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刘远鑫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5):34-40
唐太宗一方面与魏徵等北方学者一样,从政教的角度对南朝绮靡文风多有否定之词,而另一方面则又表现出对南朝文学的极大热爱并竭力效仿.其诗作也是集这两种对立思想于一体,呈现出矛盾和割裂的状况,而究其原因,则当从地域、种族和门第等文化背景考虑才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唐太宗能突破所属集团之狭隘眼光,积极学习中华文化以期融入其中,而效仿南朝文风正是其在文学上的努力.文化之融合,最终开出盛唐诗歌的高潮. 相似文献
2.
刘玉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27-130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悔过自新的人格修养非常重视。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起,忏悔思想开始盛行,并对南朝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隋朝相比,南朝的忏法发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中,萧子良所作《净住子净行法门》与梁武帝主持编写的《慈悲道场忏法》是南朝最为成熟的忏法著作。南朝文人因为文化与佛学造诣都很高,故而写作的忏文与后代忏文相比更具有文学价值,颇具个性化色彩。其代表人物为沈约、庾信等。 相似文献
3.
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对南朝文学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促使了士族士人集中精力从事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二是南朝皇室和士族在政治上的互动促使南朝皇族与士族在文学上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8-54
南朝的宋、齐、梁三代是中国古典送别诗兴盛的第一个时期,史载送别活动频繁,留存送别诗数量多,体式不断新变,诗歌水平不断提高。从文化诗学角度分析,官场祖饯赋诗的政治化、联句赋别、应制赋别、外交出使饯别作诗、饯送仪式感染情感等因素是促进南朝送别诗兴盛发展的原因。萧统《文选》、唐宋类书等编选南朝送别诗,赋予该类诗作应有的诗学地位,彰显了其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吕晓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3):74-78
近年来,一向备受冷落的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研究渐趋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关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如诗文创作、文学思想、文学集团等得到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和研究,但研究也存在着视角过于单一、观念陈旧、比较研究不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南朝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政治、政教的关系问题.采用文学的社会伦理学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萧梁开始的诗文取士、统治者对文学的喜好以及政坛和文坛的紧密关系,南朝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人的政治工具。南朝文学又通过其蕴载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不自觉地为统治者服务,充当了潜在的教化工具。 相似文献
7.
8.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4-126
南朝时期,文人重视以文学形式创新为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思潮,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哲学思维方式转变导致的。当时以玄学和佛学为主要哲学,文学语言深受影响。文人对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十分重视,在文学上的创新主要是在语言形式上进行创新。这种形式主义美学导致了近体诗和骈文的出现,文体研究和形式批评等逐步形成,这就促成了我国古代诗文创作和批评的形式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柏俊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78-81
南朝是中国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但此时佛教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那就是佛教世俗化。这种佛教的世俗化对南朝的山水文学、宫体文学以及南朝文学"尚形"的倾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南朝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祥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636-644
在皇权政治复归、士族政治势力逐渐被边缘化的南朝,士族文人为维护其门第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向学术文化的深广处开掘,博学融通,试图以繁密、新奇的使事用典建构文学的防线,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诗以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张謇、荣德生的职业技术人才培育之道的基础上,阐述了张謇、荣德生他们所创建的大生集团和荣氏集团虽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并不相同,但在兴办近代新式企业的过程中,都从实际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将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职业教育贯穿于始终,培养了大批实学实用、学以致用的职业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杰出的民族实业家张謇、荣德生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成功之道,为今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志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60-64
刘蓉是湘军集团的元老之一,以才学抱负素著声名。他治学以程朱为归,力排汉学之穿凿,亦不取陆王之禅悟。由于尊奉程朱理学,他进而崇尚礼学,倡导礼治。其学术思想宏扬了湖湘学风,促进了咸同年间程朱理学的复兴,也对晚清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多有对历代史书的评论,通过这些评论我们可以看出洪迈的历史编纂思想。他强调在撰写史书时要坚持"据事直书"的实录精神,并且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之上"去粗取精",同时对史著语言提出了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最后回归于"辨明正统"的编纂原则,实现其作为一位优秀封建史家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14.
张建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5):84-87
济南张氏是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重要汉人世侯之一。在蒙古侵金过程中,保一方平安。在蒙古灭金之役中,也尽量保全百姓性命。张荣、张宏祖孙对蒙廷甚为忠诚,出色完成蒙廷规定的六项义务。济南张氏与其它典型的汉人世侯有同样的政府建制与军队建制。张氏在济南恢复封建经济、重建封建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政绩,值得肯定。忽必烈罢黜世侯后,济南张氏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5.
陈广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6):95-102
张以宁是元末明初著名的福建诗人,又是两朝皆有重名的馆阁文臣,在元明文学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诗歌创作成就尤著,既是元明之际馆阁诗风的传递者,又被认为开明代闽诗之先。然而,现今对于这样一位诗人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其生平及创作的基本史实亦尚有未及清理处。以张以宁的诗歌创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可初步将其一生的创作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来加以描述,藉此把握他的诗歌创作的心态、风格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陈元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5):60-67
张彭春留学美国期间,致力于欧美现代戏剧的研究,并开始进行现代话剧创作.1916年回国后,任南开新剧团导演,编导演出了大量深合现代话剧精神的作品,使南开新剧团声名大振,成为“五四”前后北方业余演剧的典范.张彭春早期话剧创作即完成了对文明戏的全面超越,具有了现代话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金生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6):21-26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祐"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祐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栻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18.
郭延礼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80-88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和文学家。章太炎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文学思想是复杂而充满着矛盾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力,乾嘉朴学传统的治学路向,经学家和小学家的目光,加之他思想中保守和复古倾向,使他的文学思想既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也带有传统文学观念强大的历史惰性。文章从五个方面来阐释章氏文学思想的成就和局限:即文学的发展观与文学的退化论;精辟的诗论;“跳踉搏跃”的“雷霆之声”;小学家的文学观;承认言文合一与鄙夷白话文。 相似文献
19.
苏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55-59
张澜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民盟创始人与领导者,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创办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他提出的民主办校,重视学术研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严格教学管理,勇于实践,敢于改革,尊重人才,任贤用能等主张,对当时四川的教育界和思想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今,我们深入研究张澜的教育思想,对强化学校管理、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奉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16-19
现代化是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与陈独秀、鲁迅等人不同 ,张恨水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及其路径 ,有其独特的理解 ,他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生成的合理性意义和支撑作用。他的独具特色的现代通俗小说创作 ,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富有意味的“典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