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方龙 《创新》2007,1(4):119
殷方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主任)于2007年6月29日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支撑.文化兴则国家旺,文化弱则国运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
发挥经济优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对于什么是经济优势,怎样发挥经济优势等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探讨,正在逐步展开。这里,我们仅就正确地认识和发挥地方的经济优势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 经济优势。为由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的、表现在经济上的优点和长处,在历史上是和商品经济的发生发展紧密相联的。它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而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自然经济,其基本单位规模狭小,互相隔绝,获取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因而“必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  相似文献   

3.
浅议领导者如何任用有缺点的人才依人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认识和对待人才身上的缺点,这是关系到他能否及时地发现人才、从而正确地培养人才、成功地使用人才的大事。一、能否善于看人的长处,是衡量一个领导者领导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又...  相似文献   

4.
优势只有3℃     
紫荆 《东西南北》2010,(1):67-67
认清自己的长处与劣势,在这个优胜劣汰的世界努力生存。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努力失败原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动态进程分析的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努力失败的原因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解释。文章认为,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社会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其面临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这个总进程就表现为特点各不相同的若干个阶段。和其它一些国家现代化过程相比较,中国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一个特定阶段上,虽然阻碍现代化的因素不是单一的,但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这本收编有9篇文章的文集为考察西德和其他国家的外籍工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这些文章几乎是不重复地考察了自1815年以来移民、人口学的变化以及劳工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一篇文章,即赫尔曼·科特的文章主要集中研究在西德的“外籍工人”。这本文集长处之一就是几  相似文献   

7.
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东方现代化”问题的提出 提出“东方现代化”这问题,是因为在过去若干个世纪中,现代化几乎与“东方社会”无缘。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在很多人看来,“东方现代化”是否可能,是一个只能“悬置”的问题。起初“东方”还只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而“西方”社会是从古希腊、罗马文明发展而来。在中世纪时代,地中海曾被看做世界的“西方”,中世纪以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区建设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建设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前提是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不仅要表现在硬件设施上、经济发展上,而且还表现在社会进步上,表现在城市管理的水平上。作为城市管理底座的基层政权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轨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继续实行基层工作国家化,还是改弦易张推进基层工作社会化。显然,要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用翔实的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历程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现代化的程度,中国未来30年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现代化的规律和趋势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人们谈论中国的现代化,脱口而出的往往就是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效的现代化。但是,如果再追问一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是否仅仅限于四个现代化?那就需花点工夫来回答了。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总体设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层次建设从宏观的、全球的视角来说.现代化有一个历史进程.它的户客不断文实和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不局时期有不用阶段性,而且在不同性质的国家形岚各自的特色。中国的现代化,就其性质来说是社会上义的.周时又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写作的承担者从古代到近代有一个从士大夫到作家的转换 ,这个转换既需要社会提供写作职业化的空间 ,也需要士大夫自身身份确认的消解。本文试图探讨这一转换过程 ,并进一步指出 ,正是由于报人充当了中国第一代作家 ,由此也形成了近代文学的报人特点 ,造成他的长处和局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基于本国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对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模式所进行的探索和设想,尤其是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体制和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以及关于中国实现赶超战略的新思路,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我国和其它迟发展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毛泽东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一、国情与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体制的探索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选择,从现代化角度而言,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体制的选择。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表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或发展体制)背景下展开的。在构成现代化模式的诸因素中,社会制度决定着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化的类型及特点各国现代化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是资本主义模式或社会主义模式,或它们各自的变体模式,这取决于实施现代化的主体。而现代化主体道路和方式的不同,则又与各国国情的差异息息相关。近代或现代世界历史舞台的主旋律无论是社会革命或技术革命最终的目的都是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建立在自己深厚的民族土壤的现代化;而任何民族土壤上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国际往来。现代化的类型按现代化的起步时间分,可分为“早发”的现代化和  相似文献   

14.
论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惠兰 《社科纵横》2004,19(3):121-122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 ,将在未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 ,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 《学术交流》2003,1(6):113-117
文化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工程 ,也是其根本。文化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涉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无疑 ,这是一个不经历长时期的努力和奋斗难以攻克的难题。确切地说 ,文化转型的主题研究将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始终。我们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 ,试图对中国现代化文化精神的生成机制提供一个总体的思路 ,提出现代化转型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历史尺度、传统的重建原则和理性的超越原则。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现代史中传统与现代化的四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近现代史中传统与现代化的四重关系乔清举把“传统”和“现代化”还原到历史过程就会发现,所谓“传统”,是近代以前的历史过程;而所谓现代化,其实是近代化,二者在英文里本来是一个词(modernization)。“传统”与“现代化”在西欧和东方有不同的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化关乎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起点与终点。在城市里,人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发生巨大的改变,也给现代人的出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城市的种种特性使人迅速现代化,但也产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5月20—2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与会期间 ,来自欧美、东南亚和港台地区的学者与大陆学者就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社会分层、社区建设、人民公社制度等主要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简要综述如下 :1.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或曰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并非一个新问题 ,但仍是一个富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 ;二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命运。有些学者认为 ,事物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现代化经验表明:现代化途径并非是唯一的。如果说发达国家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话,那么,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家指导下的经济——社会计划来推动的现代化则代表着一种新途径的诞生,它表明国家政权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现象。事实证明:现代化并非“全盘西化”,而是完全可以在立足本上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人们日益清晰地认识到: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存在纯粹的现代性和纯粹的传统性。相反,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传统性不断削…  相似文献   

20.
中日现代化的殊途与交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的现代化 ,既是一个比较研究的对象 ,同时也是近现代两国关系的一个核心内容。1首先 ,中日地理上的邻近、交流史的漫长、双方国力对比的消长 ,使两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了强烈的反差和较强的可比性。其次 ,在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里 ,中日两国相互构成了影响对方现代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 ,在 19世纪末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 ,中国从现代化角度进行的日本研究和中日比较研究绵延不断 ,其中出现了几次高潮。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清末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开始正视“蕞尔岛国”日本的崛起 ,主张“我朝变法 ,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