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理论界》2015,(7)
透明度是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的重要原则。基于不同制度基础,美国和欧盟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实践中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做法。美国和欧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透明度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适用方式的综合性、适用标准的不确定性和适用过程的政治影响性等显著特征。借鉴美国和欧盟的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我国应当结合现实国情,加紧出台《反垄断法》实施细则或者条例,尽快发布经营者集中指南,完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程序,拓展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内容,公布经营者集中救济案件后续信息,建立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网络平台,不断提高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激励合理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跃辉 《学术界》2005,(3):179-188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激励不兼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代理成本、道德风险、效率损失等现象的产生均与现存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合理密切相关,其中主要是经营者薪酬计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经营者知识(管理)的资本属性,即既要体现作为高级雇员角色,更要尊重作为知识(管理)所有者的权益。为此,在考虑经营者人力资源的特殊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企业经营者合理的薪酬结构应为“经营者生活保障薪金+经营者风险酬劳+经营者知识(管理)资本报酬”三部分。  相似文献   

3.
董淳锷 《社会科学》2023,(9):165-180
随着立法的完善,旨在规制经营者欺诈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法律规则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规则之间必然逻辑自洽或者立法目的可以自动实现,不意味着涉及经营者欺诈的诉讼纠纷已有相对统一的裁判标准,也不意味着有关经营者欺诈的争议问题已得到充分的法理阐释。为准确适用法律,应以体系化思维全面梳理涉及经营者行为规制的规则、涉及经营者欺诈构成要件的规则以及涉及惩罚性赔偿的规则,区分经营者欺诈、产品缺陷的经营者侵权与特定领域的经营者恶意违约三种行为的异同,厘清经营者欺诈与惩罚性赔偿的逻辑关系,明确经营者欺诈各项构成要件的法律内涵及判定标准,合理计算惩罚性赔偿的基数与倍数。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12)
经营者集中救济制度是反垄断法中的一项特色制度。为回应经营者集中救济执法司法实践和理论的重大发展,美国2011年指南在继续沿用2004年指南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拓展了经营者集中救济的目标,彰显了行为性救济的地位,强化了经营者集中救济的保障措施,促进了经营者集中救济的有效实施。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先进做法,结合现实国情,明确经营者集中救济的目标,细化行为性救济的类型,完善经营者集中救济的保障措施,加强经营者集中救济的执法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5.
程益群 《南方论刊》2007,(12):30-32
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控制在反垄断立法中处于核心地位。经营者集中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对经营者集中过程中形成垄断的趋势加以控制,又要通过适度的"豁免制度"允许合理限度的经营者集中。我国新通过的《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豁免制度进行了较为原则的规定。本文首先阐述了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豁免的含义及实质,论证了适用经营者集中的合理原则,并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进一步探讨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豁免理由,并在总结各国豁免共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简要提出了构建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公司中 ,处于各权力关系中心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 ,因而所有者行为人对经营者即公司支配和控制行为人的监督以及激励就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专门从所有者对经营者监督的角度 ,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展开分析。文章分别在股权结构分散与股权结构集中两种情况下 ,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在两种情况下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7.
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根据经营者的业绩和所承担的责任而确定工资收入的一种分配制度。年薪制的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地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试行经营年薪制的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经营者要敢于拿年薪;经营者年薪不能过份悬殊;要正确处理经营者年薪和领导班子成员分配比例的关系;必须建立与年薪制相适应的约束机制;要倡导奉献精神;经营者的任用应形成竞争机制;要克服年薪制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年薪制。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对消费环境的安全义务浅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消费维权观念的深入人心 ,经营者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但法学界对其中蕴含的消费环境安全义务的研讨明显较少 ,且往往失之偏狭。本文认为 ,寻求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关系的动态平衡 ,实现经济生活公平和效率的价值目标 ,是确定经营者安全义务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消费环境的安全保障为经营者法定安全义务之附随义务 ,经营者是否违反这一义务应以诚信原则作为衡量和判断的基本标准 ,以过错责任作为归责原则 ,要防止对经营者的过度归责倾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营者人力资本配置制度的发展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者人力资本配置制度涉及选拔制度、激励制度和监督约束制度,而我国的经营者选拔制度以行政任命制为主,激励制度不健全,约束制度内部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市场约束机制也存在问题。其弊端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经营者人力资本市场,因此,对改革经营者选拔制度、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实现经营者市场配置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实施自律管理时可能为促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平台内各类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有必要对其自律管理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平台经营者的基本管理义务是其基于侵权责任法、合同法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平台经营者通常还会通过平台规则细化、强化其管理措施,故大多数精准化管理活动是其行使合同债权的表现。在依据格式条款相关规定审查平台规则效力时,既要维护平台内经营者在获取数据等方面的主要权利,又要尊重平台经营者的自治空间,允许平台经营者基于公平原则平衡消费者、知识产权权利人与平台内经营者的利益。网络侵权责任规定、违约金规定、禁止权利滥用规定以及诚信原则是审查平台经营者的具体管理措施是否具有正当性的依据。在依据上述规定进行司法审查时,须注重平台内公共利益的维护。基于诚信原则,平台经营者在指定提交证据的合理期限、建立证据采纳的统一标准等方面负有程序性义务。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伴随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也分化为两个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利益集团.面对不断出现的公司经营者失信丑闻,笔者认为,规范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既需要外在经济因素的诱导、法律制度的强制,更需要经营者主体内在诚信德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赵玉洁  王平心 《学术界》2008,(1):194-198
针对理论和实践中经营者界定的混乱情况,提出了经营者的界定标准:由所有者选聘并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或群体;认为董事和总经理等高管都是企业的经营者,都需要监督和激励.  相似文献   

13.
伍志军 《云梦学刊》2001,22(4):21-22
如何激励经营者已成为企业改革中的首要问题.理论界对这问题的研究也很多,几乎一致的看法是让经营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但是忽略了这与企业利润完全由所有者占有的传统逻辑相矛盾.这个矛盾实际已成为制定经营者激励政策的障碍因素,因此对经营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合理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引进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已有10多年,在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的制度与环境上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国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实际操作上必然与国外股票期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的考虑经营者努力和能力变量的经营者股权激励模型.将经营者激励系数分解为货币化和股权化系数,对股权激励模型求解,给出了经营者对业绩分享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比值,分析解的特征和含义,进行激励机制讨论,并结合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符合现代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和长期激励机制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是人们对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组织、运用、控制的活动。企业的经营者是具有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经营者的这种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我们称之为管理技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管理技术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一个分支已经开始发育。管理技术的一部分——经营管理知识能以同经营者相对分离的形式进入市场,但经营管理能力则无法同经营者分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附属于经营者、与经营者不能分离的管理技术进入市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上市公司经营者道德祸因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公司制委托代理关系中,普遍存在经营者道德祸因问题,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公司的典型形式更不例外。如何防止经营者采取不道德行为侵犯投资人利益,是维护广大投资人利益,促使股票市场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一、上市公司存在经营者道德祸因的制度机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所以存在经营者道德祸因,固然有经营者主观原因,如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或个人道德水平低下等,但这只是潜在的道德祸因,这种潜在的道德祸因要行为化,必须有其可资利用的制度上的“空子”。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能够使经营者道德祸因行为化的…  相似文献   

18.
委托—代理、经营者激励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起因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带来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委托——代理关系难以保证经营者对所有者目标的认同,主要是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和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要使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更接近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首先要了解经营者的效用函数。通常包括:①货币收入;②非货币物品;③获得荣誉。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非独立性,经营者代理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多层次的代理关系,导致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一套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①确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独立地位,让经营者的利益在企业经营中得到充分的实现;②建立有效的经理市场;③实行分级所有制,减少代理层次;④建立内在激励机制,激发经营者对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放权让利,还是转换经营机制,都是试图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收效甚微。一个被经营者普遍认同的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不足制约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现状调查的描述,认为经营者的工作重心、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和经营者之间的际遇是经营者激励机制存在的四大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改变目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耆权利规范的缺位井未引起学术界和立法者的重视,消法的立法价值也偏离了公平与正义。随着科技和商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消费现象出现,损害经营者利益的消费者不当行为也应运而生。保护经营者权利,维持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今后的立法及实际操作中,应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强弱关系重新界定为平等关系,完善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中消费者义务规范,增加经营者权利与救济条款,严格界定消费者行为和欺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