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一书为目前大专院校普遍使用的文学理论教材。课本理论深,学生接受困难;阐述内容不确切,前后重复,是这本书存在的两点弊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与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比较,说明它们二者的体系建构都反映了人类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即作品、世界、作者、读者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具有共同性,可以相互印证;但由于双方在思维方式、术语使用以及表述方式上的不同,也产生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正是由于具有共同性与差异性,《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才有可能与必然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顺庆 《中州学刊》2006,(1):246-249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比较成熟的对策机制和对策文,但理论界多年来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对于对策人的才能、对策内容、对策文撰写的基本要求等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可以说是中国对策理论的早期建构。刘勰认为,对策之人既要通政务又要擅文才,必须是一个精通古今的通才;对策文在内容上要切中时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治道"和"政术";对策文在行文上要以理服人,文辞质朴,不追求华藻丽辞。这些早期的对策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对策研究和对策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建构理论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得到了数学分析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活动论、文学生产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建构的一部以多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文学理论教材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家以知性概念和范畴对文学的价值进行区分和研究,并借鉴其他学科的话语单位,尝试建立科学的文学价值论体系。但是,其体系建构缺乏系统性,在学科建设层次上,这种探索只能算是为以后系统而完整的文学价值论研究所作的一种准备。  相似文献   

8.
史修永 《齐鲁学刊》2012,(4):157-160
在20世纪人文科学思想的不断震荡转型中,图像理论研究突破了语言和话语的研究模式,成为当代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知识图景。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给现存的文艺理论注入了新的结构成分,它不仅引发我们对现存文艺理论研究范式的反思,同时警惕自己应保持一种建立在学术立场上的理论自反性。文学理论不是思辨、玄想的知识生产场,也不是停留在责难层面上的集体"围观"场景,而是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的文学现实。  相似文献   

9.
最近,南方出版社出版了金德万研究员的《沉潜中的惝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和思考》,这是一本试图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理论体系的著作,它凝聚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学术品格,颇有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知识观和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中,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体系性的知识,具有确定的情境性和建构性.通过反思以西方文论范式为重要理论资源的中国现代文论,考察世纪之交文论建构的现代性与后现代知识型分化及转换状况,可以看出,文学理论的“真理性”仅仅存在于它与文学“现实”的互相映照与互相生成的动态历史过程之中.只有立足于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由古代到现代、由现代向后现代转型的宏观历史语境,以及各种文论范式所由生成的知识型基底和具体情境,方可深刻把握文学理论知识的建构特质,获得阐释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的理论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文学理论在建构方向上都是以文哪学活动中的主体问题为思考原点的,目的在于使主体的自由在各自的理论视野内得以确证和伸张.因而,事实上,二者遵循着主体伸张的同一条文学理论建构理路.它们是在这一建构理路之下有着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的理论书写.揭示具体文论形态建构的"内在理路"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明琪 《学术界》2008,(1):106-112
<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与创新中作了很大努力,但第一,缺失的基础知识不少,难说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二,以另解所有问题求新,结果却不见了理论严谨,出现许多概念的混乱繁琐和理论的随意谬说;第三,从命题到论述,大多不见规范,枝蔓而怪诞.全书文从字顺、简明准确的章节不多.而问题多多,包括思维混乱、观点错误、知识错讹、逻辑不通、概念烦冗、题文不符、前后矛盾、冗词病句、故弄玄虚、以偏概全等等,许多问题又是反复大面积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是围绕自己的主题,从体现自身理论性质的逻辑起点出发,经一系列概念、范畴、思想、观点、论断等在内的逻辑中介,到形成若干具体理论成果的逻辑结论。通过这样的逻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完整的逻辑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科学体系,成为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王琴 《兰州学刊》2007,(3):186-188,205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逻辑体系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钩连,展现了朴素辩证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理论建构中的融合,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理论建构的某些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与跨文化营销理论体系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跨国公司发展而产生的跨文化营销理论至今尚未成熟。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向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价值观、行为、语言和物态形式。文章基于对市场营销理论中的文化和跨文化问题的综合分析 ,将跨文化营销理论概括为营销的文化环境理论、跨文化营销管理理论和营销组合要素的文化理论三大部分。最后提出文化为企业可控的营销要素这一理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与古代筮占有密切关系,从筮占到《周易》是经过哲学飞跃的,占筮是《周易》的先导,春秋易象说是《周易》思维的重要环节,《易传》则是其思维模式的形成,而这个模式是在自身性格上建构的,是其进行综合性反思的结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经山海》在反映新世纪社会生活风貌、开掘新的时代精神要素、拓展新型审美领域、书写当下乡镇中国经验方面,开启了一个路径和方向。从被轻视的"蒿草"到顶天立地的"楷树",文本对女主人公吴小蒿这一精神人格质变过程的刻画,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叙事倾向,也没有遵循近年流行的底层文学的精神脉络,而是在对现代化历史发展际遇的把握以及经山历海的主体实践的书写中,发掘出主人公内心深隐的精神能量。吴小蒿虽然一度被他人意志所左右,但是她最终逃离"咎由自取"的被遮蔽状态,在强烈的历史人文情怀的感召下,将责任意识上升为理想信念,将自我实现与造福一方的使命感紧密相连,将理性和道德和谐统一的"有尊严"的人格作为最高追求和目的本身,成为21世纪中国新女性的一个典型形象。小说在社会与自我启蒙的良性互动以及时代新人格的揭示与建构中,呈现出独特而深厚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高玉 《社会科学》2020,(2):171-181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是"学科互涉"关系。历史上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西方文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理论基础。从学科发展来看,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视野、范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均有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包括文学批评在应用西方文学理论时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本身不应该被否定。文学理论是理论家长期探索的结果,很多文学理论对于哲学、历史、文化、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等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论述,吸收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丰富资源以阐释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内在要求,无视文学理论的现有资源而在学科内部"另起炉灶"、"闭门造车"研究理论问题是重复劳动和学术浪费,且会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