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闻天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而且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他曾东渡日本,进而到美国,又北赴苏联,以他深厚的国学和英文基础搞起了外国文学翻译和评论,先后完成了50多万字译著和10多万字的评论,不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了推动作用,而且为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鲁迅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文学活动,始于翻译。从一九○三年开始,到一九三六年去世为此,他一直坚持翻译活动,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近三百万字的译作,而且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之中,总结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翻译理论,培养、扶植了一大批年轻的翻译工作者,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鸠摩罗什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龟兹的佛教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佛学家和教育家,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十六个世纪以来,他的佛经翻译批评对中国佛教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乃至世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鸠摩罗什通过翻译批评实践,不仅以一种新的范式复译了诸多佛典,产出了大量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新译本,而且建立了通行几个世纪的一套译经新规范。因此,他也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佛经翻译批评家。翻译批评家鸠摩罗什不但缘于丝绸之路,而且为丝绸之路之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舍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满族作家,他一生为中国新文学贡献了约八百多万字的文学怍品,这些作品不仅显示了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化的高度成就,赢得了中国读者的普遍喜爱,而且也赢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读者的赞扬,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大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文章对他的翻译思想与主张——翻译的目的、作用、标准以及方法等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究与分析,同时也澄清对瞿秋白翻译观认识上的某些模糊和误区。  相似文献   

6.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文学家,他不仅文学创作丰富,而且有系统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的文论观点,强调文学创作要以实用为主。二是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顺"的概念,主张文学创作要顺应事物本身的道理和形式而不主张"作文"。三是在作家的修养中提出了"内游"说,郝经的"内游"是从创作的本体上解决文学创作中文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颜元。他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进步的教育家,而且说他是我国人才学的一位先驱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博野县人。他一生未曾出仕,长期在农村从事教书和行医,晚年应邀讲学于河北肥乡漳南书院。在主张学以致用和批判理学的态度上,他不仅比同时代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更激进一些,而且也比 往的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更为注重人才的问题。他把“举人才”列为“九字安天下”施政纲领的首要内容,并且反复强调人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人才者,政事之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以独树一帜的小说创造蜚声文艺新苑,为世瞩目的文学家。同时,他也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我国“五四”以来的许多著名作家一样,重视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他毕生翻译了数十万言的作品,还对翻译问题发表了不少精到的见解和主张,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也促进了他的新文学创作。但是几十年来,人们在郁达夫研究中,对他的翻译却少有触及。本文想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以资引玉。  相似文献   

9.
陆九渊政治思想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九渊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南宋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而且他还 是一个关心政治、关心民瘼的封建士大夫和官吏,并在知荆门任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政治业绩,只是这一点多 为前人所忽略。其实他以"心即理"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发表的一系列政治见解,不仅是他心学思想的又一闪光 点,而且对理解他的全部思想体系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巴金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而且也是伦理型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爱人"."爱人"思想贯穿于他的伦理观、文学创作和美学观中,成为他作人与为文之魂.由于"爱人"是人性的核心,所以地球上只要有人类存在,"爱人"的价值和意义就不会消失,巴金的价值和时代意义就永驻.  相似文献   

11.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刘宓庆的翻译风格标记理论,结合语料库量性分析方法,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方面探究白睿文的四部译本是否具有较显著的相同点,即是否具有他个人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白睿文的译本具有较鲜明的译者风格,主要体现为:译文用词简单常见;译本的遣词造句更能突出英语源语文本的特点;中英文做到句句对应,习惯于拆分长句;主题集中于家愁国难。  相似文献   

14.
重新认知“五四反对派”的正面价值是全面理解“五四”的题中应有之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首次与新青年交锋的林纾,是被文学史固化乃至丑化的“反对派”,其小说《荆生》和《妖梦》更是新文学史上的经典“反动文本”。实际上,这两部小说乃是林纾的游戏笔墨,体现了林纾“好谐谑”的性格面相,也呈现出中国传统笔记小说“资谈助”的特征,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严肃“小说”。这两部小说由小报上的“游戏文字”升级为新文化战场上的“反动文本”,成为五四新青年批判林纾的关键一击。重回历史现场,考察这一“反动文本”的历史生成过程,有益于深化对“五四”的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15.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且称其为自己写作“四度空间”。余光中先生在翻译中就翻译与创作关系、译者译德、诗歌翻译、翻译对中文影响等方面着重阐述了翻译的重要性,翻译是一种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字的优势来从事翻译事业。先生的观点多属随感而发,且皆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内尚无人作文对其予以总结描述,故而对其作一基本梳理,以彰显其要。  相似文献   

16.
清新晓畅,意到神到--评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翻译最重要的是做到达意传神,林语堂先生英译沈复的《浮生六记》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译文遣词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在句子表达方面,如人物刻画、风景描写等与原文和谐一致,因而读来清新自然,毫无斧凿痕迹。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及文化传播活动极其频繁,历史和文化因素使得我国传统翻译理论和策略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及文艺复兴先驱以翻译为手段,大量引进西方文学作品,介绍先进文化思潮,极大地推动了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二人的翻译思想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简论叶芝与中国现代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是爱尔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作品较早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文坛。因其多变的诗风和多元的思想,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坛的不同流派,对其作品的译评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诗坛的艺术指针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文章追溯了从五·四运动以来到现代,中国文坛和学术界对叶芝译介的历史,力图探索叶芝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和诗人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五.四”前后的文艺论述及文艺创作,蕴涵着丰富的文艺心理学。郭沫若把情绪视为文学的原始细胞乃至文学的本质。在心理描述与心理分析的有机融铸中,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揭示作品的思想主旨,是他“五.四”前后的文艺心理态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提出诗学观对翻译有深远影响,在翻译研究领域被广泛关注。《讨武"檄》是我国古代檄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林语堂在其长篇传纪文学《Lady Wu》中将此文全篇收录并翻译。林语堂英译《讨武"檄》受到何种诗学观的影响,以及体现何种诗学特点,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考察《讨武"檄》英译文在字词、句式、修辞以及历史典故层面的诗学翻译策略,揭示译者诗学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