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教师在工作中受伤,要求教委给予“工伤”待遇,教委未许,于是多次以民事、行政案件提起诉讼,但法院都裁定不予受理,遂提起申诉。在寻求各种救济途径的过程中,引发了赔偿请求人的身份与权利关系的法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以公办为主、具有福利性质的教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基本上不交费或只交一部分费用.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都比较漠视学生的权利,学生习惯循规蹈矩.久而久之,学生自身应有的权利被渐渐地忽视了,这种权利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了学生走向复杂的社会后生存与竞争能力的不足.但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在缴费上大学的前提下,高校学生的权利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权利救济意识也得到了普遍增强.因此,高校学生如何进行权利救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调解之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呈多元化、复杂化之势 ,司法实务界提出了有别于传统人民调解的调解模式———大调解。大调解的存在既有合理性 ,又有危险性。危险性的降低有赖于在保存大调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改造 ,大调解的功能重新定位是改造的近路。大调解的功能应定位于既解决纠纷又保护权利 ,合理的纠纷解决体系的建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坦白从宽历来是我党和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之一,是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愿意做出如实供述的必要法律基础.坚持和完善坦白从宽的基本原则,使之法律规范化,符合当前法治建设和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5.
任何政府变革都以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在法理的视角下,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内容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调整是政府变革的永恒主题。当代政府变革的基本特征和走向是权力向权利回归,而我国政府所进行的行政改革则呈现出由权力的归位、缩减、下移到向权利回归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社会法律意识和大学生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高校管理法律纠纷呈快速上升态势,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维护大学生的权利,应建立完善的救济途径,改善高校治理方式,进而实现教育法律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依现行立法 ,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 ,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这种立法设计不能有力地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精神损害赔偿不等于人格权商品化 ,既追究刑事责任 ,又追究民事责任 ,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应包括精神损失一事不再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法治语境下,英美法上的"无救济即无权利"这一项经典命题发生了很大转变,权利逐渐成为救济的基石,人们也更多强调救济对于权利的实现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实践中,救济对于权利的保护受到权利内容和实践因素的限制,救济也并不能完全维护权利。但是,救济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实体权利存在这一状况并不影响英美法院对于救济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10.
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乃一对矛盾主体,侦查权与犯罪嫌疑人权利相互排斥。我国法律赋予侦查机关强大的侦查权,而法律对侦查权的限制及犯罪嫌疑人权利被侵害时的救济之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的膨胀造成行政侵权案件的增多,行政侵权给相对人带来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而我国至今尚未有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有违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建立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法学是正义之学。然而何为正义?正义的标准是什么?正是由于正义的标准缺乏严格的实证性和易变性,所有法学理论,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以正义作为法的评价标准或法与正义的关系,都得以正义为出发点,来构筑其理论体系。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超验正义衍生了西方法理学,西方法理学中的所有不同观点均可从超验正义出发求得其思想渊源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4.
阐述政府与人权的现代含义 ,进而论证二者的关系 :人权先于政府而存在 ;政府是或应是人权保障的工具和手段 ,人权是或应是政府权力运行的最终目的。在现实生活中 ,政府与人权的关系又具体表现为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基于权力的扩张性和权利的易受侵害性 ,实现人权则对政府实施权力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构造现代性的各种力量中 ,法律是更具主动性抑或建构性 ?纯粹被动性抑或相对反映性 ?早期马克思更倾向于前者 ,认为法律变革社会的功用。早期马克思先后历经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影响 ,其法哲学思想获得一个动态发展的进程 ,为后期法哲学思想的最终形成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6.
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于出生前被侵害致出生后健康受损或死亡,能否就其所受伤害以自己的名义请求赔偿,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学术界也存在诸多争议。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本文就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适用的常见情形、请求权的适格主体、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以及胎儿损害赔偿的范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现象实质上是我们对物权债权中间权利类型不能正确对待的结果。物权债权区分标准的相对性、物权技术表征与事实表征的不统一、物权转移的时空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物权与债权之间必定会存在中间类型。在坚持物权债权二分法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保持民法财产体系的开放性,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对物权法规则进行适当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关系的二重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是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其对立性主要表现为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的反比例关系和两者在政治运行中的双向互控;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两者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基础和根源,表明两者关系的实质是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表明,两者的关系通常呈现出三大规律性特点,即政治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政治权力的范围日趋缩小;两者关系日趋法制化、明晰化;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由美国次级贷款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其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被认为是1929年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次危机的爆发,不仅在实践层面对各国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带来诸多冲击和考验,而且在理论上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思考,本文试图从经济理论的角度阐述金融危机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