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修好条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但实际上条规的草拟和签订过程却一波三折,背后隐藏着种种博弈。通过对中日《修好条规》长达一年之久的缔约过程中的草案和条约正式文本的考察,可以看到在文本修辞背后,中日双方展开了一场国际政治和文化斗争。  相似文献   

2.
从1697年俄日关系启幕至1855年《俄日下田条约》签订,两国早期关系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演变。1815年,两国在平息军事冲突和解决人质危机后相互默许边境划分构想,为缔约奠定了历史基础。1852年,俄日关系的相对稳定状态随着东北亚局势变动被打破,为缔约创造了现实条件。两国在谈判中以退让促成和解:俄国以土地让步争取到日本开港通商,政治利益让渡给经济利益;日本则以开港通商保全国体,经济利益让渡给政治利益。妥协性是《俄日下田条约》的突出特征,揭示了条约的实质和俄日早期关系的本质。对俄国而言,《俄日下田条约》是因殖民竞争中的力所不逮而在东方采取的权宜之计;对日本而言,则是避战止戈的近代外交尝试,是幕府逐渐放弃锁国的主动对外探索。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26日,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对光华寮案二审维持京都地方法院的再审判决,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财产,错误地判给台湾当局所有。这是违反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无视国际法准则,公然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侵犯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不法行为。光华寮问题已经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目前的突出纠葛,而纠葛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日本政府。中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妥善解决光华寮问题。日本政府却以种种借口,规避它所应履行的国际义务。由于日本政府及其司法机  相似文献   

4.
依照《辛丑条约》约定,清政府于1902-1907年与6个国家进行了谈判,并与英、美、日、葡四国签署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包括《中英商约》、《中美商约》、《中日商约》等。以各商约的中英对照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谈判期间的外交函电及会议记录等历史档案,再现了缔约过程中双方在语言文字上的较量,通过分析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揭示出文字背后权力的争夺与妥协。  相似文献   

5.
齐鹏飞 《中华魂》2013,(4):21-23
“中阿边界条约”,是中阿边界谈判的“标志性”成果。该条约的“前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阿富汗国王陛下,为了保证存在于中国和阿富汗两个独立和主权国家之间愉快的友好睦邻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决定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等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本着友好合作和互相谅解的精神,正式划定和标定中国和阿富汗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坚信,两国边界的正式划定和标定,将进一步加强这一地区的和平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1941年4月13日,苏联同正在疯狂侵略我国的日本法西斯缔结了有效期为五年的《日苏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自该条约签订之时起,国内外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各有褒贬。本文对此条约不妄加全面评论,只就条约给我国抗日战争带来的不利和危害,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 所谓《与台湾关系法》是中美两国正式恢复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国务院提交国会两院讨论通过并于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由卡特总统签署公布的一项法律。它在一系列问题上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和国际法,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对待,对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起着干扰和破坏的作用。本文着重从《与台湾关系法》违背国际法准则方面作些具体的分析,帮助大家认清它的本质。按照国际法,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现代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接受的原则。这项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互相尊重主权和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就是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要尊重对方主权,尊重对方的国际人格,而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侵犯。领土完整,是指国家领土的完整性,构成国家主  相似文献   

8.
欧共体在对外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先后占主导地位的明示缔约权力原则与隐含缔约权力原则。关于明示缔约权力,《罗马条约》已有“共同商业政策”等明示规定,其含义通过欧洲法院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隐含缔约权力是欧共体对外缔约的另一重要法律基础,是其缔约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行发展原则派生于欧共体的隐含缔约权力原则,对欧共体对外缔约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13日,以赫尔姆斯为首的美国参议院衮衮诸公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是二战后美国参议院首次拒绝接受一项军控条约。消息传来,举世哗然,个中因由,也颇值玩味。 美国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在核禁试这样关系全球安全的大事上更是“当仁不让”。早在美苏争霸时,美国为了保持核领域大国垄断的现状,就和苏联展开了核裁军与核禁试的谈判。当然,由于双方力量均衡,谈判过程还少不了“你多裁,我少裁”、“你禁试,我不禁试”的虚情假意。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核军备竞赛的对手,世界上开始出现一些接近于掌握核武器技术的“核门槛”国家,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中苏关系历经曲折,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目的也是颇受争议。有人认为毛泽东发表《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是为了换取斯大林对他的支持,有人造谣毛泽东赞成“斯大林‘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的决定”,甚至还有人提出毛泽东想当“国际共运领袖”。事实上,真正的事实则是毛泽东坚持从中国抗战的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毛泽东坚持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毛泽东强调要“以苏联和苏联共产党为首”,但他反对封建“家长制”的统治和“父子党”式的关系。立足于上述问题涉及的相关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考证,大量史料证明毛泽东始终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坚持追求平等的党际关系,始终坚持从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出发开展对外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苏联与德国签订了震撼世界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至今日已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一条约签订的背景和由此而产生的影响都已成为历史,比较清楚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对这样一个条约,众说纷纭,西方往往诬蔑它是“背信弃义的邪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苏联则针锋相对,认为正是这一条约的签订,“打乱了侵略集团的最终形成,粉碎了德意日一致投入战争的可能性”,“创  相似文献   

12.
霸占辽东半岛,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他们击败了清军,迫使腐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并不得不按日本之意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媾和大臣,前赴日本马关议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有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之规定,日本侵略者通过这一条约,实现了它霸占辽东半岛的阴谋。正当日本得意忘形庆幸囊括辽东半岛之时,俄、德、法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暂时联合起来,共同干涉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日本在强援断绝,无力对付三国的情况下,为确保《马关条约》中其它利益,而被迫接受三国之“友谊忠告”,五月五日,声明“抛弃奉天半岛之永久领有”。日本虽对三国表示全然让步,但对中国却一步不让。首先日本坚持必须按时批准互换《马关条约》。三国发起“劝告”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后,沙俄曾告诫清政府切勿过急批准换约。清政府亦恐正式换约后,日本“还辽”问题将化  相似文献   

13.
1945年5月5日和1945年9月2日,是全世界人民举杯同庆的日子。当然,人们就不会忘记对这两个日子的到来起过重大影响的《日苏中立条约》。《日苏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于1941年4月23日签订,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条约”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的热点,见仁见智,歧说并存。笔者认为要达到某种共识,就应从签约双方的目的及所处的历史背境出发,去具体分析“条约”的产生以及对欧亚两个战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为苏联“赢得”一段喘息时间的传统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缔结条约未能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不缔结条约,苏联其实也不存在着首先陷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从条约的缔结至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存在的一年半和平时间并非因条约的缔结而“赢得”,而是苏联自身固有的和平时间总量中剩下的;相反,如不缔结条约,希特勒就极害怕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世界大战也就不至于提前爆发,这样苏联拥有的和平时间就不仅仅是一年半  相似文献   

15.
《中法新约》历来被认为是个不平等的条约。事实上,条约是否平等应从缔约双方利益得失的角度进行衡量。而清政府实际上无论是在陆战还是海战中,军事上都处于劣势,镇南关大捷也只是局部胜利。《中法新约》中虽然有不利于清政府的内容,但就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整体利益来看,条约的签订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清政府在军事上是失败的,而在外交上是成功的,即《中法新约》基本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法看俄日之间北方领土归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俄日之间划定国界条约的规定,北方领土划在日本国界之内。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两国之间边界线由其合法条约确定以后具有法律效力,也可证明该领土属于日本。《雅尔塔协定》并未规定苏联可以乘受降之机强占北方领土,苏联趁机强占北方领土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原则、与国际法原则相悖。前苏联在此问题上,前后种种说法自相矛盾,也证明该领土归属日本。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法看中国抗日战争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法看中国抗日战争应汲取的经验教训是:一、必须举国一致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二、如始终坚持国家自卫权,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就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三、把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定为“侵略战略”是符合国际法规定的,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四、按照国际法虽然中国政府放弃了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但民间仍有权向日本国提出战争受害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反苏武装干涉失败后 ,为获取在西伯利亚东部的特权 ,与苏联签订了“基本条约”并正式建交。苏联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与日本达成暂时妥协。 1931年“九·一八”事迹后 ,日本向“北满”侵略扩张 ,苏联则不断退让 ,甚至将中东铁路出卖给日本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19.
对苏日中立条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日中立条约的再认识杜朝伟,孙才顺关于苏日中立条约的评价问题,80年代末期以来发表的文章大都认为,在德国即将发动侵苏战争之际,苏联从日本方面得到中立的保证,分化了日德关系,无疑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大胜利。问题在于条约所附的声明,是苏日联合对中国领土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中国抗战打乱日本既定的战略计划的角度 ,论证苏联能避免东线作战 ,继而能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取决于中国抗战 ,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却反过来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抗战。目的在于说明苏联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 ,给国际外交往来带来消极的阴影 ,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