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明一代,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因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而成为封建王朝移迁中土人口的目标之选。在明廷带有强制性质的大军留镇、引民屯种等规模性移民活动的带动之下,各种民间自发的商贾、饥民等外来中土移民于是大量陆续进驻此地。他们通过与世居少数民族的不断交流碰撞,共同推动了乌江流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文化改造,大力促成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并深刻影响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代教育的兴盛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地处西南偏僻,为土家族、苗族等居聚之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古代教育形成了兴盛的局面:一是封建官学长盛不衰;二是开明书院兴废起伏;三是民间私学面广量大;四是历代人才万马如龙。这种兴盛局面有深刻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推动进步;二是时政干预左右发展;三是文教科举促成繁荣;四是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明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出发 ,对明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学校中的学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考察 ,分析各类生员别称的起源及其意义 ,各类学校中生员的种类 ,藉此说明生员别称的繁多 ,其实就是生员社会地位变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4.
贵州行省建立以后,明朝统治者本着“广教化,变土俗”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贵州的儒 学教育。经过两百多年的建设,贵州基本建立了以府州县卫司学为主、以专科学校和社学为辅的 地方官学教育体系。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种种原因,贵州各地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制约了地方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地处西南边陲,但山水俊秀、历史悠久、民风朴实、文化浓郁,历来吸引着大批的外来移民。几千年来,各种外来移民不断来此定居,随之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发达地区先进的政治理念,给地处蒙昧山区的乌江流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加速推动了该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清两代的书院,组织管理官学化、教学管理科举化、藏书管理制度化。探讨这一地区明清两代书院的组织、教学与藏书管理,有助于深入研究西南乃至全国民族地区书院的管理规律。  相似文献   

7.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朝鲜迅速消除了文盲,并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但朝鲜在教育保障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施了11年制义务教育,自2014年开始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免费教育制度、边工作边学习的教育制度和儿童保育教育制度。同时,朝鲜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体育、艺术教育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朝鲜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提高了全民素质,加强了国家统治,保障了实现自力更生的目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儿童的自由发展,致使年轻一代两极分化严重,造成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程度互为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视野中,文化认同的取向不但是学生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接受,而且包含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受和吸纳,将文化认同特指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时,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操双语者对母语文化和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个性及共同性的双向理解及接受,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对于民族学校构建与"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与教育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方学校自唐代创立以来,到了明代已发展得十分完备。明代的地方学校种类繁多,有府、州、县儒学,有社学,有义学、乡学,有书院等。明代地方学校的广泛设立为明中央政府培养人才、选拔官吏,巩固中央政权、教化人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社会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学习化社会”的构建和实行终身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本文分析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应树立的理念,探讨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差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差异等特点,从学理上尊重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展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景,将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对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原因、发展方向、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建议,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朝弘治年间 ,随着贵州政治经济的发展 ,书院在贵州境内陆续建立起来。书院教育的出现 ,既满足了贵州社会各阶层的教育需求 ,又弥补了官学教育的不足。书院的蓬勃发展 ,推动了贵州教育事业的进步 ,促进了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应鳌是明代黔中王门心学大师,其所著《淮海易谈》是贵州开省以来最有影响的易学著作。孙应鳌易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属于义理易学中的心学派;二是以心学解易学,以易学证心学;三是伦理型的易学哲学,带有中国哲学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南方湖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五省明代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兴办的原因、目的 ,地方儒学和卫所、宣慰司、安抚司儒学的基本情况作了论述 ,并对其积极作用及历史局限性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王龙 《阴山学刊》2011,(3):25-29
明代的江浙和徽州是阅读活动较为发达的地区,其重教尚读风气之浓厚,藏书和出版业之发达,文人学者之辈出,皆为明代之首。它们对明代的阅读活动和学术文化发展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学校价值观教育历史悠久,其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价值观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成分;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公民为主要目标;世界观、方法论以及道德品格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正式课程与各种辅助性活动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及价值观教育方法突出道德实践能力、呈现可操作性与多元整合的特点等。这些为我国的学校德育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国前期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国耻教育,通过召开集会、纪会、编写教材、设计教案等手段,以国耻之事实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形成民国教育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现象。国耻教育兴起于清末民初,此后不断得到加强与发展,至抗战前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是农业文明国家形态及其政治体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君主莫不把乡村教化作为其施政重点,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们对于封建伦理价值的认同.因此,了解封建社会的教化政策及其发展变化,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封建社会伦理本位的文化特征,揭示其合理因素,为构建现代文明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明代科举制的发展及其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科举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阶段,对当时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在发展中主要着眼于追求程式的客观公正和强化思想控制,而忽视了所选士子的实际素质是否适应做官行政的需要,铨选中因过分重视出身又导致了进士身份贵族化的倾向,更把科学技术长期排斥在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之外,故对当时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