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色》是有吉佐和子系列社会问题小说的开篇之作。小说以四位日本"战争新娘"在美国的遭遇为主线,揭露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对人性的残害。"战争新娘"既是性别上的"他者",又是美国社会的"他者",同时,在美国社会,黑人又是白人的"他者"。文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就黑人阶层的"他者"处境和"他者"的话语权两方面对《非色》中的"他者"形象做探索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印度学者维娜.达斯在以哈桑.曼陀小说《打开》为例分析"他者之痛"的文学想象时,引述维特根斯坦《蓝皮书和棕皮书》中的片段为"感受他者之痛"的伦理呼吁提供某种哲学支持。"他者之痛"的论题在维特根斯坦的代表著作《哲学研究》中得到了更为充分、深入的探讨。《哲学研究》在反驳私人语言和私人感觉等概念时指出:疼痛并非纯粹内在的和私人性的感知,唯一能够为疼痛概念提供同一性依据的是主体间的语言游戏。与此相似,创伤也不是"不可言说"和"不可沟通"的私人经验,即使受伤者对创伤陷入沉默和失语,也仍在向我们言说,也不能阻止我们去"感受他者之痛"。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领域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野性的呼唤》和《雪狼》是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狼"情结的艺术体现。他对"狼"情结的执着有着深刻的文学渊源",狼"主题小说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他在创作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并在其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狼"情结。  相似文献   

5.
章士钊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报人兼政治家。他曾任《苏报》、《民立报》主笔,并亲自创办了《国民日日报》、《独立周报》、《甲寅》(先后为月刊、日刊和周刊)等报刊,借此阐发政法主张,表达对时局的关心、关注。章士钊的办报历程,向我们清晰展示了他从倡言反满革命、宣扬民主共和、鼓吹"调和立国"、主张"联业自治"思想嬗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郑伯农 《中华魂》2012,(11):9-10
回顾100多年来中国革命史和社会变革史,人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艺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文学革命"这个口号就是陈独秀在《新青年》提出来的,文章的题目叫《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文学改良”,他的文章叫《文学改良刍议》,后来他也使用“文学革命”这个口号。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瞿秋白是“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他本人还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他曾译配《国际歌》、创作《赤潮曲》。  相似文献   

7.
葛霞 《成才与就业》2013,(20):18-18
他曾经在风靡一时的电影《手机》中出演角色,可观众只记住了里边"嗯""啊"的台词,却没记住他;他同葛优、刘德华等一批影视名人演绎了拥有众多粉丝的《天下无贼》,可观众只依稀记得有一个连鬓胡子、艺术家模样的"反扒大队长",却不知道那演员是谁;直到《集结号》的导演眷顾了他,观众才深深地被"一个为了47个男人荣誉而战"的坚毅男人所震撼,渐渐认识他。  相似文献   

8.
李远 《百姓生活》2010,(9):15-15
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他的重要著作《人性的弱点全集》,是继《圣经》之后世界出版史上第二畅销书;他所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在道德、精神和行为方面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赵山奎 《东方论坛》2012,(3):75-80,96
卡夫卡的《日记》是进入其文学空间的重要路标,这与卡夫卡日记独特的综合形态密切相关。卡夫卡的日记具有"元日记"和"前日记"的特点,其"日记意识"与他的自我理解及对文学的理解不可分割。作为卡夫卡文学的"梯子"及"地面和墙壁",日记与他的文学构成了不确定的二元关系。《日记》也可以看做一个"大而完整的故事",在这一作品中卡夫卡对他的生活与文学的深层时空结构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剖析了瑞士作家迪伦马特在《抛锚》、《诺言》、《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中对"偶然事件"的利用及偶然事件在小说中所造成的"蝴蝶效应"。迪伦马特着力渲染偶然小事的"蝴蝶效应",实际上是想探讨偶然性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偶然性与人类理性的对抗。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既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由于多种所有制及多元产权主体的存在,作为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具有必然性。实践中,必须在全面认识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领域的运行层次和所有制结构层次以及宏现经济运行层次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走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前提条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要把按劳分配、劳动所得 ,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论述触及到了一些根本的理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针对目前几种不同的论证方法,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能离开我国的生产力状况,也不能仅从某一侧面论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原因;应从生产力的状况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来论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两极分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极分化是建立在贫富差距拉大基础上的阶级分化。两极分化的生成与扩张需要存在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积累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的土壤和可能。防止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此外,还应采取其他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内在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观念,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有利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可归纳为,发展生产力是首要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根本原则,按劳分配是重要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分别从实现形式、性能和表现形式三个层面共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要遵循和坚持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外,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共同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是按资本要素所有权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解决小区停车位归属的问题,应当采取共有和专有相结合的综合归属模式。按照法定配置比例建设的小区停车位属于小区住宅的必要配套设施,从保障业主最基本的停车需求的角度出发,法律应当强制性地规定这部分停车位归业主共有。增设的小区停车位如果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利用上的独立性,且能够进行单独登记,就可以认定为专有部分。综合模式能够更好地平衡小区业主与开发商的利益,解决停车位归属的纠纷和矛盾,对于创建和谐稳定的社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社会的宗旨是公民幸福与社会和谐.为此,莫尔为乌托邦设计了相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架构.乌托邦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按需分配;在政治上实行带有威权主义色彩的民主政制;在文化上依赖于极度的集体主义和完美的道德主义.乌托邦的和谐社会构想在道德上是美好的,然而却有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其制度架构无法实现其制度目标.乌托邦和谐社会只能是一个静态的消极和谐社会,而不是一个动态的积极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确定为包含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物质生产 ,但是 ,与西方经济学只把研究内容限于资源配置的选择不同 ,马克思坚持必须把这种选择建立在资源在不同人之间的配置或分配的研究基础上 ,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理解全部经济过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