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验现象学认为意识的逻辑结构构成事物的本质,这在存在论现象学看来既贬低了事物在存在论层面的地位又遮蔽了比主客关系更为原始的共在关系,存在论现象学试图在我们和事物的共在当中揭示我们以及事物的本质。存在论现象学以这一全新的视角力图去诠释"人是什么"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 ,这种哲学通过悬搁的方法 ,把意识与对象的关系引入了自我的意向化关系 ,并在意向化关系中建立了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殷旭辉  王华 《社科纵横》2014,(1):99-102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晚年给予现象学的第一主题。生活世界的突出特征是"前给予性",它在历史上、普遍性上和创造次序上都优先于科学世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理论思考中具有双重含义:既是经验世界又是先验世界。  相似文献   

4.
王昌树 《求是学刊》2007,34(3):32-36
胡塞尔的现象学把意识看作是最核心的课题加以研究,他求助于先验意识的主体来看待这个世界,希望意识也能像数学那样显现出缜密的科学性。胡塞尔的视域构成突破了二元建构的认识论思维模式,力图建立一种原初意识的本体论,但是由于这种意向性和视域构成是建立在先验意识和超验主观性的基础之上的,就难免有绝对主观主义的嫌疑。海德格尔正是抓住胡塞尔的这一弱点,把意蕴和世界的展开建基于生存,而非超验的意识之上。为了与胡塞尔的“意向性”相区别,海德格尔提出了“操劳”这一概念,它指的是日常在世的我们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  相似文献   

5.
发生现象学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研究的重点。胡塞尔认为,任何一种判断,都必然要追溯到一个明证性的基底上去,必然以一个预先给定的对象为前提。追究谓词判断的明证性、追究其明证性的起源,就是要跳出静态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追溯判断得以发生的构造问题,追溯到判断背后的基底,即我们的经验。胡塞尔在发生现象学中提出了生活世界概念,这是预先给予的和日常的世界,是科学和哲学等理论性建构的基础。处在生活世界中的我们,也就是一种在世界中存在。不管胡塞尔的发生构造向后回溯到多么原初的境域,这个境域也依然是在意识的维度里,这里的主体始终是先验的主体。而梅洛—庞蒂则在这个意义生发的视域中,为我们发现了身体。梅洛—庞蒂所说的意识是具身性的意识,所说的知觉是具身性的知觉,他的主体始终是身体—主体。  相似文献   

6.
孙飞宇 《社会》2013,33(1):38-74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7.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了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型哲学。从其发展来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早期的生态现象学,到海德格尔已经是成熟形态的生态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是生态现象学的新发展。生态现象学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方法与根本途径,胡塞尔、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也使生态存在论美学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说的生活只是指人的日常的精神生活,其生活世界仍然是一个抽象世界;而对于马克思来说,生活世界则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这才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从精神世界到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生活的永恒话题,是公共生活的根本属性。形而上的公共性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约束力的公共精神。形而下的公共性表现为公共权力对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作为抽象的公共精神的公共性必须还原现实的公共生活,通过公共利益体现其在公共领域中的价值。作为公共生活空间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既存在差异又存在着潜移默化的融合趋势,公共性也因而受到威胁,缓解公共性危机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形成对公共利益的更广泛的共识,达成行动的一致,进而使公共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0.
薛小花 《社科纵横》2014,(3):133-135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以知识的最高原理,作为解释世界的永恒真理。谢林认为这个知识的最高原理就是自我、自我意识。自我的内在理智创造自我,自我的内在直观感受这个创造。自我就是自我=自我,通过自我创造自我、自我意识。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毫无疑问是唯心主义体系,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见人不见物。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的功绩在于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哲学,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好理论准备。其内容是唯心的,方法是辩证的,思想是革命的。  相似文献   

11.
回归现实生活 --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哲学是一种科学世界观,现代哲学则是一种生活世界观.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即是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从本质主义转向生成性思维.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所理解的生活世界只是人的日常生活或日常的语言交往;而马克思认为生活世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是哲学对话的深层维度,同时也是最为困难和艰难的维度。价值信念层面的良性对话,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之间进行一种真正开放和深入的沟通和融合的前提条件,也是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推进当代中国人生命存在的自我理解、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并生成我们民族“哲学自我”的重要内容与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善华 《社会》2009,29(1):162-172
本文认为,现象学社会学对定性研究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现象学的内涵所规定而强调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而这种积极的认知态度一旦被贯彻,就会给我们的研究乃至学生培养和训练带来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样一种认知在研究实践中经由感知与洞察得以完成,从而获得对现象的意义的相对深刻与准确的理解和解释,由此也给出了现象学社会学将“日常生活”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原因:日常生活即是“生活世界”的中心,而由社会行动者(包括他们形成的主体间际)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组成的生活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个意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的案例剧场: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飞宇 《社会》2017,37(2):133-165
在上篇所建立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之上,本篇试图集中到弗洛伊德的五个经典案例,通过约翰·奥尼尔对于这五个案例的理论思考,将精神分析传统中的忏悔现象及其理论置于经典社会理论乃至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并最终将讨论落实在生活世界中的理性与存在问题之上。文章最终回到黑格尔,主张理性必须落在此在之在(Da-sein)并因而是个体存在之意义世界中。与忏悔相关,既存在着一种作为存在之形式(form of being)的理性,又存在着一种作为生命意志(will of life)的理性。第二种理性,也即来自于此在之在的状态,可能是理性真正的困难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康德对于启蒙所提出的要求,或许正可以落实在弗洛伊德的诊所技术之上。  相似文献   

15.
林定忠 《唐都学刊》2002,18(4):71-73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后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社会政治、历史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析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层级性的交互主体性建构特征 ,有必要澄清生活世界概念之内涵及其普遍哲学概念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卡西尔是新康德主义的殿军,他的思想仍未偏离康德哲学的重心——人的问题,他通过创造性地思考和解答康德提出的问题,把"回到康德去"这一目标推进到了一个新层次。卡西尔把康德的先验图式转化为对符号的劳作,赋予先验图式以存在论的意义,从而把人类的自我认识看做理解和阐释人类"创造物"的构造原理,揭示人类的精神形式的过程。洞察神话、宗教、艺术、科学的思维和表达形式,探究其中隐藏着的人类精神得以统摄的法则是文化哲学的任务。
Abstract:
Cassirer is the last important philosopher of neo-Kantianism confronted with the problem of human,which is the core of Kant’s thoughts.His creative thinking of and answer to the question posed by Kant promotes the aim of "going back to Kant" to a higher level.Cassirer transforms Kant’s transcendental schema into the work of symbols and endows it with ontological sense,thus the self-knowing of man could be seen as the process of discovering the spiritual forms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explicating principles in the creatures of human being.The aim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is to have insight into the modes,formulas and rules hidden in myth,religion,art and science.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既不是与人无涉的客观世界,也不是与客观世界相脱离的主观世界,而是主客相亲相融的意义世界;生活世界具有非课题性、奠基性、主观性和直观性的特征;生活世界是人的原初经验世界,它构成了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审美对象的意义世界是对生活世界这一原初世界的具象呈现,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一种感性体验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情化特质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威 《求是学刊》2000,(3):29-34
中国日常生活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人情世界,且该人情世界有着多重意蕴与基本特征。文中在对人情世界进行价值评判的基础上认为,人情与人情世界虽有其存在的内在价值,但更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亟须对人情世界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