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现公平性是社会保障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覆盖面和平均待遇水平都大大提升,但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在民众对社会公平的诉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待遇的群体性差异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我国社会保障下一步发展中急需解决提升公平性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社会保障公平性的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性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以及通过进一步改革而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公平性的基本要求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东亚社会政策分析有两种路径,一是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描述来研究东亚福利体系,试图抽象出这些体系发展的一些普遍趋势;二是通过制度分析来揭示这些体系的特征。这两种路径都可能存在问题,因此倡导采用第三种路径即背景分析法来阐释东亚福利体系的发展。对东亚福利模式的研究应该从这些体系的政策演进的视角去理解,以期为拓展有关东亚福利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关系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悖论。通过引入效率与公平的可能性曲线,就会发现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社会资源在配置公共消费物品(体现公平原则)和私人消费物品(体现效率原则)的分配时相交的一点无疑是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最佳点。由于目前公共消费政策双轨制的存在(福利原则和市场原则并存),导致在公共消费上出现阶层分化,一些群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无法保障,而在私人消费政策上也相应出现消费者权利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未来消费政策的变革应该在划分公共消费品的性质和提供主体的前提下,在确保满足每个社会成员基本(甚至不断增长)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个体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为全体市民提供福利,包括有偿性福利和无偿性福利.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群(特别是妇女等弱势群体)进行补偿的公共资源再次分配的过程,其目标原则是公正、平等的价值观.然而,由于不平等的性别制度使得妇女在出生和就业等方面处于被边缘和被剥夺的境地,对此,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分析现存不平等性别制度的特点,探究把社会性别平等理论镶嵌在社会政策之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政策的淡化和缺失是导致我国社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为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社会政策意识和功能,重视政府在财富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提供中的重要作用.而政府社会政策功能的强化,又必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考虑到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需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发展社会政策,发展积极性福利,把中国建设成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6.
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政策的淡化和缺失是导致我国社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为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社会政策意识和功能,重视政府在财富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提供中的重要作用。而政府社会政策功能的强化,又必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考虑到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需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发展社会政策,发展积极性福利,把中国建设成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7.
东莞医改与神木医改:地方社会政策创新的经验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民医保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目标.一些地方在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东莞和神木两地结合自身优势,大胆进行地方政府社会政策创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医改模式.两地医改的成功经验包括:建立了以居民身份为基础的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重视对参保人的补贴,形成具有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以及实行“守门人”制度.两地进一步医改还需更加注重公平性,防范恶意骗取医疗保险基金,以及适应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范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教育公平的内容入手,分析目前制度安排下存在的教育不公现象,希望借助公共教育政策改革的推动和机制创新,克服教育不公带来的实质危害和消极影响,促进教育的公平性,从而保障社会公平,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策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工具。它是在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政策体系。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确立,中国社会开始改变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有经济政策而无社会政策的局面,进入了注重社会公平、重视社会政策的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社会政策从理念、责任主体到实现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便尽快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考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科学与公平”的高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考制度的演变体现在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值、考试方式、考生志愿的设置、考试权限的归属、学费数额等方面,其核心价值取向是“科学与公平” 。目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着区域不公平、城乡不公平、高考方式不公平、高校竞争生源不公平等现象,其最终根源是我国高考招生权限设置不合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社会过分重视第一学历。增强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合理设置教育行政机构与高等学校的招生权限;增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合理设置考试科目的分值;改革考试方式,拓展人才选拔渠道;优化高校收费制度,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保证社会公平公正,是政策选择的永恒主题。当前,我们应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重新认识导致女性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制度性原因,并从中发现政府政策的不同取向和偏差,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问题,由此应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缩小发展差距,使女性获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保障男女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如何制定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城市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依赖社会福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成为逐步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文章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反福利依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和研究在反福利依赖中社会工作对社会政策方面介入的工作手法,以增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莱泽因的生命历程政策模型分析美国和瑞典的贫穷动态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两国公民生命历程中的贫穷与本国的社会政策有直接关系。瑞典公民的生命历程被政策建构的程度较深;而美国社会则出现分化,下层阶级的生命历程制度化程度很深,而上层阶级则基本不受政策影响。两国的福利改革对于贫穷动态也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福利政策对于生命历程中贫穷的建构作用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忽略它在不同国家和阶层的不同表现以及它随改革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内社会政策范式研究之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内社会政策研究对于"范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福利体制、福利多元主义、社会排斥及发展型社会政策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是,倾向于引介国外理论,缺乏本土理论的构建;研究主题分散,研究规范不统一。中国社会政策学者应该勇于介入社会现实,提出新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因此,社会政策研究有必要在范式方面进行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问题源于教育政策,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从教育政策人手.由于教育政策主体的多元性,导致了教育决策价值标准的多元性.而多元化的教育决策价值标准客观地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要解决教育政策公平性问题,就应该将"公平"作为教育决策的首要价值标准,进而化解多重利益冲突,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以发展型社会政策构建发展型福利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社会政策的新转向开始显现,十七大报告使我国社会政策的方向更加清晰,即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建设发展型福利社会.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既要有具体的政策措施,更要遵守公正、民主、自由的基本原则.发展型福利社会是可持续的、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是多个主体承担福利责任的福利性社会.  相似文献   

17.
“奥菲悖论”已困扰了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一百多年的时间,使其一直陷入“劳动力商品化—劳动力非商品化—劳动力再商品化”的矛盾循环之中。在20 世纪90 年代福利国家所掀起的以社会投资理念为核心的改革热潮中,福利国家更加注重社会成员自身能力的开发、积累与激活,促进机会的平等,实现了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超越了“奥菲悖论”所设下的迷局。通过借鉴西方的社会投资理念,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着力点应聚焦于转变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定位,并着重构建儿童与家庭福利政策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一体两翼”的现代社会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乡村教师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新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彰显出如下价值取向:致力于制定公平、普惠的乡村教师政策;追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凸显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理念。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城乡教师流动以单向为主、教师职前培养呈现同质化倾向等。未来,在政策设计上,应更加重视培植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在政策制定上,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在政策实施上,不断推进城乡教师发展一体化进程;在政策保障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其对乡村教师政策实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财政补贴为核心和特色,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发展,对社会整体与居民个体主观福利产生了诸多影响,表现为养老保障、收入分配、储蓄消费与参保激励等福利效应。基于底线公平、分配正义、理性选择与外部效应理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福利效应的理论机制与测评经验展开文献综述发现,学界通过多学科视角、多方法应用,系统评估制度政策效应,内容涉及水平测度、因果论证与机制分析,为制度改革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但现有研究也还存在诸如价值判断标准缺乏,动态追踪研究较少,方法数据有待规范等问题,兼顾制度公平与效率,以整体性视角加强对制度发展演变的全程反馈,是更好发挥理论助推政策改革实践、促进制度更好发挥福利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最后的安全网,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缓解由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分化,维护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应急被动性、缺乏开发性和可持续性,城市低保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美国福利制度改革中将享受福利与参加社区工作相结合、出台鼓励福利人群进行工作自救的配套政策、注重提高福利人群人力资本等理念值得借鉴。针对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缺陷,通过比较借鉴美国福利制度改革的思想与理念,提出了完善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