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最近拜读了泰国人类学家博·卡差·阿南达博士著的<泰国瑶人--过去、现在和未来>(谢兆崇和罗宗志翻译,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以下简称<泰国瑶人>)一书,感触颇多.该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泰国北部瑶族的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经补充、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由玉时阶、胡牧君等先生合著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于2009年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研究视角新颖,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是瑶学研究领域的新力作.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过:“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无数的碧玉翡翠,这些才是我们民族最瑰丽的珍宝。”瑶族历史文化,便是这瑰丽珍宝的熠熠明珠。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对于瑶族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课题。虽然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是,对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这与瑶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近日,有幸得到由王明生、王施力合著的《瑶族历史览要》(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仔细捧读,全书流淌着瑶族的血脉,彰显着瑶族文化与众不…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写本中的瑶用俗字现象进行概述,分析了瑶族写本的文化属性和瑶用俗字出现的历史依据,认为加强对"美馆藏"瑶族写本俗字的研究,有利于考证、解读文字背后的瑶族文化之谜,也有助于整体了解瑶用俗字发展状态,为瑶族古籍文献整理和抢救疏通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历史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瑶族人民珍藏的《评皇券牒》又名《过山榜》、《过山牒》、《龙凤推》、《瑶人来路祖途》等,外国专家学者称为《瑶人文书》。它是一种汉文文书,比较详尽地记述了瑶族的形成、特征、迁徙、文化及其社会发展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文献。许多专家和学者曾对《评皇券牒》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亦想对《评皇券牒》进行一些探索,寻觅瑶族的历史及其迁徙,以此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正>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江华瑶族人民每年都要隆重举办这个民族节日。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相传在古老的时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  相似文献   

7.
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瑶族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依据瑶族先人“盘瓠蛮”及历代瑶族分布的状况及变迁,首次具体证实了历史上瑶族居住地要比现在广阔;提出了宋代以后出现了以“瑶”作为南方民族代称的问题,故对“瑶”的记载要区分泛称还是专指,不可混同;关于瑶人南迁路线,不同意由湖南入广东再转广西或由广西再转广东的传统观点,提出了直接从湘南分道进入桂粤两省的新说;主张瑶、畲分流的起点在湘南,由湘南越南岭进入两粤者为瑶,由湘南东入赣南、再至闽西南、粤东者为畲,由此奠定了今日瑶、畲分布的格局;首次提出佛教传入瑶区不晚于宋而流行于明、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以米莉、黄勇军为主要作者的花瑶文化研究丛书三种——《花瑶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国家、传统与性别——现代化进程中花瑶民族的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些成果距离湖南省隆回县2004年立项的"花瑶文化研究"项目结题,已整整过去了九年。作者之一的黄勇军家族曾在花瑶聚居地长期生活,具备良好的地域优势。因此,丛书三种抓住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外瑶族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外瑶族的分布与变迁张冠梓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阔的民族。随着一代代瑶民的不断迁徙,如今这个民族的足迹已越过国境,延伸到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成为世界性的民族。本文谨就国外瑶族的分布及其迁徙作一考实。我国是瑶族的祖国,现在仍然是大部分瑶民居...  相似文献   

10.
瑶族《过山榜》中的婚姻文化黄志辉瑶族的《过山榜》,又称《过山牒》、《过山榜文》、《评皇券帖》、《评王券牒》、《评王券帖》、《评王券牒文》等。它是占瑶族人口一半以上的过山瑶所珍藏的用汉字记录的文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它不仅记载了瑶...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金秀大瑶山以其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而被人们誉称为"世界和中国瑶族文化研究的中心."为打造"世界瑶都"文化品牌,充分展示金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扩大金秀大瑶山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知名度,从而在传统文化资源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富民的民生理路,2010年5月22日至24日首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暨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节"在广西金秀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并展开了热烈探讨.论坛哲引了金秀瑶族文化具体科学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助推了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瑶族神符     
瑶族神符,是瑶族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瑶族的宗教活动中,往往是经文、咒诀、神符同时使用.缺一不可。我们知道,瑶族宗教的主要特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瑶人的传统观念中,宇宙间的天界、阳间、地府、水府,是神秘的鬼神世界,它们主宰着人间的祸福,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六畜兴旺,是善神的保佑和恩赐;而各种灾害,人畜疾病、则是野神恶鬼作祟所造成的。对善神,瑶人举行“还愿”等隆重的祭礼仪式和在节日庆典中,谢恩祈祷。而对付野神恶鬼的刹手锏,就是神符。瑶人认为,神符具有很大的神威,可以镇妖、驱邪、斩鬼、救疾、护身、保宅,“驱邪外出,引福归堂”。  相似文献   

13.
情况简述 白云乡位于广西融水县的东北部,靠近广西第二高峰——元宝山的主峰。全乡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道路崎岖,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是全自治区55个贫困乡之一。据1983年底统计,全乡人口为26181人,其中苗族16385人,瑶族5289人,壮族2938人,侗族1076人,汉族492人,水族1人。这里的瑶族人口约占全县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瑶族居住比较集中的一个乡。白云乡的瑶族分为两个支系——红瑶和板瑶,其中红瑶占大多数。红瑶和板瑶在语言、服  相似文献   

14.
瑶族起源于中国,瑶族研究也发端于中国。中国学术界在不断深化国内瑶族研究的基础上,放眼世界,走出国门,展开了海外瑶族的考察和研究。为更好把握瑶学发展动态,本文选择学术界关注度比较高的族源迁徙、文化、经济、文化认同等若干方面作为主题,对三十余年来国内学术界海外瑶族研究进行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瑶族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传统节日文化黄钰,俸代瑜瑶族人口约200万。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6省(区)140多个县的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其中尤以两广为突出,故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谚。广西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人口约占瑶族总人口的61%。1989...  相似文献   

16.
瑶族是长期以来令海内外民族研究者关注的民族之一,其所以引人注目,笔者以为当在其独特的“过了一山又一山”的历史,“形散而神不散”的众多支系及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文拟对瑶族文化中的多元一体特点作一粗浅的揭示和分析,以请教瑶学界同仁。 瑶族文化多元一体特点表现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3,(5):19-19
正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研究学会成立于2004年11月,是江华瑶族研究工作者进行瑶族科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现任会长为任涛。学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瑶族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瑶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学会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在一些重要学术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研究的湘南瑶族地区是指在湘南瑶族集中的聚居地区和瑶汉杂居的小聚居地区。前者包括江华瑶族自治县和享受自治县待遇的江永县,后者包括永州、郴州、衡阳三市所辖的31个瑶族乡。以上统称湘南瑶族地区(简称"湘南瑶区"或"瑶区",下同)。据2007年底统计,湘南瑶区共有人口115万,其中瑶族62万,占总人口的54%;有国土面积78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相似文献   

19.
<正>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从大山走出世界,成为世界性的民族;瑶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她从世界进入大山,成为世界关注的学科。或许是大山的雄浑多姿,或许是瑶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众多的学者与专家对古老而神秘的瑶族投来温情的目光,《兰溪·勾蓝瑶历史文化研究》的作者陈幼君女  相似文献   

20.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跨境民族,全世界约有260余万人,其中我国占2134014人,其余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泰国的瑶族是从中国经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迁徒去的,至今约有3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难府、碧瑶府、南邦府、甘烹碧府、素可泰府、清迈府和达府。中泰两国瑶族源流相同,习俗相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本民族共同的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以及毗邻民族影响的不同,两国瑶族在文化上又各有特色。其异同程度如何?国内外一直未能有人作深入的探讨。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邀请,笔者于1989年春到泰国作学术交流与考察,在泰北瑶区生活、考察一日余,现就所是,对中泰瑶族文化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