四运动时吴虞“利用了李贽批判封建独断论的思想材料”,我要补充一点:根据北京三联书店《中国哲学》连载的吴虞日记,吴氏似李卓吾倾向佛教神秘主义,比李氏更积极抨击儒家虚伪。页31指出宋应星《天工开物》裨益日本明治维新,一九二六年日本翻印本始传回我国。我痛感科举制度产生使人鄙视科技的恶劣副作用,想及日本民族主义者阿部正雄(Mssao Abe)教授眉飞色舞地宣称中国每年派遣留日学生五百名。(阿部正雄晚年在普林斯顿、加州  相似文献   

16.
<正> 1989年12月,三环出版社推出刘伟林副教授的力著《中国文艺心理学史》,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国文艺心理学史论著,它填补了世界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此项空白.从总体上看,我觉得刘伟林先生这部长达36万言的论著,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 欧美文学史上有过各种各样文艺思潮,但从来没有一个思潮象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潮流那样体系庞杂,包罗了名目繁多的文艺流派。它不仅在纵的方面包括了十九世纪末直到今天西方各国形形色色的潮流,而且在横的方面,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还有种种主义加进来。这些流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倾向也不尽统一,往往自相抵悟,甚至相互攻讦。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兴武的美学专著——《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述评》一书。相比较来说,《述评》一书超过了以往许多关于当代西方美学方面的著作,它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1) 系统性。本书有系统地将当代西方美学的众多之家进行了分流划派,写进了十大美学派别,即直觉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解释学美学、接受美学、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洋洋三十二个当代西方著名美学家,近三十三万字。(2) 破中求立。破除传统,标新立异,是该书的一大特点。作者在本书中对当代西方美学派别进行了富有挑战意义的分类,即把当代西方美学划分为符号论美学和人本主义美学两大类。回答了人本主义美学就  相似文献   

19.
(四)现代主义内部纷繁杂沓的流派在将近一个世纪历史进程里的生生灭灭,表明了它和社会历史及思想现象的紧密关系。现代主义在西方基本上是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轴心而展开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可以看作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生和形成时期,或者说第一个时期。世纪末的景象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各国造成的灾难性的混乱,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资本世界引起的强烈恐慌,使西方社会中很多人,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人,感到无所适从。作为资  相似文献   

20.
彭柏林教授等著的《当代中国公益伦理》已由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该著作对公益伦理的概念、主张的权利与义务、公益伦理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当代中国公益伦理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建构视角作了系统而有深度的研究,是国内学术界首部研究公益伦理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