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中的“虚动词+行为宾语”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动词+行为宾语”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结构简单,表意简明,在语言流通中,尤其是在口语交际中被人们乐于接受和使用。但是一般的语法著作对这种结构论述不详,致使我国广大英语工作者对这种结构的方方面面了解甚少。本文拟从结构、表意、修辞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动宾动词 宾语”结构,是汉语里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由汉语动词的“原型结构”通过句法成分的“移位”所造成。句法成分的“移位”带来动宾动词语法上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其可以再跟上一个受事宾语。这种结构本身的诸多特点以及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和根基,是“动宾动词 宾语”得以普遍使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含有运动义的动词“上”、“下”所带的处所宾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频繁的一个动宾短语。但是在空间的客观因素,心理的主观因素,语言习惯等方面决定了具体使用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地理位置,心理因素的影响,古代的用法和意义较之现代的用法和意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见古今历史文化质变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前置宾语”之说,由来已久。早在一九二四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出版,著者黎锦熙先生首先提出了这一说法,此后许多著名语法学家都表示赞同。一九五六年,《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也采用了这种主张,不过,缩小了所指的范围。为阐述“暂拟系统”而编写的《语法和语法教学》一书中有一篇《宾语的位置》,专就“前  相似文献   

5.
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 个 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动词 个 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7.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事宾语是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型,主语、宾语和施事、受事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施事宾语句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单向动词施事宾语句和双向动词施事宾语句。  相似文献   

9.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迈过对“动宾式动词十宾语”的变换形式和“O_1”的语义指向的考察,对宾语进行了语义上的分类,主要分为对象宾语、使动宾语、予夺宾语、相关宾语、目标宾语、结果实话、目的宾语、原因宾语、施事宾语、处所宾语、数亚宾语。最后讨论了与该格式的变换相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含运动义的动词“上”、“下”可以带上一个表示(或称代)处所的词语或者可以为动作主体提供处所的词语而构成一个述宾词组,语义内容是表示具体的或抽象的空间上的运动。比如:  相似文献   

11.
包含"真谓宾动词 疑问句形式宾语"的句子,具有多种表达功能,既可以表疑问语气,又可以表非疑问语气,还可以兼表疑问和非疑问两种语气。具有不同表达功能的"真谓宾动词 疑问句形式宾语",从描写的角度看,主语位置上人称代词的实际指称存在差别;其宾语的指称、陈述性质存在对应分化现象。表达功能不同,对动词的选择也不同,这在重叠特征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动词"上、下"是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对词,具有方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上、下"作为动词时,常带处所名词和非处所名词作宾语。对"上、下"带宾语的意义的认知考察,主要取决于"造字之初的字形"的历史因素、我国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理因素和人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动词与宾语问题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为此《汉语学报》开设了专栏讨论,刊文20多篇,这些论文反映了学界研究的最新动态,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笔者提出两点看法:一是应重视对双宾问题的共性研究;二是应关注特例的句法功能与语用动机。利用“把字句”主观处置的语法意义,对索取类双宾动词使用“把”字提调受事宾语这类特殊的语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指出“把字句”的移情功能是非施事性主语“NP1”施动力增加的根本动因;特例的使用则是语用驱动的结果,是顺应言谈语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鉴定。形式上,“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由动词和实现为宾语的非核心论元名词两个构件组成。意义上,“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有“选择及排除”和“强事件弱动作”的构式意义。“选择及排除”构式义的浮现是由于宾语往往来自于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语义场,语义场内成员互相对立的关系使“选择及排除”义得以浮现。“强事件弱动作”的构式义则是通过删略受事信息、添加事件背景信息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动词的双宾语结构与复合宾语结构的分辨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时我们在理论上似乎懂得了,但一碰到具体句子就容易混淆不清。比如下面这两句话: 1、She made him a good wife. 她对他尽了妻子之责。 2、We made him our monitor. 我们推举他当了班长。两句的谓语动词都是made,两句的made后面都分别跟了一个代词和名词,究竟如何确定它们的语法结构,是双宾语呢,还是复合宾语?本文想就这两种结构的差异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确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助字辨略》起,200多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动词后附“取”字是词法问题,因而定论成动态助词。本文揭示“取”字独用、前附动词的相关用法,与后附用法归纳为同一机制,都是词义范畴的特殊类型,从而认为“取”是一个典型的泛义动词  相似文献   

18.
研究"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从动宾式动词分类、宾语的分类、语素意义角度分析动宾式动词结构、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认识其使用规律,以便能让"动宾式动词+宾语"能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先秦动量范畴的表达式“数词+动词”具有表达功能上的歧义:可表动量,亦可作为一种从陈述到指称转换的功能结构式。这种蕴涵两种功能的单一结构式在表达上违背了话语交际中的“足量原则”,因此“数+动”结构要么单袁动量,要么只是作为一种从陈述到指称转换的功能结构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数+动”结构选择了转变语序——“动+数”结构表动量,在词汇层面,“数+动”结构保持了其造词功能(陈述性〉指称性)。但是由于“数+动”结构在文言中表动量的优势语序不可能完全退出表动量功能的语序集合,在动量范畴演变过程中“数+动”依然存在,在句法层面单表动量范畴的语例增多,在动量词范畴成熟后,“数+动”结构的数词与动量词结合成为普遍用法。  相似文献   

20.
“两个系动词be”之说认为系动词be在等值句中与述谓句中有不同的特点,在等值句中是一个真正的及物动词,赋两个题元角色。文章从理论和经验方面进行分析,证明了这种说法是不充分不恰当的。文章认为,在英语中系动词be只有一个,是一个功能性成分,其没有语义内容。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分析,系动词be具备提升动词(raising verb)的特点,而等值句和述谓句中的系动词be都符合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