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学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作为艺术的文学作品并不总是具有艺术性一样,作为一门科学的文艺学研究也并不总是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在当代苏联文艺学研究中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其中的一个可以称之为具体一历史方法论。持这一方法论的人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变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变体的独特性;艺术(尤其是文学)的特点不仅应在其形象的形式中去寻找,更重要的应在其艺术和思想内容中去寻找;文学的艺术和思想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显示了不同的时代特点、社会特点、民族特点,这些  相似文献   

2.
理论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富有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自70年代末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文艺学界已在思考本学科如何变革的问题。80年代初我在广州召开的一次全国文艺学会议上发言,主要讲了文艺学现代化的问题。随后,我在有关的论著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以为,在90年代,我们应该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ZI世纪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而在诸多问题中,首要的是文艺学理论生长点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些粗略的看法。我在《文艺学现代化三题》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问题冲提出,必须超越把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如做为艺术的文学作品并不总是具有艺术性一样,作为一门科学的文艺学研究也并不总是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历史-文学和理论-文学研究的科学性对持不同方法论的文学理论家来说,都有决定意义.就方法论的趋势而言,在当代苏联文艺学中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具体-历史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新文化-历史方法论.具体-历史方法论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变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变体的独特性;艺术(尤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我曾说道: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这些进展和成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引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在外来理论的影响下,促成了来自现实需求的理论冲动向各个方面进发,从而在求新求变过程中,呈现出中国文学理论多元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与传统形态有所不同,必须自觉建构当代形态。传统形态有三大阙如:体系完备形态的阙如、马克思恩格斯话语的完成式阙如、相对的实践品格阙如。据此,当代形态的基本定位是:保留传统形态中的形而上部分,将审美行为的本体论结论补充于基本艺术观念中,将形式论与意识形态论并列,丰富美学批评和历史批评。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艺学体系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文艺学体系论纲赖大仁编者按:至今流行的各种文艺理论教科书,虽出于不同的编者之手,然而基本结构框架和主要原理范畴是趋同的,其根本弱点是它们不是从艺术本体中生长出来的,而是寄生在哲学范畴体系上,因此缺乏自身的理论生长点即逻辑起点,从而整个理论体系缺乏...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黑格尔,就已经力求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统一的过程,其所有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但是,黑格尔又认为,人类历史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完整的理论形态,必然是方法和理论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文艺现象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隐藏在两位伟人浩如烟海的著述之中,体现在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之中,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由曲若镁、李之同志主编的《当代文艺学新论》,如同编著者所追求并力图达到的那样,确实是一本富于当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文艺学新论。据我初步的阅读所获得的粗略的感受,是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内容构成上的重点性和过程性。编著者突破了已往对文学现象多进行单维线性的、静态块状考察的模式;书中甚至没有诸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体裁与种类、起源与发展、继承与革新等方面的内容;而是突出地将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和独特的精神生产方式,进行动态考察。全书除导言部分对文艺理论的研究历史、现状、经验、教训以及编写该书…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文艺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徜徉于一种自信的从容中。这种从容是建立于对两千多年来文艺理论发展史的无可争议的认同这样一个基础上的。人们总是乐观地以为,由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人奠定的文艺理论基石是天经地义而不可动摇的,今天我们只需在建立起的文艺大厦上进一步添砖加瓦就够了(这种“添砖加瓦”式的工作不可谓不多)。这真是一种天真的乐观。处于当代文化环境中的文艺学应当是一门科学,而不能如过去那样被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个概念的本义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思想,所谓坚持、发展都是就他们的唯物史观美学文艺思想而言。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高尔基的文艺思想也是对它的发展。我们今天讲坚持、发展和更新,主要含义也是这样。 继承发展有两方面的含义。它包括舍弃与发扬两个必然同时存在的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来说(其文艺思想体系也一样),恩格斯指出,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是必须遵守、不能违背的,否则就要犯错误,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了,但对那些非基本原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杨晓新 《学习与探索》2012,(10):134-1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成为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突出主题。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尚未获得根本性、整体性的突破。文学泛化现象的出现和文化研究的兴起,使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遭遇到严峻挑战,文艺学已经陷入范式危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重新审视文学本质,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范式的转变,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推进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方法,是文学批评与研究的思维方式,参照准则,切入视角,研究手段等内容的总称。它大致包括这样三层内容:(1)哲学元方法,如历史唯物主义、反映论、存在主义,以及哲学化了一般科学方法,如系统论。它们体现了文学的本体论意义。(2)具体科学方法,如文艺心理学方法、文艺语言学方法、文艺社会学方法等,它们体现了批评研究的切入视角,具有文学各个构成方面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文学方法的更新、观念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哲学基础问题越来越突出了。陈涌同志在与刘再复同志商榷的文章《文艺学方法论》中,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方法论,只能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我们考察全部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考察全部意识形态问题的方法论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15.
冯毓云教授的专著《文艺学与方法论》已于 1998年 5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文艺学研究的心血结晶和理论总结。它汇纳了古今中外有关文艺学与方法论的理论思维成果 ;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当代其他一些新兴科学 ,站在文艺学理论发展的前沿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提出了许多新见和创见 ,堪称文艺学研究的一部力作。本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 ,跨学科性。作者在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同时 ,广泛吸收当代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最新成果 ,并借鉴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16.
高云涌 《学术交流》2007,(10):186-18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科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美学和文艺学的哲学基础问题。越来越多的文艺理论家意识到,没有哲学基础上的进步,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就很难摆脱尽管舞姿变换却只是原地踏步的困境。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认识和解读就成了文艺理论界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曾永成先生的新著《回归实践论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解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回归》)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的时代语境中重返马克思的原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学进行了一种“绿色解读…  相似文献   

17.
从内生框架下跨期最优化条件来看,政府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的大小,如果消费者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大于1,则政府消费性支出结构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负,政府生产性支出变动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正;如果风险规避系数小于1,则政府消费性支出变动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正,政府生产性支出变动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负;如果风险规避系数等于1,则政府支出的影响呈中性.选取中国政府支出、居民消费以及居民就业量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就业对政府消费性支出较为敏感,而农村居民就业则受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的历史语境下文艺学研究遭遇的"合法性危机",多学科、多视角的范式重构是时代的必然。理论范式的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有文化权力、社会力量的角逐,多元文化力量的博弈并不对等。文艺学多元范式的对话、协商、平等竞争应是文艺学研究的常态,它们将共同建构文艺学研究的新格局。只有洞悉范式背后的文化权力,才能领会范式的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载苏联《亚非人民》杂志1977年第6期.文章对近几年来苏联东方学界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的讨论做了总结,有助于了解苏联东方文艺学对以下六个理论问题的看法:1.如何对待革命前的东方文艺学研究;2.东方文艺学的理论水平及其方法学的发展方向;3.文学分期原则;4.东方文学中的启蒙运动;5.东方文学中的国际主义和民族性;6.东、西方文学的融合.摘译如下(文内着重号是原作者加的,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相似文献   

20.
陈志良  杨耕 《求是学刊》2000,2(4):23-31
20世纪思维发展的巨大变化,就是知性思维向辩证思维“复归”,科学思维本身包含着“悖论”,变成一种新的辩证思维方式;从主体与客体、连续与间断、全面与方面的关系看,矛盾是思维的本质,“悖论”实质上是世界的无限性与认识的有限性、事物的多样性与逻辑手段的直线性矛盾的体现;与形式化和非形式化、完全性和非完全性相联系的是系统和非系统。现代思维的发展还表现为,当系统论扬弃机械论之后,它又自觉地意识到了非系统的存在;应从主体活动的三个层次来理解现代思维的发展,或者说,现代思维是在主体对象性活动、自我意识和反思的层次、完备的主体性和完备的客体性这三个层次中运动着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