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们知道,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价值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格下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价格上升。但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尽管我国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货币币值也较稳定,然而我国物价总水平却稳中有升,并不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同步降低。商品价格运动为什么会出现与劳动生产率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当前价格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经济运行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商品价值量决定法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秋慧 《山东社会科学》2007,23(10):126-129
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中等条件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该法则同马克思经济学自身的逻辑是矛盾的。均衡分析表明,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劣等条件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在短期内,需求变化调节价格偏离价值;在长期内,需求变化调节生产者结构,进而使劣等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相似文献   

3.
一、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人类的社会劳动,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而劳动时间正如劳动本身一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劳动时间的量,就是劳动量,劳动量的外延是劳动时间的长度,劳动量的内含是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的质,就是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是分别表示劳动时间的量和质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表现的劳动效果和能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说明花费同量的劳动能生产出比以前更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量的产品花费比以前较少的劳动量。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56年5月出版的魏(?)、谷书堂著的“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各个阶段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一书,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作了说明。作者认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除了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每一单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第2页)这一点以外,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去了解,即“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又体现着不同商品诸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或关系,体现着社会总劳动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间的比例分割”(第3页)。接着,在1956年10月号的读书月报上,吴树青同志把这一点作为本书的显著优点之一来推荐给读者,并把该书作者的论点明朗化为:社会总劳动量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间的比例分割问题直接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吴树青同志还作了一定的理论上的论证。把社会总劳动量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间的比例分割问题认为是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的提法,是过去书刊上所没有见到过的,乃是理论上的新的探讨,很值得引起大家重视;同时,我们都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中,亦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要原理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亦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以达到一致的正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亦想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写道: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显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被看作是一种具有正常、平均性质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和平均性体现在生产条件和劳动素质两个方面,并且这种正常性和平均性的范围是制造某种使用价值的一个生产部门,这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首先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一个部门内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1,21(4):5-10
商品的价值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根源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私人劳动或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一基本矛盾.价值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表现,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的价值量,即为由社会过程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了两种含义.价值规律体现了商品社会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客观联系,实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地论述了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完整地阐明了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原理。掌握这一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对于促使我们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合理分配社会总劳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对于这一原理,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就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三卷中的有关论述,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商品的价值量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并且指出:“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后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第三卷第716页)于是,他得出结论是:“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科技商品的价值量也应该由生产科技产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但传统的商品价值量计算理论却在这里遇到了新的挑战。因为,科技产品是一次性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无法确定。另外,科技产品在交换时总是在价值之上出售,这里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似乎是违背了价值规律。究竟以什么标准作为科技商品价值的衡量尺度呢?我们认为,科学技术作为商品,呈现在买方面前的物质载体只是虚假的外壳,生产它所花费的劳  相似文献   

10.
一、价值生成:“无差别劳动”的积淀(第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又说,“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只有等量劳动或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显然,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生产过程中商品价值的生成问题,没有理由否定,商品价值的生成只能发生在生产领域,至于…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有两个劳动价值理论A,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劳动价值理论B,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生产所费时间决定.这两个理论在同质劳动下实际上是一致的,但社会劳动复杂和异质化时就不和谐相容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第一,两种劳动价值理论中包含着一个主观和客观的悖论;第二,按照劳动价值理论A,商品的价值量并不必然与生产率(或生产力)成反比;第三、劳动价值理论B发展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的理论难以用来衡量不同时代的劳动复杂程度差异对价值量创造的影响.为了弥补劳动异质时出现的这一悖论,本文作了一涵盖简单同质劳动和复杂异质劳动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分析,发展了有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后,本文引入了"负价值"的概念,发展和充实了有效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間”,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有过一个很明确的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則是用社会现有的标准生产条件,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間。”但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一、价值规律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价值规律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从质和量的辩证关系来看,价值是价值的质和量的统一体。价值质的实体是社会劳动或社会必要劳动,而不是通常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科技成果是脑力劳动为主的商品科技成果主要是通过脑力劳动来完成的,也要有一定的体力劳动作为辅助劳动。尽管单位脑力劳动时间大于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可以通过一个大于1的系数关系换算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都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量是价值大小的体现,是等价交换的具体尺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任何一项科技成果都有自己的价值量,凝结着人类的劳动,所以说,科技成果具有商品的第一个基本属性——价值。科技成果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人都会抽象地承认,但在具体问题上则往往加以否定,他们把科技  相似文献   

15.
卢希悦 《东岳论丛》2000,21(5):25-29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仍是商品经济 ,所以 ,商品价值决定理论 ,仍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最深层的核心性理论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是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过去劳动时间与活劳动时间、原来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可核算的现实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过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七个方面的矛盾运动中 ,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决定的全部涵义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正比这一原理 ,本身就确定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对单一生产者的价值创造所起的作用 ,而比较生产力与比较价值量成正比的原理 ,则揭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一个部门的价值创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是他的劳动价值论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又是争论较多的部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生产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按社会需要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这是较易于理解的。有些同志误解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决定商品价值,这是曲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因此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底是指什么?这个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文革”前在我国经济学界曾开展过热烈的争论。近年来又旧事重提,争论再起。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有过明确的答案,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①(以下简称社会  相似文献   

19.
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论者在以下几个方面离开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陷入供求价值论的错误 :把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的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量与社会需要的均衡 ,以及作为它们的表现的供求均衡是价值实现的条件 ,误认为价值决定的条件 ;把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参与决定实现的价值 ,误认为参与决定价值。这就把供求关系或需求看作价值决定的因素 ,陷入供求价值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在同一生产部門內,生产同种同质商品的各生产单位,因物质生产条件不同,劳动生产率有高有低。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单位,在相同劳动时间內能生产出较多的使用价值,按社会价值实现,就会得到较多的价值。这多得到的价值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由本单位支出的劳动所多創造的呢?还是在商品实现过程中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单位所創造的价值移转过来的呢?与此有关的是,反之,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生产单位,在相同劳动时间內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较少,其每一使用价值的个別劳动消耗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多消耗的劳动时间形不形成价值呢?对这个问題,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題的看法不同,在按劳分配和价格形成等问題上就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