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日本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同志的前期创作,在思想和创作上都接受过哪些影响,是小林多喜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涉及到小林多喜二世界观的转变和创作道路的发展等许多方面,因此,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科学地总结小林多喜二的创作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认为:小林多喜二在《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以前的前期创作中,较多地受到白桦派的影响,有着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这既不符合小林多  相似文献   

2.
小林多喜二十分注意典型化问题。一九二八年初,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后,他的创作几乎没有一篇不涉及到无产阶级人物形象的典型化问题。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他在创作实践中曾经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探索,不断地去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总结自己创作的经验教训,终于在三十年代初期,对典型化问题产生了符合马列主义文艺思想的认识。《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是小林多喜二建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它的问世,给日本文学带来了新的题材和新的人物;对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不难看出:小林多喜二在这时还没有掌握典型化的方法,还没有塑造出无产阶级英雄的典型性格。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虽然描写了工会干部、党的领导者——渡、工会  相似文献   

3.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在他还不满三十岁之前,就在日本共产党的领导下,担负起指导日本三十年代前后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重任,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像《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工商地主》、《一个地下党员的手记》以及其他著名的长短篇作品,给日本的现代文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奠定了极其坚实牢固的基础。本来他还可以为日本人民的革命工作和文学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但是日本的反动统治阶级却把这样的一个年青有为的革命作家杀害了。  相似文献   

4.
结构在短篇小说创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把作家的艺术构思具体化,使作品所反映的纷繁广阔的生活“碎块”,依循主题表达的需要,有机连缀,结成完整的艺术统一体。而具体环境的设置,又是作品结构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别林斯基在谈及短篇小说特征时说,短篇小说把不适于构成中长篇或戏剧,“但却是深刻的,在一瞬间集中了那么多的生活,在一世纪里也过不完”的“一些事件,一些境遇”,紧紧抓住,“把它们容纳在自己底狭隘的框子里。”日本著名小说家小林多喜二作过一个生  相似文献   

5.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是日本最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革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他的生平和作品进行研究的论者不少,但对他的文艺思想研究,则鲜有人为。笔者以为,这对全面评价小林多喜二在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的地位,显然是欠缺的。本文想就小林多喜二的文艺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刘白羽刘白羽,一九一六年生,北京人。一九三六年三月在《文学》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冰天》。后陆续发表了《黑》、《草原上》、《草纸厂》、《病》、《红霞》等短篇小说,其中《冰天》《草原上》两篇,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一九三七年在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草原上》。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一些社会问题,艺术上有粗犷雄壮和浪漫主义色彩。一九三八年到延安。同年遍历华北各游击根据地,写了小说集《五台山下》。一九三九年在太行山。一九四○年回到延安。一九四三年,进一步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党生活者》是小林多喜二最后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写于1932年8月,在作者牺牲后的1933年4月才正式发表。今天来研究这部无产阶级的文学杰作,不仅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无产阶级的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再一次重温中日两国人民传统的战斗友谊,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两国人民的团结。  相似文献   

8.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是日本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作家。他以文学为武器,为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战一生,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短促的一生中,他写下了十多部中、长篇小说,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文学评论、诗歌、散文、日记和书简等,为日本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英雄业绩和优秀的文学创作,在日本革命史和  相似文献   

9.
德永直,这个曾对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作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作家,在今天的日本,提起他的人似乎不多了;但我们处在这风云变幻的现在,重读他的主要小说《没有太阳的街》,并面对今日的日本,仍感到它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929年6月起,《战旗》分五期刊登了这部小说,这期间,同时还刊登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伟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中野重治的《老铁的话》和村山知义的《暴力团记》等,一时在日本,无产阶级文学风行国内外,深受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一共有三本,《呐喊》和《彷徨》里的二十五篇作品,取材于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大体上是从清朝末年到“五四”以后;《故事新编》共收八篇历史题材作品,在《自选集·自序》里,鲁迅称其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相似文献   

11.
《磨坊文札》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集。都德这个名字对我们说来并不陌生,他的好些作品都有中译本,长篇如《小物件》,《沙茀》,短篇如《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特别是《最后一课》,不仅早在二十年代就被译成中文,而且一直被选入语文教本,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磨坊文札》作为“世界名著选”,一九二七年,经成绍宗、张人权两人合译,由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发行,当年三月和八月,就先后发行了两版。四十年代,贾芝在延安根据伦敦出版的法英对照选本,重译了《磨坊文札》中的七篇,题名《磨坊书简》,一九  相似文献   

12.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他在文化战线上,为着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同法西斯政权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以毕生的劳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小林多喜二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日本当时的社会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彻底地暴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是日本无产阶级同敌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1981—1984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我省有八位作家、作者的九篇作品获奖。石定(苗族)的短篇小说《公路从门前过》获荣誉奖。伍略(苗族)的中篇小说《麻栗沟》和王运春(布依族)的散文《刺藜花开的时候》获一等奖。石定(苗族)的短篇小说《水妖》,刘荣敏(侗族)的短篇小说《高山深涧里的客栈》,苏晓星(彝族)的短篇小说《人始终是可爱的》,罗吉万(布依族)的短篇小说《茅盖王》,骆长木(仡佬族)的短篇小说《故事在哪儿结尾》获二等奖。石尚竹(水族)的短诗《竹叶声声》获二等奖。下面分别就八位获奖少数民族作家。作者及其获奖作品作一简略的评介。伍略(苗族) 伍略,本名龙明伍,1936年生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县。高中时开始文学创作,影片《蔓罗花》便是根据他的处女作——叙事长诗《曼朵多曼罗》改编成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1956年,伍略发表了剧本《海螺吹响的时候》,不久即调文联。曾与唐春  相似文献   

14.
姚雪垠虽然从一九三八年创作《春暖花开的时候》起,“兴趣和追求就转向长篇”,而“对写短篇小说的兴趣淡了”,但写作中、短篇小说,确实是他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据作家自己回忆,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一九二九年发表在《河南日报》副刊上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写于一九四二年四月、初版于一九四三年三月桂林南天出版社的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是公认的路翎早年的代表作,也是当时抗战文艺中颇受注意的一部作品。对人的完美人性的追求这一历史命题,在路翎的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里即已有所展示,在这里通过郭素娥的遭遇和命运,获得了更见充分的表达。 《饥饿的郭素娥》所揭示的,并非只是使人悲悯的、那一社会中的妇女的悲剧命运,小说为主人公提供的、主要由人们的相互关系组成的环境,也并非仅仅是令人感到窒息  相似文献   

16.
未德尔顿(1925—),新西兰小说家.出生于克莱斯特维奇,就读于新普利茅斯男子中学和奥克兰大学。16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小职员、建筑工人、园林工人、话务员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新西兰皇家空军和陆军部队。他游历很广,到过欧洲许多国家以及美国.1955—1957年,在巴黎大学深造两年。1970年在奥塔戈获彭斯研究员奖.他的主要成就为短篇小说,其中不少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表.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1953);《石头及其他故事》(1959);《海滨漫步》(1964),《孤独者》(1972);《米德尔顿小说集》(1972);《拉尔夫·霍特策的画》(1972);《短篇小说选集》(1975);等。此外,他还发表过《诗六首》及儿童读物《从江河到潮汐》。  相似文献   

17.
杜鹏程同志的短篇小说,同他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和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一样,是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很大成就和独具风格的作品。杜鹏程同志说:“以短篇小说来说,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最早接触的是它;为了能较好地掌握这种形式,也曾作过多方面的思考、钻研和种种尝试”。研究杜鹏程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对于探讨他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于短篇小说的创作,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品。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当有日文杂志的编者向鲁迅索稿时,鲁迅自己曾将这篇小说译成日文;一九三二年,他还将《孔乙己》编入他的《自选集》里。这些,也都能说明鲁迅对《孔乙己》这篇作品的态度。的确,这是一篇具有惊人的艺术概括力的作品。鲁迅以简洁凝炼的线条,从容不迫的文字,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刻划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七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冯雪峰编的《丁玲文集》(短篇小说集)里,收入了丁玲七篇作品,其中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两篇作品是丁玲的代表作。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命名的短篇集,一种是胡风编的,一九四四年三月远方书店出版,另一种是丁玲自编,一九五○年八月三联书店发行,还有《丁玲选集》,一九五一年七月开明书店出版,收入《莎菲女士的日记》及《我在霞村的时候》两篇作品。一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创作,分别收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故事新编》收集的八篇小说,都是历史题材,而且都是第三人称手法,短篇中没有涉及到“我”这个人物,兹不议。《呐喊》里有小说十四篇,《彷徨》里有短篇小说十一篇。在这总共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在作品里有“我”这个人物。这十一篇小说是:《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