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个人道德评价,群体道德与政治、道德与经济以及道德与礼仪等涉及道德理论问题的一系列思考,旨在激起道德理论研究者、教育者、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以便对我国目前关于道德方面的理论进行创新和突破,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道德适应是一种道德流动的过程,其逻辑起点是我们对新的道德环境的需要与价值认同,是他者世界与道德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道德适应的逻辑可能主要是从道德适应的形式之维与实质规定两方面加以展开,道德适应的形式主要细分为道德传播与道德涵化;道德适应的逻辑衍化以融合和分离的状态显现,最终分化为道德认同、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内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是两种关于道德性质、功能、作用等的伦理学说和道德价值理论。道德目的论以道德为目的 ,认为道德本身即具有内在价值和目的善 ,道德工具论以道德为某种更高目的的手段 ,认为道德只具有外在价值和手段善。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但都未能科学地解决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犯了割裂目的与手段的错误。新道德应当超越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的对立 ,实现道德目的与道德手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德价值及其实现的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价值是道德生活领域中的事物或行为对于社会或个人的作用和意义。满足主体需要性是道德价值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规定。道德价值的特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功利与超功利、实践与精神、相对与绝对、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价值实现要满足四个条件,即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建立贫困大学生道德义务约束机制必须首先正确处理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道德义务与道德附加条件两对概念: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主要不同在于履行方式不一样,必须采取外在他律与内在自律相结合的方式;道德附加条件从根本上说违背了权利与义务主体的平等原则、违背了慈善救助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违背了道德义务的约束规律。建立贫困大学生道德义务约束机制必须根据道德义务履行的规律和特点,通过道德自律、道德警示及部分道德义务法律化等多种方式,促使受助大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与伦理本位的审美价值标准在社会道德建设中作用与影响巨大。改革开放以来,趣味的通俗化、流行化是新时期审美观念变革的主要特征。时代赋予道德及其教育以明显的审美特征。因此,美育在道德建设中应当围绕如何培养青年人在道德生活中的审美品质和审美情趣展开,实现道德继承与道德发展、道德必然与道德选择、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利益是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也是道德作用发挥赖以依存的前提。脱离了利益的道德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成为“伪道德,假道学”,甚至是“反道德、反人性”。道德存在的合法性或者说我们之所以需要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是人们正当利益的保护神。在当前的道德建设中,要深刻反思道德的本质与特征,正确认识道德与利益之闻的基本关系,努力克服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中存在的“去利益化、泛道德化、道德神圣化、机械化”四个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创新与道德继承、道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及道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虚无化、道德理想世俗化、道德认知片面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意志薄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化。社会结构变革的冲击、文化多元化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标准,以共产主义道德信仰为核心内容,加强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处理好传统道德信仰与时代要求的关系,关键在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转化与内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家的道德思想,本文认为:第一,法家是讲道德的。通过公利,法家把法与善、法与道德统一起来,认为法是善的体现和保证,守法就是守德。第二,法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特征是守法。以守法为基础,法家论述道德内容与道德层次,以守法为核心把法家道德思想与儒家道德思想区别开来。第三,法家道德思想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价值。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道德建设都要求建立守法道德,而以守法道德为中心的法家道德思想的深入研究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德是本土道德。随着现代社会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化 ,要求道德的全球化。但全球道德并不是脱离本土道德的抽象道德 ,而是以本土道德为基底的全球道德。本土道德与全球道德 ,体现了道德的个性与共性之关系。两者的各自功能是谐内和协外 ,但又需要实现两者的互动和互补。道德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在当前我国道德建设过程中实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一过程的总的目标就是要建构既扎根民族传统之中又适应全球化需要的全新的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的分离固然代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却也给当代人类的道德生活造成新的困惑.因此,需要有一种超越这两种道德的新的道德--人文性道德.人文性道德不是指在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之外的另一种道德,而是指从"中观"的角度来对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加以把握与重新整合,即认为社会性道德有待于以"下学上达"的方式转换为宗教性道德,而宗教性道德则也必然以"上智下移"的方式体现为社会性道德.历史上,儒家主张用"礼乐教化"的方式来建构与实践这种人文性道德,它典型地体现了人文性道德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报神恩"与"报人恩"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知识产权道德及其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道德是知识产权文化社会意识形态部分的重要组成,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离不开知识产权道德研究,应该掌握知识产权道德的内涵、基本规范和建设知识产权道德的基本对策。从知识产权道德与知识产权伦理以及知识产权道德与科学道德的关系中探讨知识产权道德内涵及其基本规范,可知知识产权道德来源于知识产权伦理,是知识产权伦理的展开。知识产权道德区别于科学道德,不能用科学道德取代知识产权道德。知识产权道德基本规范包括"尊重知识、尊重表达、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当代中国建设知识产权道德需要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知识产权道德教育、培训与监管、重视名师垂范以及知识产权道德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道德评价影响评价者对非道德因素的判断,而转变道德聚焦点,就会更改对行为主体的非道德评价,进而形成道德聚焦悖论。对道德悖论的认知,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与把握道德聚焦悖论的内涵与属性。道德聚焦悖论由积极的道德推理,聚焦偏见,"实然"选择与"应然"方案三部分相互作用而成。道德聚焦悖论的消解,首要前提是明确其属性;道德聚焦悖论的消解,呼唤自由与平等在其位,呼唤公平正义发挥其应有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报复公正与社会道德情绪和司法制度认知密切相关,是人们关于罪与罚的主观认知与估量,具有功能主义与道德主义两种心理逻辑。功能主义逻辑认为刑罚能够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者,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渴望;道德主义逻辑认为刑罚是违法犯罪者应得的后果,折射出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认同。报复公正在道德情绪、道德范围、道德载体上具有丰富的学理与现实价值。报复公正心理基础可以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启示:善用道德情绪传播道德观念、凝聚道德共识、强化道德认同;立法中体现道德道义的法律价值,释法中表达法律制度的道德底色;规范践行实体法与程序法,展现道德信念,避免惩罚价值的错误归因。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前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效率低下的严峻现实,常建军撰文提出,道德法律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不完全义务的存在,道德与法律在核心内容上并不一致,道德法律化在逻辑上不够周延;道德共识不等于道德标准一元化,道德多元与道德共识可以、而且应该共存,道德法律化缺乏现实基础;道德强制与法律强制具有本质差异,道德法律化是非道德、不道德和危险的;解决道德知行断裂问题,增强道德教育效果,不应诉诸道德法律化,而应立足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建立“情感性道德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道德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道德建设相对接的价值原则。从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道德的本质契合、功能契合及原则契合角度出发,探寻并厘清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适应性,从理论高度以及当代适应性说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提供理论依托和现实证明。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道德,其本质契合表现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学术理论和社会实践关系、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尺度的一致性上;功能契合表现在共产主义道德从实际出发解决道德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原则契合表现在其具体的道德原则具有当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以伦理学、经济学为立足点,论述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分析了原有经济模式下的道德原则需要调整,并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新道德.市场经济的新道德就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道德,是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情况的道德,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道德.市场经济必须培育与之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