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以往论者多探究卞之琳诗歌所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该文侧重论析卞之琳接受西方象征主义过程中的变异,认为卞之琳吸纳瓦雷里、艾略特等诗学养分,融入自身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验,以平凡的意象凝定哲理沉思,在智性的探求中发掘诗美,并显示了自己的创造和东方智慧.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等西方现代诗歌的选择和转化,不仅新拓了诗美领域,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理性层次,而且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学初潮中的象征主义并不仅仅是西方象征主义舶进后的翻版,“宽泛的象征主义”的近代文学传统,外来各路象征主义的多向度逼入,“五四”时代突出的批判要求和表现要求,是象征主义在中国文坛初步兴起的历史的、世界的和时代的三重依据,也是决定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文学特性的三方面基本因素。新诗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特别是直白化、散文化,又构成了象征主义诗学建设的现实要求。对穆木天、王独清的“纯诗”理论价值的忽略是现代文学研究界历史的失误,应将其放在与闻一多、徐志摩的新诗格律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价值审定  相似文献   

4.
"纯诗"是汉语新诗之审美现代性诉求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诗学的重要范畴,"纯诗"在进入汉语语境以后历经了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早期的"为诗而诗"和穆木天、王独清所倡导的"纯诗",实现了新诗在"文体"上的自觉;梁宗岱和刘西渭对于"纯诗"意蕴的阐发,确立了新诗独立的"审美"意识;而唐湜和袁可嘉对于"纯诗"之内在规律的探索,则进一步显示了新诗在"艺术自律"层面的现代性诉求."纯诗"的诗学取向正是汉语新诗最终实现其现代性转换的根本归宿.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审美体验出发,论述了李金发对法国象征主义接受的情形,认为李金发在法国用汉语创作象征主义诗歌,构成异质文化的多重变奏和多元整合。李金发诗歌从表现主题、审美方式到语言形式等皆师承波德莱尔和魏尔伦,但东方因子如血脉衍生,“调和中西”成为他的自觉追求,李金发在对象征主义选择的过程中完成对象征主义的变异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纯诗”理论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李健吾用“纯诗”观念来评价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作品,展开了卓越的纯诗批评实践。他关于“纯诗”的论述,主要是围绕着新诗的内涵、意蕴、形式、语言和魅力等方面加以展开的。这些探讨不仅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诗发展,就是对于当下的诗歌建设也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晦涩诗学的提出主要以现代主义诗歌的晦涩风格为中心和契机,由此展开三个相互独立又同构的组成部分,即:新诗晦涩风格的内在形成机制;社会文化学因素在创作审美各方面对人的影响;审美接受的多义性及解诗学的建构等。其中,内在形成机制包括诗歌创作以潜意识为表现对象、使用狂欢化的语言艺术和“诗的思维术”三个方面。“晦涩风格”是新诗现代化变革的主要建设力量和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曾接受过象征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其诗论中有关象征的论述和诗歌创作中的象征笔法,呈示出闻一多诗歌的象征艺术倾向。深入研究这一艺术倾向,对于把握闻一多诗歌艺术的丰富性及其对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穆木天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木天是在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里浸泡过的,他钟情于象征主义。他的《谭诗》和《什么是象征主义》等论文是对象征主义的感情描绘和理论阐述,具有无可争辩的理论与史料价值。他提倡纯诗,追求艺术美。他的《旅心》从内涵到外延都显示了象征派的品格,但不朦胧不晦涩,易被人接受。加入左联后,他是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其诗风转入大众化、民族化。《流亡者之歌》美学价值降低了,但比其他诗歌会成员的视野开阔一些,题材重大,代表了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阶段,一种流向。穆木天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业绩必将是他的关于象征主义的诗论和创作;而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尚待人们去开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诗派代表人物穆木天,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上都为中国新诗作出了巨大贡献。契合论作为西方象征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质,在经过中国象征主义诗派的接收和重组后,对中国新诗理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穆木天象征主义诗学中艺术法则的分析,揭示契合对穆木天早期象征主义诗学以及对现代诗学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曾经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对中国新诗有着巨大的作用与影响。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意境的亲合性,以及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互渗透与融合,开拓并丰富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视野与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主义在中国的被引入、影响及嬗变,绝不是偶然的,是纷繁多样而又错综复杂的中西文学思潮相互碰撞与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梁宗岱的纯诗理论源于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瓦雷里 (Valery)。但梁宗岱结合中国二三十年代新诗创作现状 ,对纯诗理论作重大的调整和发挥 ,以强烈的针对性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梁氏的纯诗并不是纯粹诗学理论 ,而是建立于一定的实践意义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法国现代诗歌是新诗重要的诗体资源之一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的建设 ,还促进了新诗诗体的散文化和自由化。特别是在新诗草创期 ,散文诗体的引进刺激了偏激的自由诗运动 ,象征派诗歌也在新诗诗体建设期妨碍了新诗诗体的定型 ,纠正了以英国传统诗歌为诗体模式的新格律诗过分重视诗的格律的极端。即法国现代派诗歌加剧了新诗自由化和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4.
意象派诗歌在英美的渊源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派诗歌是东西文化融合的杰作,诞生于本世纪初欧洲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开创了现代诗歌运动的潮流。意象派诗歌的理论渊源大致可分为法国象征主义、中国古典诗词与日本的和歌和绯句,还有唯心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其准确、凝炼、自由、意象的特点给予后来的诗歌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意象派诗歌自身超现实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它注定成为诗坛的匆匆过客。  相似文献   

15.
法国象征主义可谓西方现代主义的先声和源头,从诗学角度来看,象征主义对文学本质的特定理解,它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它在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体论、技巧论等范畴,使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具备了自律特征,并非局限于具体的时代,而是具有了一般性的文学理论的系统化性质,因此,系统梳理象征主义诗学理念就成了考察现代主义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探讨象征主义的“契合”、“暗示”、“纯诗”三个核心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以往论者对1925年象征派异军突起之前,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体察鲜有论述。该文注重实证,通过对《新青年》、《小说月报》、《少年中国》、《诗》等的译介统计以及新诗批评和理论文章征引的统计,认为在1925年之前,中国报刊就有关于象征主义的大量译介和评论。中国新诗的象征主义期待视野催生了象征诗派,引发了胡适“白话自由诗”运动之后新的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诗艺术论>流派视角的新艺术解读,提出新诗本体的核心诗学命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外诗歌传统整合的意象艺术美选择;新诗传统整合的听觉艺术诗美本体价值取向;纯诗是新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而诗歌翻译则是情感、美学信息的跨文化传播。由于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必然阻碍两个人群相同审美体验的产生,并进而影响译介传播效果,因此,在诗歌翻译的审美传达中,文化传播美学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声音方面来讨论诗歌翻译,着重从英语和汉语中的语音象征、韵式和韵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诗歌翻译中"音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