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简称“文协桂林分会”),是西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组织。在促进桂林地区文艺界的团结和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发动工作,在抗战文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协桂林分会成立于1939年10月2日,是根据文协总会确定的“除了甘心媚敌出卖民族的汉奸已无一不为亲密的战友,无一不为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象前线战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群众,捍卫祖国粉碎敌寇,争取胜利”的宗旨组织起来的。其目的和任务是:“为求抗战文艺运动更广泛的展开,为求创作与理论的更进步,为求青年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1938年到1940年间,邵茎麟在浙江金华参加省委领导文化小组工作,后担任由东南局领导的东南文委书记。1939年主编《东南战线》。“皖南事变”前夕,局势日益恶化,按照党的指示和安排,他于1940年底从金华转移到了桂林,担任党的文化工作组组长,领导当时桂林的文化工作和文艺运动。先后当过《力报》主笔、文化供应社编辑和《文化杂志》主编,还任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常务理事,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3.
桂林文化城是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关于它的时限,一般人认为上限为1938年10月(即武汉沦陷后),下限是1944年秋湘桂大撤退,前后经历了大约六年时间。抗战时期桂林为什么能成为文化城呢?林焕平教授在为《桂林文化大事记》写的《序》中说得好:“桂林文化城是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统战政策  相似文献   

4.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应追溯至60年代初,当时,《广西日报》副刊专门开辟“桂林文化城忆旧”专栏,先后发表了夏衍、司马文森、周钢鸣、秦似、李任仁、林路、汪巩、洁泯等当年在桂林工作和战斗过的文化人的回忆文章,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还专门组成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研究组”,对桂林抗战文学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艺史料》初稿,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活动大事记、文艺刊物介绍等,内收郭沫若、茅盾、邵荃麟、夏衍、田汉、熊佛西、焦…  相似文献   

5.
桂林文化城是指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之后至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情。它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的,从上海、北平特别是广州、武汉陷落之后,许多的文人学者纷纷云集桂林,于是桂林便成了当时国统区的文化中心。皖南事变是一个转折,由于桂系参与皖南事变,一大批文人志士被迫离开桂林去香港或海外,桂林的抗日文化活动便转入了低落时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  相似文献   

6.
列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八五计划重点图书之一的大型系列丛书《桂林文化城大全》的第一辑-文学卷·小说分卷一(下称“卷一”),出版了。这是一部资料翔实、研究深入、印制精良的图书,为整理、研究、出版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光辉一页的“桂林文化城”史料做了一件大好事。 1938年10月至1944年秋,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作为战略后方,又加之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环境,作为当时广西省会的桂林的地位一下变得突出起来,一时大批进步文化人云集桂林(据不完全的统计,这期间在桂林逗留和居住过的文化人有1000多人,解放后活跃  相似文献   

7.
桂林抗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研究资料索引(续)魏华龄,郭维娟编美国桂林记者学会欢迎奥斯丁氏、奥氏报告旅途观感《广西日报》1940.7.26.2版本市新闻文艺界昨欢迎史沫特莱、史氏报告我沦陷区情形《广西日报》1940.8.28.2史沫特莱昨晚广播《广...  相似文献   

8.
略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刘泰隆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到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中外的大批文化人聚居桂林,掀起了蓬勃发展的抗日文化运动,桂林成为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城市之一,俗称“桂林文化城”。本时期中外作家在桂林撰写或发表出版的鲁迅...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桂林,曾有“文化城”之称,指的是1938年到1944年秋桂林疏散这一段历史时期,桂林成为了战时中国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此外还有一个中心就是重庆。由于重庆是当时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思想控制比较厉害,政治空气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桂林宽松,因此,桂林文化城的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比较蓬勃,各项文化活动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占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由于桂林文化城的历史地位,当年的文化工作者就有过评价。认为“在抗战期间,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主编陈立浩教授荣获“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称号。2月 2 8日 ,省文联召开三届三次会议 ,总结了我省 2 0 0 2年文艺界所取得的成果。本刊主编陈立浩教授荣获“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称号。2 0 0 2年 ,我省文艺界取得了可喜成绩 ,陈立浩等 5 5位文艺界人士荣获“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称号。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周文彰到会为获奖者颁奖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我省各级文联充分发挥作用 ,为将海南建设成文化宝岛作出应有贡献。他指出 ,海南建设文化宝岛是全面建设海南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增强海南旅游吸引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养“海南…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林兴宅,洪申我1985至1986年,中国文艺界曾兴起过一阵“文化热”。事情首先是由一批青年作家的“寻根文学”创作发起的;尔后,文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投入了这场文化大讨论。热潮虽已过去一段时间,影响却至今犹存。讨论的结果,在文学...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甲天下的古城桂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文化城”,成百累千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自四面八方云集桂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加速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国统区桂林的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一九三八年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桂林一度被誉为“文化城”,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而桂林的文化活动之所以出现空前的活跃,是当时革命的、进步的文化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内,集中在桂林的文化人,闻名全国的,也在百人以上。其中,有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桂林“八办”是创建桂林文化城的领导者沈奕巨1938年10月武汉弃守,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与国民党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同车南撤时,达成在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的口头协议。11月中旬原武汉“八办”部分工作人员到达桂林,租赁桂北路138号成立桂林八路军办...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兴起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社会科学领域一项对文化积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科研项目。这里,就桂林抗战文化十年来的研究概况,包括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作一个回顾性的述评。一、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缘起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是由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周钢鸣同志于1909年出生在我国南方边远山区广西罗城县.青少年时生活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山村里,很少呼吸到新的文化气息.年青的周钢鸣于闭塞的山区生活,渴望了解山外的世界,在时代风云召唤下,15岁便投身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后来到了上海,于1933年2月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两年后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文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救亡日报》社于1938年10月,迁来桂林.曾先后任《救亡日报》记者兼采访主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指导员以及我地下党外省支部书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人间世》杂志主编.他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始终紧握手中的笔,以笔作刀枪,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他都是在桂林度过的,期间只在皖南事变后短期离开过.他除撰写新闻报道、文艺作品之外,还结合当时的文艺运动写下大量的文艺理论(含文艺评论),当时曾结集出版过《论文艺创作》一书.他的这些文艺论著大多数写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前,与《讲话》的  相似文献   

17.
自秦汉始,桂林即处在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桂林文化的生成有其特殊性。历代的迁谪之吏、侨寓之士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创造。自古以来,桂林这座城市即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抗战时期,桂林作为一座蜚声中外的“文化城”,是...  相似文献   

18.
小桂林大文章小桂林,大名气。考其原因,乃两顶桂冠使然。一曰“风景游览”,二曰“历史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积淀出了一句至理名言:“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借文化以显,文化凭山水以传。桂林山水是超时空的。正像小屏幕,大艺术,小桂林,大名气一样,研究小桂林,...  相似文献   

19.
1937年11月以后,上海“孤岛”内的政治斗争十分复杂。文艺界在地下党领导下,既要和国民党作斗争,又要和汉奸作斗争,环境是很艰苦的。这个时候,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凡是在抗战初期比较出头露面的,不得不撤离上海,到香港,或到大后方,如重庆、桂林、成都、昆明等地,一部分则到了西北解放区和新四军中。留在上海的,是一些原  相似文献   

20.
回忆桂林文化城的几个片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文化城的由来,自有它的历史原因和产生条件。早在抗日战争之前,就有看一定的基础,抗战爆发后,全国的许多文化人先后到过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并且很快地普遍展开,从而使桂林成了著名的“文化城”。桂林,不仅是广西的文化“制高点”,而且也是南方文化较高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是南方的名城。就中国的旧文化的标准来说,通常是将“科举”的“功名”作为衡量的尺度,就是说,一个地方有多少“举人”,多少“进士”,以至于有几位“状元”、“榜眼”、“探花”,来定其文化水准的高低。桂林从唐代开始,“功名”之士络绎不绝,就说“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