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国人普遍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即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崇尚和平的和平主义理念,是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和平主义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既是一种政治理念 ,又是一种国家政策的基本目标取向。和平主义的思想源头可以在“协和万邦”等观念中寻到踪迹 ,其精神影响则见诸于历代的名物制度、行政举措、民族政策、邦交关系诸多层面。和平主义由此形成为一种主流政治思潮 ,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之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激烈的挑战.本论文分析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精神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而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精神传统与全球化尊重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即重个体自由的精神实质颇有差异。中国要适应全球化,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借鉴西方文化重个体自由的文化精神以革新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精神传统的弊端。中国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是为现代化服务的,所以必须遵循如下的基本精神导向:有分析地吸收优秀外国文学所体现的重个体自由的精神以革新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精神传统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一种普世性历史潮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和融合势在必行,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特质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吸纳异质文化的积极成分,交融发展,才能使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彰显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全球化、高新科学技术、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部落主义的挑战,当代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倾向。新生代应该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增强文化认同,以开放的心态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主干,儒家和谐文化具有和平主义的本质特征。儒家和平主义文化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儒家和平主义及其关于天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理念。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必然性的文化根据,也是中国和平发展条件性的文化资源和战略。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程度的发展直接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我国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梦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诗词中折射出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不乏颇具中国特色的妆饰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中国古诗词中妆饰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在翻译中应遵循不同的原则和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对外政策的和平主义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主义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优良传统,这一对外政策传统的形成既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也是在中国自身政治、经济及地缘环境等诸多因素作用下的必然选择。历史上中国的强大不仅没有对亚洲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相反它是亚洲各国共享和平的可靠保证。现实的中国应继续坚守和平主义传统,发挥其在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和语言以及汉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跨文化交际与教学的平台和桥梁。注重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修养和水平。因此,在英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实践,愈来愈凸显了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文化合璧论的合理性。文章以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为中心,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构成、特征和缺陷,分析传统文化转型的方式,提出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可能路径,即政治层面,建立完善的民主共和政治;社会层面,培育自由的社会风气;思想层面,树立科学理性的思维;行为层面,养成抗论争辩的习惯;学术层面,增加"为民说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方兴未艾,但由于存在实践先行、理论建设滞后的问题,所以造成国学的学科属性不明,这成为制约国学发展的瓶颈。许多高校开展的国学教育,虽然注重知识结构扩展和教育方法创新,但课程体系依然存在驳杂无中心态势。在国学的学科属性上,无需增设新的一级学科,国学属于历史视域中的研究对象,其应归属于中国历史学科。在学科建设上,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更多关注,各高校应积极在中国历史学科基础上组建国学院,积极促进国学研究的开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中。在此分类范畴中,西方文化代表着现代、全新、开放、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认为是滞后的、沉重的、狭隘的,因而是需要变革的。作为这种认知方式的实践,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法律改革总体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大规模移植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深嵌了东方主义逻辑。在法律移植的路径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项,并且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被批判、摒弃。当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习惯于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层面来寻找原因,如中国人的观念、习惯等。但司法实践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因此,法治建设需要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它、摧毁它。  相似文献   

15.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的科学主义、理想主义、和平主义构成了大陆新武侠文化先进性的"三大主义".科学主义体现了"第一生产力"对于武侠小说文体发展的动力作用,理想主义体现了大陆新武侠站在历史发展规律性高度对人物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的表现,和平主义是对人类生命和尊严的维护、尊重以及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前进动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强化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校园活动中深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营造凸显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文化流派 ,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但不能为传统文化所束缚 ;我们吸收西方文化 ,但不是西方化。中国现代民族文化应该是既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成份 ,又超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对于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百年来经历了从“沉寂”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既是一种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引领的知识建构,也是一种凝聚文化教育合力的协同发展。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向,探索教材基于新时代语境的现代化诠释、基于全球化语境的本土化编写的发展向度,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象,开发数字教材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教材。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也应强化规范意识,积极规避“人文关怀式微”的价值危机、“学科视野窄化”的认识误区、“教材泛德育化”的理念偏差以及“教育逻辑缺失”的路向偏移等失范问题,增强责任之心,勇于担当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固本与创新中肩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