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作为活动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活动的生态批评有它自身发生、发展与成熟的阶段特征,现阶段的生态批评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在社会结构体系中有一个“交合”连带关系,与诸多学科协同发展、交互影响;我国生态主义与生态批评的发展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化生态学的文学"是当代生态批评与批评理论领域内的新概念。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研究视角中,自然被剥夺了其物质形态而成为一种人类话语的构建;而在基要主义的生态中心主义视野中,文化过程则被简单地归入自然主义诸多假设之内。文化生态学试图折中二者的立场,它着眼于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并非试图将一方还原为另外一方。文学被视为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它可以富有成效地探讨这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文学为现代文明的批判性自我反思提供了场所,同时也为创造性的文化自我更新提供了资源。这不仅是一个主题定向或内容问题,而且是立足于想象性文本的审美过程问题。在此意义上,文学被描述为更大的文化话语系统中发挥功能的生态力量。从美国文学中选择的三首诗歌和一些叙事作品,可以作为这种新概念及其思路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3.
当前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研究方法,生态批评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建设与尝试的状态,尚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研究盲区和不足,亟需实现新的突破。生态批评的范畴、方法以及生态批评主体素养等理论盲区亟待开垦;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还亟待明辨;生态话语资源的本土发掘及中西融通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胡小玲 《东岳论丛》2012,33(6):60-63
从生态批评与叙事批评的发展来看,这两个文学研究流派都属于发展不完善的理论领域,生态批评具有的包容性特点决定其与其他学科及研究方法的兼容并蓄,而叙事学研究也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生态研究的不断发展激活了叙事学的发展潜力,而叙事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则进一步验证了生态批评各阶段的发展成果,两者的结合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刘娜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7):231-238
在人类活动深刻影响自然的时代里,各种人为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将绿色田野变为棕色地带,甚至威胁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现实危机投射到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中,促使毒性话语成为生态批评的研究焦点。身体、毒性物质、环境构成的互动网络印证了无处不在的物质交换。毒性物质的慢暴力呈现形式反映出涉及阶级、种族、性别等因素的不均等环境负担和环境危害,使生态批评中的毒性话语和环境公正产生了交集。跨身体性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透彻理解毒性话语提供了重要途径。毒性话语呈现出对环境伦理的迫切诉求与对地球生态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生态批评研究是我国文艺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内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美国与西方影响下的我国生态批评研究致力于对起源于西方的生态批评进行全面辩证的研究。同时,我国学者也意识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思想的重要性,并尝试在中西方比较视野中积极拓展生态批评的研究视阈。当前生态批评研究能够为我国新时期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当前生态批评研究可以服务于我国当前建设生态型文明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学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研究方法,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建设与尝试的状态,尚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研究盲区和不足,亟需实现新的突破。生态批评的范畴、方法以及生态批评主体素养等理论盲区亟待开垦;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还亟待明辨;生态话语资源的本土发掘及中西融通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外生态学界对生态批评的界定悬而未决,致使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态的面目模糊不清.因而从立足点、指导思想、观照对象、研究范围、基本任务和终极目标等方面对其理论特性予以探讨,以及对作为生态批评主体的批评家的基本素养提出要求,十分迫切和必要.这将有助于人们清楚把握与准确使用这个概念,有利于批评家提升与其承担的生态责任相适应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生态批评更好地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审美效益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批评产生于西方当代社会反思社会发展方式并寻求当代生态文明构想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中。作为一种具有当代生态文明视野的崭新文学批评流派与文学研究方法,当代生态批评专注于有关文学对自然的再现的生态思考,这种聚焦于文学中自然原型的生态批评思考构成了当代生态批评的重要批评视阈。生态批评家在生态文明视野中对自然的文学再现进行批评性解读,重新审视文学对自然的再现,对自然原型进行建设性的生态批评研究,探索蕴含生态思考并契合当代生态文明构想的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0.
英美生态批评对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态度经历了一段曲折转变,其实被批评的"法国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考。在深厚的生态学基础上,法国20世纪发展起来的生态哲学和政治学等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和方法,其中结构主义初步阐述了文化与自然的鸿沟、去人类中心论和尊重自然的观念,提供了"人与非人"关系的概念框架;后结构主义等"后"理论用"自然契约""生态智慧""世界主义"等观念重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多元的本土生态话语基础上,法语生态批评虽然发起晚,但理论构建却很扎实,确立了自身的话语体系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描绘了工业化生产给自然生态带来的恶果,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部生态力作。本文借助生态批评的理论,从生态批评的三个主要维度,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态危机,揭示作品中深刻的生态思想和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并指出回归自然、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构建和谐生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乡村政治生态系统和乡村治理中,存在着物种丰富的政治生态种群和多元治理主体,包括乡镇基层政权、村民自治组织、村民、驻地企业等种群,其中乡镇基层政权是乡村政治生态最为重要的政治生态种群和权力主体。乡镇基层政权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生态个体和(亚)种群,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信息、资源和利益的交换。共同构成了乡镇基层政权种内和种间交互作用的政治生态关系网络。由于受到外部政治生态环境以及种群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关系网络中的个体和种群出现了数量失衡,局部结构失调和部分功能紊乱现象,从而不利于和谐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构建。因此,乡村政治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探讨如何对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数量合理控制、结构和功能予以协调与优化,从而形成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代表作《屠场》是生态视野下毒性写作的经典文本,成就作家以文学介入社会生活的夙愿。辛克莱以文学为起点唤醒民众的生态意识,并将自我的思考付诸于现实。海利肯大厅的合作社区实验与在加州结束贫困运动是作者在微观与宏观政治的生态实践,反映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反思,折射作者以和谐中庸的方式调和阶级矛盾,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中产阶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万物互联"的"后机器学习"时代,人工智能以增强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生命样态而存在,搭建起了主流意识形态直接起作用的媒体环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创新,必然要主动契合这一智慧生态语境的现实变化,全面剖析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生态的合理性,理性研判拟人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和思想教育活动的时代意义与技术困境;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的智慧化发展趋势,充分观照人工智能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所体现的学理意味,科学重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场景、主体关系、传播层次与伦理关怀,确保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与"智慧育人"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程度?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文追求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也蕴含着化解“生态危机”的重要思想,其求真的生态科学维度,把实证科学的求真性运用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与现实的社会研究,并形成整体性的系统研究,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有效地化解生态危机;求善的生态伦理维度,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以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合规律性与自身利益的合目的性统一要求出发,建立生态道德机制和共产主义生态道德信念;求美的生态美学维度,在不断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审美判断和创造美的内在尺度?这些维度不仅给予现实人以“激励?导向和规范”,更以培育“社会生态人”?担当协调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关系为历史使命,从中体现出对人类与生存环境的伙伴关系,其人文关怀的深刻意蕴对于化解当下的生态危机有重要的价值旨向?  相似文献   

17.
内生态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善治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理论研究的精细化、深入化,与外生态型政府相比,内生态型政府兼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政府生态化重塑的双重功能,追求五位一体的生态理念,进而实现政府善治的目标。而要实现这种由"外"向"内"思维路径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确定五位一体、生态优先的治理战略,网络治理、合作治理的治理理念,垂直化和扁平化相结合治理结构,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体制,生态服务、生态管理的治理风格,唯才是举、德才并重的用人机制,以及电子政务、人本服务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作为重点部分论述,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含有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当前,我们重温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先悦 《理论界》2014,(6):41-43
当前,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揭橥生态问题的根源日益成为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仅囿于社会学或者生态学视角进行探讨,而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安德烈·高兹另辟政治生态学路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态问题的产生是由经济理性这颗"毒瘤"引发的,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引发的三大病状,然后对症下药,推行工人自治和自我管理,进行文化革命,最终重建以生态理性为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尽管这一生态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它仍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十七年"文学批评自发展之初即面临着审美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形成与建立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当它放弃了与审美批评话语的"平等对话"成为"一维"的存在之后,文学批评活动的功能与价值也就发生了异变.本文试图就这种社会政治话语系统的形成原因、思维方式及实践特点做出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