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模仿、借鉴及由其启发而逐渐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对传统叙事法方法论的突破和延展是较为广泛的,如在文本的去主体化、叙事的破碎与断裂、语言结构的拼贴、情节的漂移、界限的消解等诸多方面,均体现出新时期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小说将叙事从一种小说创作的方法提升为小说创作的本体性意义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超文本文学阅读在相当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体现了后现代主义阅读理念的阅读方式。因为,超文本的精神资源相当一部分来自后现代主义;超文本的研发成功又为验证后现代主义的阅读理念提供了场所;后现代主义以超文本作为反对传统阅读的有力武器,并在超文本阅读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消解深度模式,呈现出零散化和不确定性。先锋文学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文学变体。本文重点分析先锋小说中主体的迷失、历史的断裂、语言的拼贴和戏仿三个方面,从叙事角度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先锋小说创作中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倾向可以概括为是后现代的现实主义.她以宏大的时代和世界作为创作背景,其笔触几乎涉及20世纪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具有传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她又在其作品中创新性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成为把现实主义内容与后现代主义形式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之所以莱辛能够取得现实主义题材与后现代主义技巧高度统一的成就,在客观上说,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20世纪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的式微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有关;在主观上说,则与她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文学经历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她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打破了文学惯例,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其实验性的创作风格被模仿最多,但其作品的极端奇特和晦涩难解也饱受争议.文章通过解读其经典作品,阐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平面性”的产生根源、具体表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一种科幻亚文类,赛博朋克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融合与内爆的特质.在小说内容上,高科技和反文化的融合构成一个独特的近未来后人类社会,挑战传统人文主义关于人及其身份的概念.在创作手法上,批判性地吸取了传统科幻和新浪潮科幻、主流后现代小说、侦探小说的元素,有着浓厚的混杂性和拼贴性.其融入大众文化的过程涉及到后现代审美实践的重要主题,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异质感和对话性.  相似文献   

7.
范小伟 《中州学刊》2006,(3):246-248
超文本文学作品的创作是集文学创作与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创造过程,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未来。超文本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不仅体现在超文本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体式具有质的区别,而且也表现在寄生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超文本网络文学的创作势必改变传统文学的文本、形象等构成模式,也将导致其阅读方式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哈维的后现代思想以多向度、非线性的空间批判理论著称。他认为后现代性是一种由时间与空间高度"压缩"而引起的新一轮时空体验,表现为不确定性、瞬间性、多元性等特性,这些特征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后现代主义在创作中运用拼贴、戏仿等叙事策略彻底摧毁传统小说的整体性、和谐等美学规范,而把易变性、碎片性、断裂性、偶然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文学中感性地"再现"社会转型带给人们全新的时空体验。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戏剧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而言的,因此,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戏剧。在现实主义那里,重要的是模仿和再现现实;在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是对情感思想的表现;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则是戏剧表演本身。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戏剧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本体怀疑论、模糊界限、混杂拼贴和语言革命。后现代主义戏剧不仅标志着艺术形式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革新,而且也意味着戏剧创作和表演方式的极大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国际后现代主义文学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象征苏联极"左"意识形态和文学工具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烙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诞生滞后于西方,又催化了俄罗斯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其在产生的时间上、解构的对象上和美学特征上都有别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1.
周露 《浙江社会科学》2012,(4):105-109,159
在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评判中,常常出现两个误区:首先,把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外部因素绝对化,绝对归因于外部社会政治条件;其次,断言后现代主义文学完全沿着“地下文学—持不同政见者文学”的走向来发展.但是,我们认为,即使在前苏联所谓的“官方文学”、“受审查文学”内部也能观察到后现代主义文学发端的萌芽,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内部成因.  相似文献   

12.
超文本文学是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学创作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它的产生,有赖于互连网和超文本技术的充分发展。与传统文学相比,它有着鲜明、独特的特征,如结构上的超链接性、书写上的互动性、写作载体的超文本性、表现方法的超媒体性、传播方式上的互文性等。超文本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它对传统叙事的重新解读,但它的出现同时也丰富了文学的样式,繁荣了当下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从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的影响人手,指出文学出现边缘化状态是后现代主义发展使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文学创作格局和研究视野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创作格局上,接受主体对创作主体的中心地位进行了颠覆;在研究视野中,理论被偏置,而文化研究渐居上位。但是,处于边缘化的文学同样有其自身的机遇和活力,其出路就在于坚守文学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朵奇葩--略论"反侦探小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翔 《东南学术》2002,(6):135-140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mnism)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已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之一的"反侦探小说"便是这一景观中的一道风景,它早已在世界文坛上存在并被西方读者所认可.囿于仍将这类小说归于"俗文学"的传统二分法文学观,它在中国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这一次文类(subgenre)在西方和中国的演变过程,得出这样的结论:反侦探小说基本上以传统侦探小说形式出现,却又在颠覆与反叛其原有的叙事模式上获得了质的升华--即体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之一的本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思潮,其本质特征是"颠覆性".中国当代部分影视剧承载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它们颠覆传统作品中主题的庄严与宏大、人物的严肃与崇高,并大量使用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拼贴等创作手法,同时也注重传统审美,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正义、善良等精神.这类影视剧的社会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们在满足广大观众娱乐需要的同时也有媚俗等负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解构的文本--简析网络文学的超文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今天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新的文学载体赋予了网络文学新的文学特质 ,而超文本性是其中鲜明而突出的代表。超文本链接技术的应用 ,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 ,也使得网络文学体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性的改造 ,成为解构主义思想的不可多得的生动“例示”。而这既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和宝贵机遇 ,同时也体现出网络文学自身潜存的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17.
韩模永 《兰州学刊》2012,(11):85-90
超文本文学的美学特征表现在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隐性特征即为超文本的深层结构,本质上说,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共时结构,只不过,它以一种隐在的方式潜伏在文本的内部;显性特征即为超文本的外部呈现,具体又涵盖三个层面,首先,呈现形态为互文性的文本宇宙;其次,呈现方式为交互性的主体参与;最后,呈现效果为表演性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声名鹊起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艾柯在这部小说里,设置了"嵌套式开放型结构",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通过"互文性"、"拼贴"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巧妙运用,将真实与虚构、意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亦真亦幻的文本世界,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叙事效果.这不仅彰显了作者精妙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二战后在美国兴起一种文学思潮。本文概要分析了美国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原因及各个流派创作特色,并提出随着美国多元化文化的发展,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将进一步走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是显现于《桃花源记(并诗)》中的理想社会,但其意蕴内涵却在文艺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桃花源”题材的图像创作推动了“桃花源”意蕴的演绎与发展,这种创作以《桃花源记(并诗)》中“桃花源”文学原型为核心,立足语言与图像符号在表现中的互通与交叉,通过对文学原型“出位”元素的表现,将源文本中的文学场景、文学场域以及文学意象置换于图像世界,创造了图像世界的“桃花源”,“桃花源”形态与意蕴在不同主体、相异符号的置换性创作中得到不断衍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