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伏爱华 《江淮论坛》2005,(6):163-165
老子的"淡"、"味"等范畴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发展到魏晋六朝时期成为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平淡",并具有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美内涵.本文试图阐述魏晋六朝的"平淡"所具有的美学意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重自然、尚本色,并进而说明它在当代社会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六朝"民田"系指官方承认的或者说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私人占有的耕地和废田,其所有权、收益权归属"田主"所有,可以世代继承.六朝有以所有权不变为前提,将民田委托他人经营的情况,时人认为所得收益应在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进行一定的分配.由民田抛荒而成的"废田",若经官方组织或明令允许,使用权和收益权可暂时或长期地归属开垦者所有,但所有权未作变更.六朝政府对"废田"实行这种产权政策,有利于鼓励开垦废田,较快恢复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赋税.买卖是六朝民田私有产权让渡的主要形式,从"买地券"可以推知当时土地交易时买卖双方对产权认识的完整观念.官僚、贵族的土地购买活动对六朝土地产权的集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勰"情采"观的提出是我国文论史上的创举.从哲学思想上看,刘勰从天道自然观出发,在文章本体论的意义上肯定了文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情感是实现"道之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从现实语境上看,刘勰"情采"观受到了六朝时期"重情"和"重采"审美时尚的影响,是在与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斗争中诞生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的"女性柔弱气质","平安假名日记"自诞生之日起长期不受文坛重视,但进入近代以来,适应国民国家建设的需要,它却被经典化为"平安女性日记文学"。近代所出现的"私小说"之所以发展成为日本文坛的主流,很大程度上也与国民国家建设密切相关。二者互为促进,推动了彼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隶事"之风的盛行是六朝诗文创作的一大特点,那么,谶纬之书中那五彩缤纷且充满神异色彩的事典自然不出他们的视野,因此,征引谶纬事典在六朝诗文作品中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谶纬文学价值的认识,六朝文人则明显地经历了一条从"隶事"的创作习好到理论的自觉之路.刘勰之"正纬",既缘于时代,又超越时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论"有无",在魏晋六朝时期,经玄学之争实现了由哲学、美学领域向文学和艺术领域的重大转化,并在玄学思潮、言意之争、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等共同构筑的场域中,内涵日益丰富起来。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不单来自哲学和思想史,而且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实践为"虚实"含义的演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论及"虚实"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发展面貌后,以刘勰"隐秀"说与当时"永明"诗风为个案,透视"虚实"发展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希东 《北方论丛》2008,1(3):30-33
"新感觉风"作为一种文体风格在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一些批评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以扩大其影响,但由于这一文风自身的缺陷,它面临乡土中国的现实处境,以及来自"左翼"文坛的批判,这使"新感觉风"在现代中国文坛存在的历史非常短暂.  相似文献   

8.
3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群体性”氛围与“群体性”效应。30年代文坛创作上的“公式主义”现象,与30年代文学群体普遍呈现出的“集团化”倾向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中,在一些特殊的历史年代,文学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和标语口号化曾盛行一时,这都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凭借"二丑艺术"写爆一把、评爆一把的王朔曾一度让文坛为之瞩目,然而创作上渐趋模式化及其第一本评论集《无知者无畏》所引发的轰动效应尘埃落定之后,他所面对的将是文化战场上持久的尴尬和冷落.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的文坛,女性私人化小说的出现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中,陈染的小说无疑是最具代表.在陈染的小说里处处充满了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和深度追求.母/女(子)关系从来都是人类最亲密、最圣洁的关系.然而在陈染的作品中父女、母女间的血缘联系褪去了伦理化、神圣化的伪饰,呈现出赤裸的人性原色.塑造与"慈母"背道而驰的母亲形象源于女儿自我认识产生的"母亲批判"意识,母亲批判是女性成长道路上自我认识的必由之路.通过解构传统的母亲形象,以达到扰乱父权制的象征秩序.  相似文献   

11.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砚忠 《学术探索》2007,20(1):11-15
政府信任的式微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它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此关注和探讨的还不多,因此,它是理论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政治学问题。对于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建构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政府信任能够增强执政者的合法性,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政府的施政绩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遍,<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诞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乡镇党政领导的执行力,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山西省乡镇领导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能把握大局,执行政策时处置恰当,使山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乡镇政府在人、财方面的匮乏,以及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提高乡镇党政领导执行力,需要从转变职能,规范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作风建设,理顺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中西交通史中的灵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旭 《阴山学刊》2004,17(4):89-92
灵州在唐宋史中的地位,论者多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若从中西交通史中观察唐末宋初的灵州,会得到一个新的视角。灵州是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同西北诸族联系的最重要的通道,使节往来会聚,俨然国际重镇;同时灵州又是当时最重要的中继贸易地,在东西贸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占据灵州后,灵州的国际地位和边贸功能削弱,中西交通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杜文玉 《文史哲》2005,(1):56-62
五代御史台的设官基本沿袭唐制 ,然其品阶却有不小的变化 ,且外台兼职更加泛滥 ,致使监察效力大打折扣。从其职能来看 ,除了推鞠狱讼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外 ,并有不断事务化的发展趋势 ,承担了许多本不属其职责范畴的事务性工作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监察工作。加之当时藩镇林立 ,强臣跋扈 ,尾大不掉 ,使御史台难以正常行使职能  相似文献   

19.
确立共青团工作的一般原则包含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共青团工作自身作为系统的内部条件。二是构成共青团工作环境的作为系统的外部条件,即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汪孔丰 《北方论丛》2012,(2):100-104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徽州、江西等地移民纷纷卜居桐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通过科举入仕,这些移民逐渐由普通的耕读之家发展成为声势显赫的著姓望族。这些望族的形成,为明清时期桐城文学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文献之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更为持久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