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准确了解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和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时降低科技人员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采用摩斯腊克工作疲倦量表(MBI)对70名科技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5.9%的科技人员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呈现高度倦怠.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主要受到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资源、信息和控制感、公平感、职业特征和个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科技人员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着重从心理干预方面入手,降低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减轻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充分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承受着过重的工作压力、过高的社会期望,极易产生倦怠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班主任工作缺乏热情;人格缺失,对待学生非人性化;容易出现职业成就感低迷现象。基于调查发现,导致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工作任务繁重,岗位津贴偏低,管理制度严苛,角色冲突与模糊等因素。为此,化解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需从减轻小学班主任工作压力,提高岗位待遇,建立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引导班主任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着手。  相似文献   

3.
周子羽  范海洲 《学术界》2022,(7):200-20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基层公务员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对A省1338名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男性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感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感呈现波浪式上升;45岁以上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感最高;心理契约交易责任维度、关系责任维度、发展责任维度对职业倦怠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关系责任维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从优化队伍结构、学习培训、工作反馈、心理关怀等方面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50-256
通过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528名在岗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等三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并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倦怠间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教师职业倦怠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心理资本既直接降低教师职业倦怠,也通过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其职业倦怠,并且这一过程会受到外界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是互成因果的链接,在辅导员自身发展过程中,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相互影响。借鉴自我效能理论对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通过从个体创新学生工作模式、提升职业幸福感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可有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困惑,培养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222-227
工作激情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冲突等某些心理体验间接影响职业倦怠,以帮助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使个体及组织获得积极效益。工作满意度及冲突在工作激情对职业倦怠影响中的作用机制表明:强迫激情引发工作冲突,导致职业倦怠;而和谐激情积极促进工作满意度,防止冲突,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张翌 《中文信息》2013,(10):137-137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变革、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自身对就业的期望以及高职学生个体所表现的能力与素质三个因素的影响。要从打造良好的就业心理环境、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等方面入手,做好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心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图书分类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分类工作与分类人员的主体认知和心理结构密切相关 ,并对图书分类工作存在着潜在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思维个体的差异、题名中主题词的选择及工作情绪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魏万青 《兰州学刊》2015,(1):139-146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与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个体面临的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城市青年的精神健康状况引起社会关注。在综合国际社会学界精神健康研究与我国本土经验基础上,本研究使用2010年"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城市青年精神健康影响因素从个体压力与社会支持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青年精神健康与其承受的压力密切相关,压力越大青年负面情绪得分越高。而压力又与青年的工作状况、得到的社会支持以及住房需求等密切相关:工作状况越好,压力越小;住房需求是青年压力的重要原因,在未来一年两年之内有购房需求的青年生活压力显著高于无购房需求青年;而社会支持能减缓青年所承担的压力,在遇到困难时能获得的帮助越多,其压力感越低。工作状况、住房需求和社会支持除了以压力为中介影响青年健康状况间接产生影响外,同时也直接对青年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困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一个热点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中的增能理论关注外在环境压力及隐性社会评价对高校教师的负面影响,相信教师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赋予教师以教学政策制订及决策的权力。借助"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增强高校教师个人权能,克服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建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网络,是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