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型期我国社会公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某些道德失范现象 ,从根本上讲是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的淡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社会责任教育入手 ,学校应重视责任公民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公民理性是社会治理良好运行的基础,而科学是公民理性建构的重要来源。利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数据,从个人、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和验证了科学素质对公民理性建设的重要作用:更高的科学素质有助于提高公民科学判断能力和对专家的信任水平,推动公民的科技事务参与度,并提高公民对科技发展的支持程度。这显示出公民科学素质在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中公民道德建设的对话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对话作为破解"群体性事件"的理性程序和社会资本,蕴藏着公民寻求利益表达、坚守社会诚信和达成行动共识的公民德性品质。将公民对话作为化解群体性事件中建设公民道德和培养"好公民"的实践方式,既找到了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合法性路径,又拓展了公民对话之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性意义,还在于公民对话的参与和规训提升了公民改善生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理性能力与德性智慧。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含混、效率低下以及公民教育缺失的困境,亟需加强公民教育。我们需要澄清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的理念;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公民教育的基础条件;优化内容以提升高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公民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5.
女性人格公民化,是一个关乎女性对其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参与、公民责任等公民意识系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的现代性事件.女性维权的积极与消极、女性参与的机会与能力、女性责任的理性他律与完善自我构成本文审视的基本理性视域,健康女性人格则为作者审视女性人格公民化特质的理性企图.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构想以来,中央积极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拥护和响应。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生态建设方针,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要提升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并上升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通过对当下中国公民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情况的分析,得出我国公民存在着责任认知不足、履责能力不强以及生态行为失序等诸多责任缺失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此,提出在理念层面、行为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等四个维度加强公民生态责任建设,这对于构建生态型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设计了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在"原初状态"中,理性的公民在无知之幕的遮盖下一致选择的原则即为正义原则。可见,公民的理性选择直接影响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由正义原则所构建的社会基本结构。罗尔斯对"原初状态"中的公民理性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对当代我国的公民教育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责任培养,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社会责任培养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人人都承担起自己基本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弥补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新时期社会建设中应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累社会资本,增强整个社会公民主体意识并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旧体制转轨的背景下,随着现代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尤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责任政府"已成为社会共识与民众的强烈愿望。转变政府的施政理念,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建设新型的政府问责文化,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等,是建设"责任政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理性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与社会现实之间建构方式的不同,它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出来。这说明,理性是历史的理性,有历史的维度。正因为如此,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理性嬗变的历史。由于现代性与理性的内在逻辑关联,现代性的状况也不可避免地通过理性的嬗变表征出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叛离、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殊途同归是现代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2.
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技术理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城市建设是目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数字城市建设定位以及战略意义的认识不足,导致技术理性主导数字城市化建设工作的现象突出,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对技术理性僭越的批判的同时,数字城市建设应当重视人文文化建设,建立人文理念,重视培育市场需求与环境建设,稳步渐进,讲求实效,在应用中求发展,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社会发展思想主要有5个方面:我们的时代要求理性必须对自己进行批判,可以根据经验推动社会发展;好意把握着社会发展的原则,使社会发展向良性方向前进;社会发展必须出于每个人的义务,尊重客观规律,而非出于每个人的爱好;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不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灵魂不死、意志自由和上帝存在,这样才能使社会发展成为最高的好事。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方法论方面,语言学家对于人际话语行为的分析可以说是实证与规范互见,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对人际话语行为关系项发生关联或互动之方式展开讨论,尚有待于深入研究。基于对这一现状的认识,本文以自然理性与社会理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于自然理性哲学与社会理性哲学之代表性观点的综合考察和分析,分别揭示自然理性哲学关于普遍命题和限定性命题陈述以及社会理性哲学关于原则基础、检验标准和服务目的的论述之于人际话语行为研究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一些例外情形,以供学界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代启蒙哲学家开创近代理性主义以来,理性思想经历了"独断论"、"批判理论"、"辩证理性"、"技术理性"、"社会批判理论"、"交往理性"等的历史演变,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家,从自己所抽象的理性理论出发批判、补充前人的思想,却难免从一个片面理论走向另一个片面理论,这种理性的历史演变虽难以穷尽,但其核心却揭示:具有现代系统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应是一种肯定"技术理性"系统之外的"价值理性"系统存在的价值的理论.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肯定价值理性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理性精神,达成技术理性、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实现理性自身的超越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不同,现代技术风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这种威胁可以演变成为伤害或灾害,因而迫切需要我们对技术的安全性进行考查,进而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安全秩序,进一步发挥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现代技术的安全性考量是一个安全理性的过程,它包括着科学理性、价值理性和公共理性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西方理性是关注超验世界的普遍理性,它为人们提供一个严密逻辑的世界观.逻辑使法律的外在手段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但建立在普遍逻辑基础上的道德是绝对的道德,人们无法用它去规范社会行动.中国传统理性是关注经验世界的经验价值理性,不关注普遍逻辑 .没有建立起逻辑,法律的外在手段难以实现.它是多样的、相对的,建立起了能较好地用于规范社会行动的经验的多层次的道德.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必须重构理性.重构的理性必须是多样性和普遍性、价值和真理相统一的理性.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基础上能建构起这一理性即"实践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具有双重品格,能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西方理性是关注超验世界的普遍理性,它为人们提供一个严密逻辑的世界观。逻辑使法律的外在手段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但建立在普遍逻辑基础上的道德是绝对的道德,人们无法用它去规范社会行动。中国传统理性是关注经验世界的经验价值理性,不关注普遍逻辑,是多样的、相对的。没有建立起逻辑,法律的外在手段难以实现。它使多样的、相对的,能较好地用于规范社会行动的经验的多层次的道德建立了起来。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必须重构理性。重构的理性必须是多样性和普遍性、价值和真理相统一的理性。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基础上能建构起这一理性即“实践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具有双重品格,能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最早缘于哈耶克传统。在经济学中也存在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两种主义。对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学中的这两种主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基于经济学中这两种主义的比较和分析对于现实的中国经济实践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醒世新民的启蒙意识,打造小说为“教科之助”的时趋,它指引着晚清小说创作的道德践履,也展现了小说家承担社会责任的浩淼天地。以忠孝观念为核心的载道模式,被革新置换成民主、平等等时代新见,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新变。教科书的功能取向,显露出近代实用理性的影响。片面的推崇势必存有抽象的图解痕迹,抹杀了小说固有的文体规律和特征,一旦政治热情消退,娱世和向俗就成为小说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