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理解后现代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及后现代性并不意味着与现代及现代性断裂开来的历史分期与思想属性;后现代哲学展开了后现代性,但后现代性不能局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去理解。后现代性并不是现代性的对立物,提出后现代性的直接意义在于重新理解现代性,但后现代性对于现代性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观照、审视与反省等镜式功能,更体现在定向、阐释与治疗等参与性功能上。后现代性的底蕴,则在于对哲学追求生活自明性的根本性精神的承接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主义“解构”“摧毁”和“零散”的语言文本背后,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未知的结构: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是后现代主义的逻辑发生点;对现代性的“解构”是对于现代性负面效应原因的探讨;对后现代哲学的“建构”是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尽管目前后现代主义理论还仍较粗糙,但它开启了一场人类精神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对于未来哲学、人文科学及后工业社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高扬人类主体性的时代。主体性作为人的特性在2 0世纪的哲学理念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整个现代化的推进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人的主体性涌动与扩张的过程。主体性构成现代主义的深层本质 ,是现代性中的核心内容 ,以反思、批判、终结现代性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自然把颠覆主体视为自身的重要使命。按照后现代哲学的理解 :解构了主体性也就抽去了现代社会的理性支撑。当然 ,这种颠覆、解构并非使主体转化为“无”,而是根据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去建构新的“主体性”。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的颠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及其哲学基本假设的反动,在哲学上,它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实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的扩大,西方学者纷纷对后现代主义思想模式下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哲学立场进行批判性再评价.这些批评表明,后现代主义思想开启了新的研究议程,推动了边缘群体解构总体化的现代性历史的努力,但是,后现代主义面临的问题是,它无法用于建构和解构我们的后现代实在,只是又一个现代神话而已.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在文化上的反应,它反映了当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危机.只有重新审视现代性的合理价值内核,在当代的历史语境下,重新回到主体性和理性至上性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这种文化和价值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哲学之“死”,在20世纪一直是笼罩在哲学进程中的一道阴云。近年,随着德里达之死和后现代主义的转向,有人提出了后现代哲学的“死亡”问题。实际上,“哲学之死”的议论是哲学危机的折射。后现代哲学,是面对社会实践和文化变化的探索性哲学样式,对社会发展和哲学发展有积极的触发意义,仍有着继续生存下去的理性支撑因素,因此,它不会销声匿迹。同时,随着建设性态度的确立、向现代性的自觉接续以及视野和研究内容的扩充,后现代哲学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宗艳  马妮 《齐鲁学刊》2007,(2):123-126
中西方学者从多角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诠释和思考,具体表现为对何谓后现代、后现代的理论特征以及后现代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试图把握它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关系,厘清它与马克思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契合与相似;并且在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接触与对话中,还出现了“东方后现代”的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7.
尼采时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哲学和许多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对德勒兹的后现代思想具有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批判精神、后现代认识论、差异理论、欲望理论、游牧思想等方面.正是借助尼采,德勒兹建立了独特的后现代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批判资本主义与现代性中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启蒙:康德与福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康德和福柯对“什么是启蒙”的回答和认识,试图揭示启蒙在现代性、后现代性语境下的遭遇、意义以及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启蒙的精神就是批判精神,启蒙不但塑造了现代性,也塑造了后现代性。作为一种批判的哲学态度和气质,后现代性和现代性一样,都是启蒙精神的时代表征。现代性运用先验分析的方法、理性的批判,确立了启蒙批判的否定性意义;后现代性运用考古学的方法、系谱学的批判,突显启蒙批判的肯定性意义。启蒙是一项伟大而未竟的事业,现代性有终结启蒙的危险,后现代性继续着启蒙的事业。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对启蒙的再启蒙,它推进了启蒙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程光泉 《东岳论丛》2004,25(2):12-16
尽管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性有多重理解 ,但具体深入地分析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 :后现代性虽然承载着“终结”现代性的强烈诉求 ,但在事实上却未摆脱其延续现代性的历史使命。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和影响 ,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历史的客观性 ,而是从更繁细、更具体的层面重构历史的客观性 ;它对历史学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 ,也只是对传统历史学叙事方式的反拨和修正 ;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似应返折到现代主义的立场 ,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平衡 ,来消解历史学发展中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哲学与后现代哲学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将这两者知性地加以对立。后现代哲学的本质是重写现代性。现代性哲学对人的非人化、抽象化理解导致对人的真实形象的遮蔽以及对人的生命自由的束缚遭到了后现代哲学激烈的批判,但后者又与现代性哲学贯穿着内在的深层“统一性”和“连续性”———启人的存在之蒙,彰显人的生命自由。两者既有差别和断裂,又相互联结、彼此推进。  相似文献   

11.
杨章钦 《东南学术》2002,(6):154-157
“后现代主义”含义是相对确定的 ,我们把握后现代意蕴与后现代主义之间还是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蕴 ,意味着它的不断发展获得更加充分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批判精神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人 《文史哲》2001,(5):55-61
庄子破“待”追求“无待”的批判精神 ,曾被贬为阿Q主义和虚无主义。但庄子所解构的“待” ,作为“礼乐文化”的异化 ,不仅实实在在 ,而且极为深刻 ,醒世千古。庄子解构性的批判具有“后现代性” ,但又不能归结为“后现代性”。因为庄子并未从解构走向虚无主义 ,而有更高的追求。庄子所追求的“无待” ,乃是精神上的理想境界。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性”发生异化时出现的批判思潮。“后现代性”的合理限度 ,只在解构“现代性”异化和引导创新 ,超出这个限度 ,就必然导致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3.
否定性后现代主义集中体现了“现代性危机”,即德性传统失落所造成的精神分裂和意义危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揭示了还原论科学世界观是现代性危机的症结 ,主张建立“返魅”的有机论的后现代科学世界观 ,是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中华传统道学智慧与后现代科学世界观具有同构性与互补性 ,可以导后现代健康趋势于博大精深境界 ;只有它才是遏制巫术邪教流行的良药 ,才是解决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按照“道德原则”与“治理原则”的不同历史组合态势 ,社会发展从总趋势上呈现为德治、宗治、法制、理治、道治五个阶段的“s”螺旋式的发展态势。中华民族有可能率先进入具有情理圆融、中道智慧的后现代“理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李松 《重庆社会科学》2007,(11):37-40,45
多元现代性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到现代性具有内在差异的本质属性,发掘焕发其内部活力的机制与效能,同时为全球文化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具有学理性的、建设性的思路。建构多元现代性应该立足于现代性基本立场,处理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现代性可以借助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维对自身局限进行反思,对缺陷进行修正,对积极因素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后现代的残羹还是补药?(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明 《社会科学》2004,(1):106-114
“现代性”在近几年突然成为一个热门的论题 ,所有关于后现代的论述都悄悄地或者说在不知不觉中换成了“现代性”论述。很显然 ,这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重新铸造和重新包装 ,以应对当今全球化带来的知识挑战。处在现代性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艺术 ,在反抗现代性的同时又在实质上建构了现代性 ,它在加深现代性的鸿沟的同时 ,又建立了各种重新联系的感觉的和情感的纽带。当代中国文学从后现代的理论高地退却后 ,也不得不从“现代性”论述中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这里 ,也许可以给予当代文学研究提示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 ,以及更为复杂的美学内涵。当然 ,这一切都要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审慎地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晓明 《社会科学》2004,(2):107-111
“现代性”在近几年突然成为一个热门的论题 ,所有关于后现代的论述都悄悄地或者说在不知不觉中换成了“现代性”论述。很显然 ,这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重新铸造和重新包装 ,以应对当今全球化带来的知识挑战。处在现代性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艺术 ,在反抗现代性的同时又在实质上建构了现代性 ,它在加深现代性的鸿沟的同时 ,又建立了各种重新联系的感觉的和情感的纽带。当代中国文学从后现代的理论高地退却后 ,也不得不从“现代性”论述中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这里 ,也许可以给予当代文学研究提示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 ,以及更为复杂的美学内涵。当然 ,这一切都要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审慎地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视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在“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等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的“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含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怀特海建构宏大的宇宙论体系与后现代“对元叙事的怀疑”的界定相冲突,但在他的过程思想中贯穿着向他者开放的后现代精神。从他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的批判角度揭示其思想中的后现代内涵,有助于我们对其哲学丰富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话语播撒与中国文化过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西方出现了半个世纪,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如今,这一思潮的发展已经从哲学美学和文化领域进入经济法律、日常生活领域,甚至进入了国际政治和科学领域,从而使上世纪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面对这些深层次和表层次问题,需要从根源上弄清问题的实质,厘清不同思想家的后现代精神走向,从而给人一种较为清晰的后现代谱系学脉络。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这些年在学界热了起来,不管是强烈的批判者,还是积极的支持者,对“是不是有后现代”,“什么是后现代”这类常识问题已经不再感兴趣,而是面…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交织的时代。一方面,对于当下中国思想理论界,它激活了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的原创意识、交往意识和对话意识。同时,近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思想理论界也出现了进行反思、自我批判和迎接挑战的诉求,开始转换新的理论思维模式,建构新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雏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哲学必然要求拆毁欧洲霸权,必然要求逐渐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以,我们现在总是以独立而开放,批判而思考的目光仔细地审视我们的哲学理论,同时也以同样的视野谨慎地考察西方的哲学理论,以我们极大的心力和智慧去进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