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他”诚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居于垄断和强势地位企业的一种行为,是一种诚信缺失现象。它具有与诚信相悖的不平等性、虚伪性、强制性等主要特征。“他”诚信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有损于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消除这种现象,必须要从加强道德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政府的监管等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贯彻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的,树立“诚信为荣,背信为耻”的价值观。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还应形成由全社会完整的法律法规和教育主管部门规章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组成的三级诚信制度体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高校乃至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吴海文 《理论界》2006,1(7):172-174
中西方传统诚信道德教育各有不同。在教育目的上,中国人的诚信重在人格信任,目的是加强个人的道德品质,培养“内圣外王”的品格,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西方人的诚信则是一种契约信任,以法律为基础,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在教育内容上,中国人强调对个人进行诚信道德教育,教导人们做人、做事和处世的经验,适用于宗法等级“熟人”社会,重感情、情理;西方人的诚信更多的是法理意义上的,重理性,法理。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中国人的诚信强调知与行的统一,但对“失信”行为缺乏社会制约机制;西方人的诚信则重视功利和好处,建立了完备的信用体系。今天,诚信道德的精神实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展都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我认识到,要做好新时期的物价工作,一定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物价诚信队伍、诚信市场和诚信执法建设, 着力打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诚信物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罗成翼 《船山学刊》2007,(2):112-11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人类亘古长存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品质。作为一个伦理范畴,它是“内诚于心”和“外信于人”的统一,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内发性和交互性的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是人们开展正常人际交往的道德支点。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服务。这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制定规则和施行规则。政府的诚信也主要来源于此。如果说,制定规则是确立政府“诚信”的前提,那么切实施行规则就是保证政府“诚信”的关键;亦即是说,不能制定“良法”的政府是没有诚信的,不能施行“良法”的政府更不会有诚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行政诚信即是资源,行政诚信即是环境;对我国政府管理而言,行政诚信孕育效能,行政诚信决定政运兴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先导性工程,和谐社会要求建设道德至上性政党。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总体上应是一个“道德型政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典范”,具体涵盖执政公正、执政诚信、执政廉洁、执政为民等多重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会计陷入“信用沼泽”,中国会计也面临“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究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下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我们呼唤会计的诚信,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始终是全人类追求的梦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以“民…  相似文献   

10.
汪澜 《晋阳学刊》2006,(5):80-84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社会性本质决定人必须彼此交往,交往使人获得其本质,交往内在要求人做到诚信,诚信实际地内在制约着人的发展。市场经济实质是以“物”为中介的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市场契约本性关照下的人的诚信素质养成正是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惟此,诚信个人才会出现,诚信社会才可到来。诚信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人的建设,是以信任建设为契机的人的自觉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实行动和积极筹划。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创造未来先进生产力,造就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代表,创造和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基地,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高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把党的建设搞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要建设高水平大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须确保党对高等学校的坚强领导。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一套符合高校机关党委自身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在对高校机关党委的特殊性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高校机关党委应该坚持"一二三四"的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结合"两个载体",坚持"三项制度",加强"四大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改革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我们应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和必要性,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改革观。  相似文献   

14.
齐绩  孔卫红 《河北学刊》2012,32(4):221-223
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从认识论、唯物史观和价值观角度予以学理探究,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践行机制:文化产品是重要载体,平等对话是重要工作方法,健全法规制度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实质意义,与和谐教育的实然状态趋同。而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教育形态,更应诉求于这种和谐教育的状态。只有将和谐教育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要素环节,才能形成一个和谐教育的实践状态,才能切实将高职院校学生纷繁复杂、多元的价值取向和谐地转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进一步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后认为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价值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论述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主体 ,但“按劳分配”中的“劳”应有更新更广的涵义 ;再次论述了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析的关系 ,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根据 :即多种所有制并存 ;最后阐述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彭萍 《云梦学刊》2007,28(4):93-97
周扬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第一个向中国完整地介绍阐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用现实主义来为“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定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他用《讲话》精神来阐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把文艺的大众化方向、文艺的政治功能等纳入其理论体系之中。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受到质疑时,周扬积极倡导“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新时期以来,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没有根本改变,只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所反思,作了某些调整。  相似文献   

18.
从1956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许多正确思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全面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革”结束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搞好经济建设,就离不开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晚年胡乔木围绕经济学研究的重性、重视两个根本问题的研究、注重对世界经济的对比研究、培养应用型的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就深化经济学研究作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思考,对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共居”的状态,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蕴涵着“一”与“多”的双重关系,由此关系又可以逻辑地引申出中国民族文化“一”与“多”的双重关系,这种现实的双重关系,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和民族文化建设存在着“双重纲领”,即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