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成都地区农民工的储蓄及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特征与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农民工异地储蓄的主要用途,发现农民的储蓄将主要用于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最后考察了农民工的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发现农民工的边际储蓄倾向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1632个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通过OLS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融入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家庭消费,且有助于提升消费结构。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或本地农民工,城市融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外来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更显著。此外,城市融入和收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负向交互效应,表明城市融入对低收入农民工家庭的影响更大。文章的重要启示在于,社会政策的发展对消费社会的建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增加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医疗、教育、住房等相关社会福利的保障,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从而挖掘消费的城市融入效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民政部“2015年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和ELES模型,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结构特点以及各项消费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恩格尔定律对解释农民工家庭消费结构有局限性,在农民工家庭消费安排中,生存消费被压缩,发展消费投入高,形成了“以发展为导向的基本生活消费低度满足”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被概括为“节俭-发展”型消费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省吃俭用图发展”,饮食支出“低水平-低比例”,住房、教育、医疗支出“高水平-高比例”,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物质和服务消费水平低,满足程度低,消费需求有待释放;转移性支出和教育支出水平高、占比高、满足程度高,边际支出倾向也比较高;医疗支出呈现过高的特点。这种消费模式导致农民工家庭基本物质生活相对贫困化,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发展需求缺乏社会政策支持。由此建议通过各种发展性社会政策支持其发展需求,并以此建立健全缓解其相对贫困的长期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与此同时农民工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从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入手,着重分析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成员身份定位及社会福利资格是当下社会政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质量理论通过个人与社会、系统世界与生活世界等两个关系维度建构了考察社会生活整体状况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当前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政策导向意义。因此,运用社会质量理论框架分析和考察农民工群体社会服务需要满足现状,探讨提升农民工群体社会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国家向农民工群体提供集体消费的供给,以满足其劳动力再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处在认同危机困境中的新生代农民工亟待为自己建构明确的社会认同,主观信念结构下社会流动的可实现性和自反性现代社会的到来,为新生代农民工以文化消费的模式选择实现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模式的对比,分析了外显性炫耀与内隐性积累文化消费对应的两种路径在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建构中的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教育型文化消费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内隐性路径建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权利保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民工政治权利实现的现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政治权利实现的对策,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建立代表农民工利益的组织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当前,农民工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保障现状不尽如人意。根据我国农民工自身特点对其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分析,从制度创新、思想观念改造两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并针对我国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提出具体改善措施,最终为农民工获得公平的社会权益寻求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介绍了城市化、农民工和社会保障的概念,然后从农民工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面、农民工的参保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提出了降低农民工自身所承担的缴费率、建立农民工工会、保障项目凸显重点、逐步推进等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芸 《兰州学刊》2010,(1):77-81
农民工希望通过消费融入城市文化,实现身份认同。然而这一过程却受到了诸多城乡差异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文化因素。文章以青年农民工消费山寨手机为例,通过分析山寨手机中的符号意义以及访谈的方法来验证两个假设:山寨手机中所包含的符号满足了青年农民工体验城市人身份的需要;城市同龄人对山寨手机符号的不同解读为青年农民工建构城市身份设置了障碍。因此,文章提出文化资本在以符号消费为媒介的城市身份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蓉  王振亚 《兰州学刊》2013,(5):147-150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期待,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变得更加迫切。文章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缺失的成因,并试图提出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边缘化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霞 《兰州学刊》2006,(3):185-187
农民工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法律赋予他们的公民权利也面临边缘化的境地。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教育权利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从体制着手建立全面、有效地平等保护农民工公民权利的制度体系,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养,不仅是农民工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体现,而且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农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养缺失的原因,提出一些提高农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切实有效的农民工就业的制度保障机制是当今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论述了我国农民工就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就业的制度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农民工就业的制度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构建农民工就业的制度保障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对创造认同和身份建构的影响日益凸显。以珠三角地区为分析样本,考察作为一个职业阶层的农民工群体,在乡城流动背景下新老代际间的群体结构转型与身份建构。研究表明,农民工在乡城流动背景下,经历了从生产主体到消费主体的结构变化。与此同时,珠三角大都市的消费主义巧妙地融入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消费世界,冲击了这一群体传统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激发出青年农民工内心中的消费欲望,为之提供了新的生活参照,使之由生产主体向消费主体转向。消费开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主导形态,同时也作为一种去"农民工"身份的主体行动,强化着他们体验、想象和建构新身份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农民工职业选择现状的调查与实证分析,指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他们的职业选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提出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存量是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依托互联网进行创业已经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一个新的途径。在分析返乡农民工特点,梳理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互联网基础上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我国城市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原有的工伤保险仅仅覆盖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公民,农民工却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文章针对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责任缺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阐述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政府责任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下很多农民工影视的出现,与中国当下社会改革进程中一定的意识形态话语力量相关。不同的话语形态,决定了影视创作中不同的文化符码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底层关怀和人性拯救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农民工的苦情符码,他们的身上负载了不平则鸣的批判精神与内在的抗争力量,呼唤主流世界的关注。传统的诗意人文传统决定了其中拒绝与拯救城市欲望化的诗意符码,将现代都市诱惑的复杂,简单拉向乡村的诗意伦理,化作当下民众普遍存在的乡愁情结。市场欲望与消费伦理,则将农民工及其生存场景整合成商业电影中的消费符码,其背后的精神的力量逐渐被消费话语悄悄溶蚀。这三种影像符码,构成了当下农民工影视创作的三种基本倾向,也体现了不同的导演的不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的720多万农民工已经成为劳动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政府不断重视农民工问题,推出一系列有关农民工的方针政策。新政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作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值得讨论与研究。以这一核心内容在云南省的发展情况为讨论重点,分析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